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滩里割苇子
芦 苇
郭小峰
阳光垂下一根根丝线
一点点钓出细弱的嫩芽
在遥看近看中长大
长成蕴藉诗意的浅草
却没有马蹄敢来践踏
在风雨里摸爬滚打
茎叶向着天空疯长
根须向水土里深扎
牵手伙伴站成了青纱
青纱里长出了茂盛故事
有英雄 土匪 诗人 作家
头顶举着银白的芦花
西风翻卷起层层波浪
绘就人间美丽的图画
脚穿靰鞡冰雪上打滑
右手挥刀 左手搂苇
脖颈掉落凉凉的冰花
苇制的纸张细腻光滑
苇席铺遍天下的火炕
温暖了古今多少人家
丰富的情感为你生发
古籍中有你灼灼其华
你就是诗经里的蒹葭
这里是河的尽头、海的边沿、陆的起点,这里有河的风采、海的神韵、陆的魂丽。在辽河入海的地方,在中国最北海岸线,有一座年轻的滨海城市,这就是盘锦。
辽河两岸浩瀚的苇海一望无际,宛如绿色之海。这里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滨海芦苇湿地,被誉为“世界重要湿地”、“中国最美湿地”和“中国十大魅力湿地”。
在这面积达一百二十万亩的苇海中,鹤舞鸥鸣,珍稀鸟类比比皆是。每年初春,候鸟回迁,广袤的湿地即刻成为“鸟类天堂”。湛蓝的海水、金色的稻浪、碧绿的苇海、火红的海滩和黑金石油,构成绚丽多姿的五色盘锦。
盘锦这个地名的由来,也与一望无际的苇海有关。1950年,东北轻工管理局为强化对盘山县和锦县(现凌海市)交界处的苇场管理,决定择两县首字更名为“盘锦苇场”。1955年,“盘山机械农场”也更改为“盘锦国营农场管理局”。1956年,国家有关部门又将“盘锦国营农场管理局”改为“盘锦农垦局”,“盘锦”一名从此也得到进一步确定。
2021年1月11日、13日拍于盘锦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现予分享,敬请指正!
隆冬,辽河千里冰封,红海滩里里片片金黄,根根直挺,芦花飞舞,机器轰鸣,工人聚集,收割的时候到了。
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苇子每年都需要收割。盘锦的苇子必须等到冬季上冻后才能割,只有这时候,人和车才能踏入这片湿地。盘锦的寒冬,气温在零下十几到二十多度,空旷的红海滩中,寒风刺骨,朔风如刀,比这个温度似乎更冷些。
在机械收割普及以前,收割芦苇需要大量的人力,于是催生了一个以割苇为生计方式的特殊职业——刀客。“人进苇塘,驴进磨坊”,说的就是割苇人的辛酸和苦累。
上世纪50、60年代,收割期所需3万名劳力和2000辆马车。1998年,盘锦五大苇场外来雇工人数达到5万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