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画画的女人,灵魂深处都在发光!
艺术有你
俗话说:“巾帼不让须眉。”在中国绘画史上,有不少知名的女性画家,她们在创作中能自然地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使作品带有一种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愫,开拓了揭示女性感情世界的表现天地,这在中国画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
管道升,字仲姬,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的妻子,世称管夫人,延佑四年被封为魏国夫人。
管道升虽名气不及丈夫,但她天生才资过人,“翰墨词章,不学而能”。擅画墨竹,笔意清绝,又工山水、佛像、诗文书法。传世作品有《水竹图卷》、《秋深帖》、《山楼绣佛图》、《长明庵图》等。
《竹石》管道升
《竹石图》管道升 立轴水墨绢本
不知是一见钟情,还是相互倾慕,这对画坛伉俪在之后的一生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既能各自独立、各有千秋,又能相得益彰、珠联壁合。
明 文椒《花鸟图》
文椒 (1569—1634),明代女画家。字端容,江苏苏州人。文徵明玄孙女,嫁于同乡赵均。性聪颖,擅画花卉草虫,钩勒精细,鲜妍生动,信笔点染,皆能得性情。摹内府本草千种,千日而就。又能苍松怪石,兼工仕女。传世作品有《萱石图》、《花鸟图》等。
仇珠:仇英之女
仇珠 《画唐人诗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仇珠,明代女画家,仇英之女。仇珠作品以人物画为主,山水、楼阁为辅,长于人物故实画和大士像功德画。她自幼观父作画,渐通笔墨之道,深受仇英工笔重彩人物画风的影响,擅绘仕女画。
仇珠《白衣大士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为了提高画艺,仇珠广泛地临摹古画。在构图上,仇珠很注意人物间的和谐,同一幅画上所绘人物,相互间举止呼应,眼神顾盼。在用色上,仇珠喜用色泽艳丽的色调,却力戒媚俗浮躁之气。她利用色彩间的相互衬托而达到色调的和谐统一。方薰《山静居论画》中说:“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色彩相和,和则神气生动”。仇珠即深悟此理。
潘恭寿 画《柳如是肖像》局部
柳如是,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明清易代之际的名妓,后归“东林领袖”钱谦益为妾。
柳如是《香远益清》
清兵入关,势如破竹。柳如是力劝钱谦益以身殉国,可钱谦益从日上三竿一直磨蹭到夕阳西下,后探手摸了摸湖水,说:“水太凉了,怎么办呢?”不肯投湖。反倒是柳如是奋身跳入水中,不惜一死,后被人救起。1664年钱氏去世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一代才女就这样了结一生。
柳如是《烟雨山村》
柳如是博考群籍,能书擅画,但流存下的画作甚少。故宫仅藏一幅山水画,即《月堤烟柳图》卷。在清新淡雅的设色中,成功地再现了江南温润的水乡风貌。此画作为女画家所创作的现存的第一件写生山水图,在中国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特殊性。
马湘兰《花篮仕女图》
马湘兰,名守真,字湘兰,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称“四娘”。她聪颖机敏,能诗擅画,以画兰之精、画兰之专而名扬江南,因此自号“马湘兰”。
马湘兰《潇湘清逸图》
马湘兰生长于南京,自幼不幸沦落风尘,但她为人旷达,性望轻侠,常挥金以济少年。她的居处为秦淮胜处,慕名求访者甚多,却与江南才子王稚登交谊甚笃。在王稚登70大寿时,马湘兰集资买船载歌妓数十人,前往苏州置酒祝寿,“宴饮累月,歌舞达旦”,归后一病不起,最后强撑沐浴以礼佛端坐而逝,年57岁。
马湘兰《兰竹册》局部
马湘兰为王稚登付出了一生的真情,自己却像一朵幽兰,暗自饮泣,暗自吐芳。她的作品不太重视对兰外在形态的细致刻划,而重在写出兰的内存精神,聊以抒发心中之逸气。故宫藏马守真的作品还有:《兰竹水仙图》轴、《兰花图》卷、《兰花图》轴等近十件。顾横波,原名顾媚,号横波,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据清余怀《板桥杂记》记载,顾横波“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面;弓弯纤小,腰支轻亚”。
