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官,打尖还是住店”里面为什么说打尖?
“打尖”一词,是如何与吃饭扯上关系的?有四种可能。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
在观看古装影视剧时,我们经常能听到这么一句话。凡有行人进入客栈,接待的小二会满面笑容迎出来,问出这么一句话,行人如果够豪气,会点明要间上好的客房,店小二也屁颠颠往里头去准备。如果行人只说“打尖”,会被引至用餐的大厅。
“打尖”一词,到了现代仍是民间常用词,如在京津一带,还将路途中吃便饭的行为叫做“打尖”。譬如在老舍的《新疆半月记》中,在写到石河子几间卖茶水的小屋时,就写到:
“伊犁的大道旁,等待着行人在此休息、打尖、饮马。此外,便什么也没有了。”
单从字面上看,很难想象“打尖”会和吃饭产生联系。那么这种叫法究竟是源于什么呢?
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此进行过一番推测的。清人福格的《听雨丛谈》卷十一中有云:
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饭,谓之打尖。皆不喻其字义,或日中途为住宿之间,乃误“间”而为“尖”也。谨按《翠华巡幸》,谓中顿日“中火”。又见宋元人小说,谓途中之餐日“打火”,自是因“火”字而误为“尖”也。
在这段话中,作者说出了两种可能来源:
一,“间”误传为“尖”
行人在旅途中“打尖”,大多是在一天的中午,而到了夜里才会住宿,也就是在住宿之间。一开始人们将住宿之间的这顿饭称为“打间”,后来叫着叫着就误传“间”为“尖”了。
二,“打火”误传为“打尖”
古代有人将午饭称为“中火”,这“火”字与“尖”字极为相似,但是即便“火”字可以误传为“尖”,也只会被称为“中尖”。直到后来看到各种小说中频繁出现的“打火”,才拨云见日。
譬如元人王实甫《西厢记》中第四本第四折有写:
“天明也,咱早行一程儿,前面打火去”。
又有汤显祖《邯郸记·入梦》:
“他家往来歇脚在我店中,也有远方客商,来此打火。”
以及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
“老身黄花店人氏王婆是也,我开着这个打火店,我烧着这锅汤热着,看有什么人来。”
这些著作里的“打火”,都是做饭的意思。而做饭之所以叫“打火”,是有缘由的。
我们知道人类最早获取火的方式是击石取火,后来逐渐演变成用火镰打火。这火镰是一块形状像镰刀的铁片。具体操作是:
先准备好火石,然后用火镰在火石是猛烈划击,两者相击会产生火花,这时旁边准备好的火绒很快被火花点燃,至此,取火成功。
古代做饭,必定需要打火,所以将“打火”代替了“做饭”,就如用“下地”代替“到地里做活”一般。
而“火”字与“尖”字又非常相似,久而久之,人们便将“打火”误传为“打尖”。
三,“搭肩”与“打尖”
除了以上说到的两种可能,“打尖”还有可能源于搭肩。
搭肩,是褡裢的另一种叫法。褡裢是一种长方形的布袋子,中间开口,携带时将中间开口处搭在肩膀上。褡裢可以用来装各种物品,也可以装有食物。
因为携带方便,旧时人们赶路,都会使用褡裢,而在赶路途中到店吃饭时,需要将褡裢拿下来,再启程时又得搭回肩上,有时因为腾不出手,或者褡裢太重,需要同伴或店小二搭把手,就叫“搭肩”,此后人们将途中休息吃饭叫做“搭肩”,后来变成了“打尖”。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便是与钉马掌有关系。
旧时许多人赶路,会以马、骡子为代步工具。尤其是需要携带大量货物的,更需要骡子、驴这样的大型畜牲驮着。而这些畜生一般前蹄坚硬,不易磨损。但蹄子的后半部分却质软不耐磨。如果长途跋涉,畜牲的蹄子容易出现不平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人们会在它脚下钉上铁掌。
而钉马掌的业务一般也是设在客栈旅馆,行人吃饭歇息的间隙,正好把马掌钉好。这钉马掌就被叫做了“打尖”。
以上四种说法,都是“打尖”一词来源的可能。个人认为“打火”一说最为可信。
当然,现在也有一种说法是源于“打发舌尖”,毕竟舌尖是吃饭必须用到的器官,但是打发舌尖这种说法,一般用于闲适的状态,旧时的旅途中人,没有旅游的,只有因事赶路的,都是迫不得已的,但凡闲下来吃饭,也不过为了饱腹,哪里还有那种闲情逸致“打发舌尖”?
说到这里,我们顺便说说古人是怎么赶路的。
古诗“鸡声茅店月”,非常形象说明了古人赶路的情况。鸡叫过头遍时,也就是丑时末时刻,是现在的凌晨三点。这时人们就要起床了,快速收拾好行李,需要装车的赶紧装车,需要骑马的骑马,出店门去。
赶了几十里路后,太阳也冒热气了,路边村庄也冒出了袅袅炊烟,行人才走进打早尖的客栈,洗漱吃早饭。 如果是讲究的行人,褡裢里会装些干粮、路菜啥的,拿出来吃,还不要忘了检查马掌,喂饱畜牲之类。坐一会继续赶路。
然后一直走,再走上几十里,又会看到客栈,就进去打尖,也就是吃中饭。吃完继续走,如果不出意外,到傍晚时,又会看到客栈了,这时候就要留宿了。
古代的官道途中,大多是荒山野地,打尖、投宿的客栈都是有不成文的规定的。行人如果错过了,只好等下一个,可是一般也在二三十里以外了,所以非常痛苦,许多人为了避免途中饿着,会携带“路菜”,就是容易储存且饱腹的食物。一般来说,某人要远行前,亲友我会赠送些路菜以应急,当然也有为改善伙食的,毕竟许多打尖的店,可以供应的东西少得可怜。
值得一提的是,旧时的旅途虽然艰辛,但一路上可以体验风土人情,可以饱览名胜古迹,这种收获也是现在我们无法想象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