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作家‖【送信少年】◆大器
大器,原名朱顺社,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成安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在《小说选刊》《小小说月刊》《天池小小说》《邯郸晚报》等发表作品。
经常光顾烧饼店的有个四十多岁中年男子,他穿长衫、戴礼帽,身材消瘦,双目有神。大家都称他丁先生。
时间久了,小文和丁先生也熟悉起来。丁先生常夸小文头脑灵活、肯于吃苦,买烧饼时还有意多给他几个零钱。
小文爱听丁先生讲故事。从丁先生那里小文逐渐明白了很多道理:穷人为什么穷?地主资本家为什么能过好日子?劳苦大众怎样才能翻身得解放?小文听了既感到新奇,又觉着心里亮堂。在小文眼里,丁先生是个知识渊博,能干大事业的人。
一天上午,丁先生神色匆匆来到烧饼店,见店里没有旁人,便小声对小文说:“有一封重要信件需要送达,因我被敌人盯上行动不便,不知你是否愿意代为前往?”
“当然可以。”小文毫不犹豫。
丁先生把小文拉到后仓房,小心翼翼从鞋垫里掏出半张麻纸,神情严肃交到小文手中说:“记住,傍晚六点以前一定送到。”
“送到哪?交给谁?”小文急切地问。
“地点是花店村西周家坟地。你到那里后,会有人出来和你接头。”丁先生又把接头方式、暗语向小文讲述一遍。
“一定完成任务!”小文挺直了胸膛。
“路上多加小心!”丁先生再三叮咛,拍拍小文肩头,匆匆离去。
晌午时分,小文和老板打了招呼,垮上烧饼篮子不动声色出了店门。大街上行人稀疏,时而响起一阵警车鸣笛声。小文故意绕了一圈,而后出东门,沿着便道大步向化店村方向走去。
晚秋季节,田地一片金黄。三五成群的村民,正各自忙着收割庄稼,地头上晾晒着一堆堆玉米棒子和谷穗儿。小文装模作样吆喝两声,一路急行,一口气已走出七八千里地,汗水浸透了衣衫。他正想找地方歇歇脚,忽然见迎面来了两个骑自行车的黑衣巡警。
“烧饼,又香又酥的朱家店烧饼!”小文故作镇静吆喝一声。
两个黑衣巡警直扑烧饼篮子而来。小文见高个子巡警认识,名叫张三。 “老规矩,先把账记上。”张三伸手从篮子里拿了两个烧饼,分给矮个子同伙一个。
“老总,这……”小文显出不情愿的样子。
“这……这什么?别……不识……抬举!”矮个子巡警说话口吃,把眼一瞪,又从篮子里拿了两个烧饼,骂骂咧咧方才走开。
小文吐了口唾沫,擦擦头上的汗水,忙挎起烧饼篮子,抄小路向花店村西周家坟地赶去。
周家坟场约占地五、六亩,几十个墓丘和坟头散落其间,荒草杂生、乌鸦飞鸣,两个新坟头上飘荡着白幡。小文来到坟前,头上直冒凉汗。他大着胆子在一个大坟前的石墩上坐下,忽见从青纱帐里走出一个青年男子。青年男子身着粗布汗衫,头裹半旧毛巾,一身农民打扮。见了小文径直上前,掏出两个头铜板向烧饼篮子一丢说:“小鬼,我要两个烧饼。”
“咸的,还是甜的?”
“老规矩,一样一个。”
“好的。”小文用草纸将烧饼包住递给对方,又不经意间问:“叔叔,现在几点鈡了?”
青年男子掏出怀表,故意亮一下答:“五点一刻。”
小文会心一笑,翻开烧饼篮子,从纸垫下拿出了半张麻纸信交给对方。
“好样的,真棒!”青年男子夸赞小文一声,将半张麻纸信塞到帽沿里,招招手消失在青纱帐里。
小文完成送信任务,顿感一身轻松。他沿着乡间小道,一路追赶着蝗虫,蹦蹦跳跳返回县城。
进了城门,见很多人围在一个大土坑旁议论纷纷。小文细问其详,有人告诉他是“国军”抓了个“共党”,要在此“斩首示众”。一会儿,果然开来一辆囚车,从车上先跳下来几个军警,接着押下来一个中年男子。小文上前一看,差点昏了过去……
“中国共产党万岁!”丁先生大义凛然英勇就义。
小文擦干泪水,怒火在胸中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