顾横波《兰花扇页》
她嫁给“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鼎孽后,虽夫妻相偕,但也不忘民族大义,明清交替,龚鼎孽说要殉国,顾横波就拿来绳子让他上吊。没曾想龚不但不肯死,反而对人说“我愿欲死,奈小妾不肯何”,气得顾美女花容失色,郁闷多日。
顾横波《墨兰图卷》
顾横波才貌双全,精诗擅画,通晓音律。故宫所藏其一卷《九畹图》,是幅状物不求形似,而幽兰之天真浪漫的真实生动性,尽现笔端的作品。图绘坡陀间幽兰披佛偃仰,兰花互盼呼应,兰叶穿插映带极合自然之体。
薛素素《吹箫仕女图》
薛素素,名薛五,字润娘,号雪素。时人誉之“十能”才女,弹琴、下棋、作诗、写字、绘画、刺绣,样样精通;驰马、走索、射弹,尤为拿手好戏。
薛素素《兰竹图》
她“尤工兰竹,下笔迅扫,各具意态。虽名画好手,不能过也”。故宫藏她的兰竹作品有《兰竹松梅图》、《墨兰图》,《兰石图》、《兰竹图》等。明代中叶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诗论家胡应麟在他的《甲乙剩言》说她“姿度妍雅,能书,作《黄庭》小楷,尤工兰竹,下笔如扫,各具意态”,是个“青楼中少双”的奇女子。
时人心目中董小宛的形象
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她的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女子中的一流人物。
董小宛《仿六如居士笔意》局部
她的姿色曾引起一群名公巨卿、豪绅商贾的明争暗斗,但这个流落风尘的女子鄙视权贵,巧与周旋,勇于斗争。明末四才子之一的冒辟疆富于才气、风流倜傥,董小宛对他一见倾心,立志相嫁。
《兰花图轴》董小宛
冒辟疆乃饱学之士,地方官屡屡催他出来应试或做官,而他在董小宛的激励下,拒不降清,不出仕,不参加科举。后因躲避清军,冒辟疆全家财产被洗劫一空,贫困如洗,董小宛仍不离不弃,想尽办法勉力支撑家计,殚精竭虑,积劳成疾,最后贫病而死,年仅二十八岁。卞玉京名赛,又名赛赛,因后来自号“玉京道人”,习称玉京。她出身于秦淮官宦之家,因父早亡,沦落为歌妓。
卞玉京 《暗香疏影》
卞玉京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通文史。她的绘画艺技娴熟,落笔如行云,“一落笔尽十余纸”喜画风枝袅娜,尤善画兰。
卞玉京 《兰石图》
卞玉京原本钟情才子吴梅村,意欲嫁他,后来,吴梅村降清出仕,卞玉京薄其为人,从此不再与他相见。再后来,卞玉京出家当了道士,持课诵戒律甚严。
溥儒画《李香君》局部
李香君的美名远扬,当然要感谢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剧虽有艺术加工,但基本上是大事不虚。李香君爱慕侯方域的一表人才,更欣赏他的气节道义,并鼓励他与权臣划清界限,支持抗清斗争。
李香君《雨景山水》
后来,李香君为逃避清军,一路颠沛,辛苦不胜,终于病倒,弥留之际,她挣扎着让好友卞玉京为自己剪下一绺青丝,小心翼翼地用红绫包好,再把它绑在比生命还珍贵的桃花扇上,然后交给卞玉京,请她转交给侯方域,并留下遗言说:“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
清 陈书 《岁朝丽景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陈书,号南楼老人,清代杰出女画家,出身名门望族,为南宋宰相陈康伯后裔,清代文化名臣钱陈群母亲,是秀水画派的源头。
清 陈书 《梅鹊图》上海博物馆藏
她的成就有两个方面,一是文化艺术,为清代女画家第一人,擅长人物、山水、花卉,书法也秀丽遒劲,诗文颇为精通;二是教育子女,被乾隆皇帝誉为“不愧当年画荻人”,并在其花鸟画册上御题“清芬世守”四字。
陈书 《耄耋图》
由于历史的原因,流传民间的陈书作品,实属凤毛麟角。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大博物馆收藏存书,画作有30余幅。陈书的大量优秀绘画作品,昔日都深藏于皇宫深院,如今则为北京故宫、台北故宫、上海博物馆珍藏,她也成为历史上作品入藏宫廷最多的女画家。何香凝,号双清楼主,国民党革命元老廖仲恺的妻子,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画家。1960年,继齐白石之后,德高望重的何香凝被推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开创由女画家执掌画坛“帅印”之先河。
