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春色
正月初一去上坟是家乡的老传统,从记事起就知道这是每一年过年时最重要的事情,甚至超过了守岁的规矩,来不得丝毫马虎。而且不管远近,上坟不像拜年,只能是在正月初一这一天,其它时间才留给走亲访友。
所谓“上坟”,不过是去先人的坟上去烧点香纸,放点爆竹,作一些简单的祭祀。不像有些地方,比如曾今工作过的荔波县,春节上坟像是要去春游野炊一样,选个好天气,大家一起到坟同上饮酒作乐。
这一放爆竹,问题就来了,总是有可能会引起山火,给森林防火增加了不少的风险。但说实话,故乡的人好像早已经习惯了上坟时的所有防火措施,在记忆中好像还真没有引起过山火。也不像当年在荔波工作时,一到春节、清明那些上坟的日子,林业干部和那些乡镇干部最头疼的就是防山火,总是要戴上红袖标,驻扎在各个进山的路口,播放起高音喇叭,搜查过往的人群,不让带火种进山,说服教育用鲜花祭祀先人。但奇怪的是,那时候好像还是山火不断,搞得大家东奔西走,顾此失彼。
既然回到了故乡,我当然也要遵循故乡的规矩,除夕晚上的守岁,初一天去上坟。
今年的立春日是大年三十,但这初一天的天气却温暖无比,不像是早春,倒像是仲春季节,温暖得人们甚至开始直接穿衬衣。
走在去上坟的路上,各路人坟的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村子里不像平时那么冷清,外出打工的人们都回来家里过年了,也都要在初一天去上坟。平时很少见得到面的人们,此时倒是一个见面的机会,彼此打着招呼。虽然现在那些土地多数已经荒芜,连原来的小路也因为走的人少了,已经不太像是路,走起来有些困难,各种植物生长缠绕在一起,密密匝匝地将原来的小路封闭起来,甚至可以藏得住野猪。作为一个一辈子做自然保护的人来说,看到生态环境正在恢复,当然会感到高兴,但是心头却难免划过一股凉意,锁紧了眉。
记得小时候去上坟时都是寒冷无比,那些树木的叶子都是凋零的,地上的草也冻得没有生气,真正的绿意盎然的是那些油菜田、小麦地。如今早已经没有人去种小麦,油菜也仅限于几块相对交通方便的田地,而恰恰春色却充满了山野。那些竹鸡倒是开心地飞来飞去,还张狂地叫着“几阔在,几阔在”。红腹锦鸡、画眉、野鸡、红隼、喜鹊都看到不少,最多的还是要数麻雀。
在菜地里扯几棵菜,顺便在水井洗净,再喝一口井水,望一眼夕阳落山的方向,感受这重新恢复到了平静的山乡,倒盼望这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山乡归远客,
菜丰楹联红。
才别隆冬去,
春色已葱笼。
无意思别离,
奈何尘世中。
愿作比翼鸟,
双双归鸾凤。
枝头有四季,
相思无秋冬。
含笑伤情暖,
自然迎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