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墟的两处文保建筑:陆宅与怀德堂

芦墟上了文物保护名单的建筑自然不只有这两处。篇幅关系,本篇只介绍两处。

陆宅在泰丰路西端,是原芦墟富豪陆荣光的府第。网上查得的资料如下:陆荣光(1899~1974),字再云,坛丘乡大谢村人。民国12年(192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会计系,留校任教2年。15年,供职国民政府交通部,先后任会计科长、会计长、会计局副局长。25年3月,陆荣光在大谢乡创办“大谢乡绸业运销合作社”。合作社就地收购机户绸产,仅收取绸价的1%作为手续费,使农民免受绸庄、领投的中间剥削。对资金短绌的农民,合作社发放无息贷款,或出具担保,银行给予低息贷款,净收益作为红利分给社员。合作社还开办农业仓库,储押米粮,兴办夜校。抗日战争爆发后,合作事业停顿。35年2月,陆荣光主持大谢乡合作社复业。同年11月,在他的推动下,吴江县织绸运销合作发起吴江同乡会,并在家乡建5孔石板桥名太平桥,方便乡民过河,今桥犹存。他还任盛湖中学校董,解囊相助建校。解放后,陆荣光在香港经商直至病逝。

陆宅为民国初期的建筑,据宅门口的简介牌所载的建造时期,距今正好百年。介绍说是该宅是“仿照了苏州拙政园中的三十六鸳鸯馆缩小提炼”后,再融入了西洋元素,“共有三进”云云。然我只见砖雕门楼内,围绕庭院之西与南各有一幢楼房,没有看到后面第三进的平房,而且悟不出有什么三十六鸳鸯馆的韵味来。现在此楼为当地的一家单位使用着。

怀德堂标明在“西中街”,然要进入,大门却在北栅港。此建筑虽然也是民国建筑,而且所建年代比陆宅还要晚些,然是沿袭了比较传统的中国古建风格,五开间宽,进与进之间是天井,天井两侧是厢房……如果不是厅的回廊上有铸铁的栏杆,诳说是清朝的也会有人相信的。

怀德堂为镇人王小圃所建。王小圃,传清朝末年,在芦墟九曲弄口开设“王太原棉纱庄”,经营有方,乃置田数百亩,资产甚丰。在先后买下左邻右舍的旧房后,于民国十五年(1926)开始建造怀德堂。承建的还是苏州著名的香山帮匠人。其宅中仪门头上大幅木雕《三国》故事图案“长坂坡”等,当是宅中精华之处。所憾的是门楼的砖雕均已损。

怀德堂的“光荣历史”是:1949年初,中共苏州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委派芦墟人沈立人(现我省著名经济学家,离休),回乡里发展青年团组织,仲煊丈与殷安如等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投身到解放、接收芦墟镇的工作。怀德堂就成为了共青团活动地点,在后楼秘密编印、散发《民报》。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怀德堂作过镇上的医院,故里人亦有称之为“老医院”的。


位于泰丰路西段陆宅的门楼


陆宅之简介


进入门楼后,南边的一幢楼。右边的题额为“樟院流芬”


想来是庭院内有数株香樟而得趣。不过我看院中的香樟都是后来补植的,不像长了百年的模样


顺着南边一幢的楼梯上去探探


二楼走廊景观


在二楼北望入门处


西边一幢楼的檐饰


西楼。庭院中就一南一西两幢楼。以我的凡庸,实在看不出哪一幢与拙政园的三十六鸳鸯馆相象


附一张苏州拙政园三十六鸳鸯馆的图。为便于揣摸,特意将彩图转为黑白的了


怀德堂在西中街往西的北栅港中


门口关于怀德堂建筑特色的简介


门前没退步,直接拍门内所见。与许多老建筑一样,蛮好的门厅,大约因住房紧张,部份被隔成了住房,只留一个走道


过了门厅后向门口拍。门楼上的砖雕损毁了


里边一进的门楼,砖雕同样已遭损毁


在暗暗的厅中寻找往日的感觉


第二进“玉树堂”局部


正厅“怀德堂”局部。回廊间见铸铁栏杆


仪门。檐下就是颇有知名度的木雕《三国》中的故事


木雕所表现的故事是赵云长板坡救阿斗。光线实在差(见上图),用闪光与不用闪光都没拍好,将就感悟一下吧


所谓五开间,实际上朝南正屋三间加上两侧东、西厢房各一间。图为怀德堂的西厢


玉树堂的西厢


老建筑中狭窄的天空


备弄或称陪弄,昔日下人走的,亦有相当于现代建筑中的消防安全通道的作用


厅中精美的雕梁还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主人在正厅后的天井里豢养着两只狗,见生人到,立马警觉起来


在宅前河边东拍北栅港


坐在宅前河边廊棚的石堤栏上歇了会,东拍路口。两位镇民匆匆走过。突然幡悟,历史不也这样?有时不为人所关注,要关注时已匆匆走过


河边的石堤上,晒着两双棉鞋。那脚,还在历史中走着,也许,也茫然(题头图为在宅前西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