何香凝 《虎》
何香凝喜爱画雄狮猛虎,其寓意“睡狮猛醒”、“虎威重振”。她的国画《狮》,笔致圆浑质朴,意态生动逼真。以满怀爱国之激情,描绘出睡狮猛醒,表达其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和坚定决心。
潘玉良自画像
潘玉良,原名杨秀清,又名张玉良。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她出生那年,父亲病故,8岁时母亲又撒手人寰。13岁时她被赌棍的舅父骗到芜湖,卖给了妓院当烧火丫头。在妓院4年之中,因拒绝接客,逃跑10次,毁容上吊数回,幸亏遇到芜湖盐督潘赞化多次相救,并且替玉良赎身,跳出火炕。
潘玉良《女人体》
潘玉良曾两度远涉重洋到法国去探索艺术的真谛,旅欧四十余载,创造了“融中西画于一治”的独特画风,堪称是一位真正溶入西方文化的卓有成就的中国女画家。李秋君,名祖云,字秋君,浙江镇海人。初随长兄习书作画,后师从女画家吴淑娟。因其兄与张大千为至交,遂与之相识,得张指点,画技大进,后因张大干称之为“生平第一知己”而名闻遐迩。传世作品有《假日》、《渔舟待发》、《向东海要鱼》、《湘君湘夫人》等。是长期活跃在上海画坛的著名女性。
陈小翠《觅句图》 立轴
陈小翠,又名玉翠、翠娜,浙江杭县人。擅长中国画,十三岁即能诗,有“神童”之称。她曾师从杨士猷,冯超然学画,尤擅工笔仕女及花卉,画风隽雅清丽,蕙心兰质,属雍容华贵一路。方君璧出生于福建名门望族之家,后赴法国深造。1924年在法期间,曾以两幅作品入选法国春季沙龙,成为第一位入选法国沙龙展的中国女画家,她的作品《吹笛女》被选作《巴黎美术杂志》封面。当时巴黎各报竞相刊登她的照片和作品,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同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拈花凝思》。
方君璧《蓝中繁花》
方君璧画风稳健、简洁,融汇中西画技法,注重人物传神与山川自然景色诗韵。潘素(1915-1992),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先生的夫人。早年习花鸟,中年转攻山水,晚年善金碧青绿山水及雪景山水。
潘素 《大好河山图》
与张伯驹先生结婚时,潘素刚20岁。她自幼酷爱绘画,21岁时正式拜师学画。初从朱德箐习作花卉,后与老画家陶心如、祁景西、张梦嘉合作绘画。她潜心观摩张府珍贵书画真迹,悉心钻研隋唐两宋工笔重彩画法,并陪伯驹游历名山大川,进行实地写生。功夫不负有心人,上世纪40年代,潘素崭露头角,承继了细密严谨,金碧绯映的一派,成为我国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我国著名绘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称赞潘素的绘画:“神韵高古,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吴青霞(1910-2008),海上著名女书画家。原名德舒,号“龙城女史”,别署“篆香阁主”,江苏常州人。吴青霞出生于书香门弟,他父亲吴仲熙是江南著名收藏家、鉴赏家,受家庭熏陶,自幼喜爱绘画艺术,先后临摹家藏宋、元、明、清名迹,勤学苦练。1923年,年仅13岁的吴青霞画了一批扇面,在常州参加救灾赈济画展,从此在画坛崭露头角。1925年,她的作品参加了当时在日本举办的“中日第四届联合画展”,成为江南画坛的新秀。江南名士钱名山观赏她的画后,题诗赞誉“常州星象苍凉甚,数列青霞女画师”。周链霞(1909-2000),海上著名女书画家、诗人。字紫宜,号螺川,人称炼四娘。
广东崇正2018春拍,周鍊霞所绘荷花蜻蜓扇面,6.325万元成交。
14岁从尹和白习画,后拜郑壶叟为师。17岁从朱古微学词,后又从蒋梅笙学诗,不久,有《婴鸣诗集》面世,人叹奇才。艳称她“金闺国士”。周链霞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容貌俏丽,平时着装相当时髦,暮年风韵犹存,苏渊雷教授曾称赞“七十犹倾城”。
广东崇正2018春拍,吴湖帆和周錬霞合作《荷花蜻蜓》,吴湖帆画荷花芦草,周鍊霞补蜻蜓,80.5万元成交。
周链霞擅长绘画、书法、诗词,绘画精于古装仕女、花卉,师法仇英、唐寅,后学白阳、南田,别具风貌。其画风格清新,设色明净,诗词多佳句,画风和诗风气息相通,若与她本人相比,则有“画如其人”和“文如其人”之感。沈云霞(1908-1990),民国著名女画家,海上闺秀名家之一。号兰陵女史,江苏武进人。民国时期,她作为海上闺秀名家,与吴青霞、周链霞并称“海上三霞”,享誉十里洋场。
