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违者追责!
写在前面
转眼间,十月已经过半,距离期中考试的时间已不足半月,希望同学们能尽快进入复习迎考的状态!本讲,我们对等腰三角形的重要知识点作归纳!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3、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在△ABC中,∵AB=AC,∴∠B=∠C.
4、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在△ABC中,∵∠B=∠C,∴AB=AC.
5、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
分析:
本题中,∠BAC是一个组合角,看作两个角的和,那么∠BDA也可以看作两个角的和,作为外角来证,问题得解. 在△ABC中,∵AB=AC,∴∠B=∠C,
在△ABD中,∵AD=BD,∴∠B=∠BAD,
∴∠C=∠BAD,
在△ADC中,
∠ADB=∠C+∠DAC
=∠BAD+∠DAC=∠BAC.
|
|
|
|
如上图,若AB=AC=CD,且AD=BD,求∠C度数. 分析:
本题较例1多了一个边等的条件,利用等边对等角,找到几个角之间的关系,设最小的角为x,利用内角和求解.注意外角的运用.
|
|
|
|
如图,在Rt△ABC中,D,E为斜边AB上的两个点,且BD=BC,AE=AC,则∠DCE的大小为_______. 分析:
本题中,要求∠DCE的度数,不妨间接考虑,求出∠CDE和∠CED的和,用内角和相减,比较简单.
|
|
|
|
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B,垂足为E,DF⊥AC,垂足为F,试说明:DE=DF.(不用全等) 分析:
本题很多同学想到等边对等角,得到∠B=∠C,接着证△BED≌△CFD.但本题不用全等,我们要另辟蹊径.想到点D是底边BC中点,我们可以连接AD,利用三线合一,以及角平分线性质定理.
|
|
|
|
分析:
本题同样不用全等,则必须添加辅助线,利用三线合一,底边上的高,也是底边上的中线.
过点A作AD⊥BC于D,
∵AB=AC,∴BD=CD,
∵AM=AN,∴MD=ND,
∴BD-MD=CD-ND,即BM=CN.
|
|
|
|
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说明:DE=BD+EC. 分析:
显然,从图中直观可见,DE=DO+EC,则问题转化为证DO+EC=BD+EC,根据平行,可得∠DOB=∠OBC,根据角平分,可得∠DBO=∠OBC,∴∠DOB=DBO,DO=BO,即蕴含了模型,平行+角平分构造等腰.
|
|
|
|
根据下列已知条件,分别指出各个图形中的等腰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1)如图1,BD平分∠ABC,点E在BC上,且DE∥AB.
(2)如图2,AD平分∠BAC,点、E在BA的延长线上,且EC∥AD.
(3)如图3,AD平分∠BAC,点E在BD上,点G在CA的延长线上,且GE∥AD,GE交AB于点F. 分析:
本题是例1的不同变式,我们只需牢记,平行+角平分构造等腰,问题就迎刃而解.
|
|
|
|
分析:
要证MN⊥BD,根据之前条件,N为BD中点,则MN垂直平分BD,联想中垂线的性质,中垂线上一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马上想到应该连接BM,DM.
|
|
|
|
如图,在△ABC中,AD是高,E、F分别是AB、AC的中点
(1)AB=10,AC=8,求四边形AEDF的周长;
(2)EF与A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
|
|
|
如图,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EF垂直平分AD,交AD于点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B=∠CAF. 分析:
本题早在初一接触外角时,就作为一道课本习题,这里不过是增加了一些条件,先证出∠ADF=∠DAF,则问题又转化为如同专题1的例1,∠ADF作外角,看作两角之和,∠DAF作组合角,看作两角之和.
|
|
|
|
在Rt△ABC中,∠ACB=90°,CD⊥AB于D,CE平分∠ACD交AB于E,
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A.BC=EC B.EC=BE
C.BC=BE D.AE=EC 分析:
本题是2018年扬州中考题,完全脱胎于教科书的练习题,稍作改编,这里有∠ACB=∠ADC=90°的条件,双垂直模型,则∠A=∠DCB,与上例中,∠B=∠CAF的位置几乎一样,条件结论互换而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