【粗茶淡饭】猪油炒饭

猪油炒饭

在所有炒饭之中,猪油炒饭无疑是最简单最朴素最接地气的那一种。

1.

我是个对厨房事务很弱智的人,活到现在还不会烧菜。唯一不至于叫自己饿肚子的办法,就是将剩饭变成炒饭。这项炒饭的技能,最初是看我的父亲炒饭,学会的。

记忆中我的父亲也是个不会烧饭做菜的人。他只会水煮菜、烫菜饭之类的焖煮做法。煎炸烹炒几乎不会——唯一会炒的就是猪油炒饭。大约是在1979年前后,我家要造房子,什么窑匠砌匠木匠盖匠等大师傅都得自己提前一年去请,去约日子。父亲白天要到小学里教书,所以每去一个大师傅家里约谈都得起一个大早,赶在别人出门前见面。父亲出门早,跟家里人不在一个饭点上,他就拿猪油炒剩饭,匆忙吃匆忙走。父亲每次炒饭,特意留一点给我们兄弟姐妹;即使一人只吃到一口,至今留给我的记忆,仍然觉得是那么馨香。

父亲留下的猪油炒饭,吃馋了我们的嘴,难免要念叨。念叨多了,母亲就让父亲偶尔为一家人炒一顿猪油饭吃。

父亲得意地吆喝着孩子们打下手:叫姐姐将中午的剩饭捣散,叫我给灶膛添草把子,他自己则捧着注猪油罐子守在灶台前。待铁锅烧热,用调羹挖出满满一勺子猪油,搁到热锅里,膏状的猪油很快化开,父亲用调羹将锅笃里的热油散射型旋开,淡淡的蓝烟升腾,他将已经捣散的剩饭倒进锅里,趁热不断翻炒,大概是让每一颗饭粒都能沾上猪油。

听到最早入锅的饭粒的爆响声,我提醒父亲饭会炒糊的。他不急,又捧来盐罐子,挖出一勺盐,满锅里轻轻地遍洒,又接着翻炒。饭粒的爆响声连成串了,滚过猪油的饭焦香气弥漫开来。在父亲的授意下,我把灶膛里的草把子的明火用火灰压住,渐渐熄灭。一锅猪油炒饭就成了。

吃饭的时候,母亲说:将要熄火的当口,挖一勺腌菜炒进去,或者切一点葱花撒下去,这锅饭就色香味圆满了。当然,猪油炒白饭,也挺好吃的。

2.

穷苦的日子,只要愿意经营,也会留下至今还回味无穷的乐趣。

小时候家里经济拮据,没有多少活钱。即使凭票供应,偶尔可以买一点肉回来,母亲也总是跟父亲讲,那就买那肥一点的肉吧。肥肉和肉皮之间,好不容易找到的一点精肉,母亲把它腌制起来,留待贵脚客或者家里请匠人师傅做活儿用。厚厚的肥肉,母亲用它来熬猪油。

肥肉切成很多的小片,在烧红了的铁锅里煎熬。熬出的清亮的热猪油装进陶罐里,晾它一天,就凝固成了膏状的白猪油;大小不一的肥肉片熬成了猪油渣,母亲也用专门的陶钵子装了,加盖冚(kǎn)住了,备做炒菜的佐料。只有那熬猪油的热锅,锅底还有一层热油,炒过两碗菜,锅底还亮亮的,似乎还有猪油在,母亲就用这锅炒饭。

母亲炒的猪油饭,自然比父亲炒的好看很多,饭粒儿一颗颗都仿佛是透明的,一点儿焦糊的影子也没有。除了添加腌菜或者葱花儿,母亲有时候还会打一个鸡蛋炒进去,金黄的蛋沫儿点缀在晶莹的饭粒儿里,诱惑着人的食欲。从形式到内容,这一顿猪油炒饭就显得丰富多彩了。

菜是猪油炒的,饭是猪油炒的,还有带着余温的猪油渣吃。吃完了,从舌尖,到牙齿,再到嘴唇,全亮闪闪地冒着猪油光泽,甚至连头发尖儿都冒着油星儿——猪油真是个好东西,炒饭做菜,连空气都带着猪油气息;吃进肚子里,它还能让人面焕油光。迎面碰见了别人,有意无意地打一个饱嗝。那人一定会惊叹:哎呀,今天中午你们家里吃了猪油了哈!

猪油,就是那段日子里,滋润我们生活的万金油。

3.

我在浠水三中复读那一年,宿舍隔壁就是教工食堂。

每隔一段时间,食堂师傅们就会熬制猪油。学校食堂用油量大,所以每次熬出来的猪油用大大的陶钵子盛了,放在食堂的窗前冷却。热猪油的香气就飘到我们的宿舍里来了。

我小时候见过榨油铺子里的师傅用刚榨出来的芝麻油淋到饭里头,加一点腌菜一搅拌,就可以很美地狼吞虎咽;所以我确信刚熬出来的热猪油与我们自带的腌菜搅拌过,一定很下饭!趁着食堂的师傅们忙着给老师们打饭的时候,我们宿舍的伙计们偶尔从窗口的陶钵里窃取一勺子热猪油来,拌到我们的白饭或者腌菜里吃了,的确,很可口,很美味。

但是,猪油拌饭远远不及猪油炒饭那么香,那么脆,那么劲道。而且猪油拌饭的油腻劲儿,会让人一个下午恹恹思睡,打不起精神。

可能是这个时期猪油吃腻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再吃含有猪油气息的食物。老远闻见猪油味道从谁家的厨房里飘出来,我都会绕道走开。

从湖北到江浙一带,吃过各种炒饭,蛋炒饭、火腿炒饭、酱油炒饭、扬州炒饭、海鲜炒饭......吃来吃去,到头来,还是觉得简简单单的猪油炒饭最好吃!

要我说,猪油炒饭,之所以至今在我的生活里挥之不去,是因为它曾经是最朴素的荤食,也曾经是最低调的奢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