《菊蝶图》 沈云霞
有关沈云霞生平介绍并不多,据记载,她自幼喜好习画,几十年躬耕绘事,渐渐也形成了艳丽而不媚俗,丰彩而见清雅的画风。若以沈氏之作并列于同代诸名家之侧,亦毫无愧色。陆小曼(1903-1965),江苏常州人。父亲陆定原是财政部的赋税司司长,1922年和王庚结婚,1925年离婚,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
陆小曼 山水
陆小曼受母亲家教,从小喜爱绘画。她起初拜刘海粟为师,1929年还积极参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的筹备,1936年成为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早期会员。
陆小曼 山水
1931年春,她曾经精心创作过一件国画山水长卷,由徐志摩带到北京交给胡适等人题跋。徐志摩飞机失事时,这件山水长卷却因放在飞机的铁匣子里而得以保存,成为难得的纪念品。徐志摩飞机失事后,陆小曼痛定思痛之余,拜贺天健为师学习山水画,拜陈半丁为师学习花鸟画,从此她一心绘画。关紫兰(1903-1986),出生于上海,原籍广东省南海县。1927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科,同年赴日本留学,入日本东京文化学院。
关紫兰《花卉》
她是中国最早留学东洋且接受西方野兽派影响的女画家,从20年代起就表现出强烈的现代艺术倾向,用笔豪放,潇洒肆意,毫无矫饰。其作品最鲜明的两大特点是豪迈大气和澄澈率直,是中国新女性文艺运动史上不可忽视和极具研究价值的画家翘楚。丘堤(1906-1958),原名丘碧珍,福建人。1928年上海美专第二届西画系毕业,随后赴日本东京考察学习,受后期印象主义之影响。1931年为上海美专研究员,1932年参加“决澜社”,成为唯一获“决澜社”奖的画家,是中国第一代女油画家。
丘堤 《风景湖畔》
1932年,丘堤与庞薰琹结为伉俪。抗日战争中,她义卖布娃娃捐赠抗日,并在难苦的条件下坚持作画,其画大部分在战乱和文革动乱中散失,留存甚少。蔡威廉(1904-1939),著名学者蔡元培之女,二十世纪中国重要的油画画家,也是中国早期美术教育家,以肖像画闻名。蔡威廉天资聪颖,幼年随父母旅居德国、法国和比利时,先后就读于布鲁塞尔美术学院、里昂美术专科学校,专习油画,毕业后成为国立杭州艺专西画教授。
蔡威廉 《异国忆想》
蔡威廉非常崇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达·芬奇,相信“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曾立志要成为“中国的达·芬奇”。
蔡威廉 《女孩》
她擅长画人物画,不仅善于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能细腻表现人物的内心情绪。蔡威廉的肖像画用色以黑、白、灰为主调,侧重人物脸部刻画,结构结实,造型准确,充满情趣意味。李青萍(1911-2004),湖北荆州人,一位被遗忘的杰出女画家。徐悲鸿曾为她的画集作序,为她画肖像;齐白石站在她的画作前赞叹不已;刘海粟更是感概地对她说:“能成为画坛先驱的唯有你我”。李青萍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红极一时,其艺术水准与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在一个水平线上。到了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李青萍曾被管制、坐过牢、卖过水、卖过冰棍、捡过破烂……那时候在人们的眼里,她只是一个疯老太婆。然而,历尽磨难的她,艺术水准没有下降,反有升华。她在捡破烂时捡到一些人家丢弃的颜料瓶,便洗出其中残留的颜色偷偷作画。她说:“捡破烂为了能活下去,活下去是为了能画画。”真真是一位忠贞不渝的艺术信徒,一位献身艺术九死而不悔的画坛女杰。萧淑芳(1911-2005),广东省中山市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吴作人的夫人,著名的花卉画家。
萧淑芳《彩云》
她喜欢画的花卉大约有四五十种,如紫鸢、绣球、兰草、水仙、杜鹃、虞美人、扶桑、向日葵、紫丁香等,几乎全是野花。为了突出带有飘逸感的花朵,她删繁就简,有意将长而繁多的叶子加工为疏密有致的短小状;画面洋溢着令人赏心悦目的质朴与美丽。
萧淑芳 《欣欣向荣》
90岁高龄时,萧淑芳仍不间断软笔作画,经月连年,以至奇迹般,眼不花,手不颤,越是年高,反而越是扣紧了中国画艺术崇尚的“稳、狠、准”三字。孙多慈(1913-1975),安徽寿县人。1931年进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奠定了她稳固的绘画基础;大学毕业即由中华书局出版《孙多慈素描集》;抗战胜利后返回杭州,任教于国立艺专(现为中国美术学院),1949年迁居台湾。
孙多慈
孙多慈在艺术旅途上有着自己独立的追求,离开大陆前曾在安徽、上海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影响远播。到台湾后,担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又曾在文化大学兼任艺术系首任系主任,艺术上勇猛精进,教书育人,桃李满园。
孙多慈 花鸟
孙多慈短暂的一生遗留的作品不多,但是件件皆真挚有情、细致精微,在孙多慈的眼中:“画,是画心,画梦。”周思聪(1939-1996),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著名女画家,曾得到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刘凌仓、李苦禅、郭味蕖等诸位名师指点。吴冠中曾评价她是个真正的艺术家,艺术和人品在中国都是一流。
《颐和园一角》 1959年
周思聪受过严格的艺术训练,擅长水墨人物画,兼及花卉,偶作山水。造型能力强,早期作品带有一定的情节性,笔墨清新、洒脱,富有表现力。
《画家蒋兆和》 1971年
李可染先生说过,造就一个大艺术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天才、勤奋、修养、长寿。对照这四个条件,他的弟子周思聪前三条都够格,只差长寿。周思聪于57岁英年早逝,何其短暂的一生,却在中国美术史上写下深情一笔。1914年出生于无锡世家的方召麐(lín),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因为是长女,父亲方寿颐给她起名“召麟”,希望召来男弟。后来,方召麐自作主张将“麟”改为“麐”,意为母麒麟(麒麟是古代的仁兽,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有时用来比喻才能杰出、德才兼备的人)。
1954年作 《花鸟》
方召麐早年留学伦敦,中年定居香港。诞育八子,传奇一生。从艺八十载,守拙成道,真趣天然。
壬子(1972年)作 《瓶花》
方召麐幼时学画,受国画大家钱松岩,陈旧村启蒙;辗转至香港后,拜师岭南名家赵少昂;中年又入大风堂拜师张大千。转益多师,终成自家独特面貌。
《梅花》
作为壮美风格的女画家,方召麐的作品笔挟风雨雷霆,石破天惊。在继承传统和融合现代的方面,她出入传统,引书入画,骨气洞达,墨香流衍。由于留洋的经历,她的艺术也吸收了西方现代抽象艺术神韵之美,大胆构图,似之不似,不似之似。赵一荻(1912~2000),又名绮霞,乳名香笙,因在姐妹中排行第四(幺女),所以人称赵四小姐。赵一荻绝不仅是为爱痴狂的痴情女子,在台湾幽居时期,她出版有《好消息》、《新生命》、《真自由》、《大使命》、《毅荻见证集》等著作。鲜为人知的是,赵一荻还钟爱画画,是张大千的众多女弟子之一。
《润清如玉》
据张学良侄子张闾(lǘ)实介绍,出身名门的赵一荻自幼便学习国画。1928年,赵一荻跟随张学良前往沈阳居住,在当时沈阳知名的画社“湖社”继续学画,而“湖社”中,就有齐白石、陈师曾、黄宾虹以及张大千等人。
《秋江钓艇》
上世纪70年代初,张大千从美国到了台湾。见到张学良夫妇,他便问赵一荻,20年代的字画练得怎么样了,现在是否还能画?由于软禁和照顾张学良饮食起居,赵一荻已没有画画的心境。只是在见到张大千时,才又燃起对画画的兴趣,在台北外双溪的住所里,赵一荻提出继续学画的想法,很快得到张学良、张大千、张群认同,经过正式拜师,成为张大千的众多女弟子之一。
《鸳鸯》
今天能看到的赵一荻的画作中,都是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作品,且均得到张大千的指导。“不让须眉”、“女子丈夫”,中国人常拿这类话奉承女性,其实主语还是“须眉”、还是“丈夫”。绘画,如正义之事,贵在大胆,论义无反顾,论舍命奉献,女杰的胆气远胜男子。引用陈丹青的一句话:没有男画家,也没有女画家,只有好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