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画四大典范:曹、张、吴、周,仅一位有真迹传世!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佛教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等,也随之发展起来。

在绘画方面,从南北朝到隋唐,随着佛教的繁盛,涌现了一大批擅长画佛画的画家。

敦煌壁画

其中有四位大师,不仅各自绘出了杰作,而且为百工所范(即为雕佛画壁艺匠们学习的典范),所以被称为“四家样”,这就是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的四大佛画流派:

北齐曹仲达所创的“曹家样”;

南梁张僧繇所创的“张家样”;

盛唐吴道子所创的“吴家样”;

中晚唐周昉所创的“周家样”。

“四家样”影响之深,范围之广,早已超越了宗教艺术范围,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家样”之说,源于唐代著名书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其《历代名画记》中提出的——

“北齐曹仲达、梁朝张僧繇、唐朝吴道玄、周昉,各有损益,圣贤肹蚃(xī xiǎnɡ),有足动人。璎珞天衣,创意各异。至今刻画之家,列其模范,曰曹、曰张、曰吴、曰周,斯万古不易矣。

“曹衣出水”:青州市博物馆藏北齐佛像

“曹家样”之曹仲达,是中亚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人,在北齐是有名的画家,以画“梵像”著称,官至朝散大夫。

关于其画作的特点,宋代书画理论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把他与吴道子并提:

“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这就是美术史上著名的“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渊源。

由于曹仲达的作品今已不存,我们已无法直观地领略“曹衣出水”的风采。

现代论者根据文献记载认为,“曹衣出水”的特点,衣袍紧窄,突显人的躯体结构,恰似刚从水出;衣纹稠叠繁密,呈现出韵律的流动,应该具有印度笈多艺术的特色。

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唐 梁令瓒摹)

“张家样”之张僧繇,是南朝梁武帝时最有名的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

著名的“画龙点睛”的故事,说的就是他。

与“曹家样”不同,“张家样”是完全建立在中国风格基础之上。但张僧繇也很善于吸取外来艺术精华为我所用——他可能是掌握印度佛画晕染法的第一人。

据文献记载,梁武帝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张僧繇曾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将天竺传入的晕染法用在“一乘寺”的大门图饰上,所绘物象远观具有立体感,近视则平,因此该寺被人们改称“凹凸寺”。

张僧繇与东晋顾恺之、刘宋陆探微合称“南朝三大家”。他最主要的艺术成就,在于开创了独具风格的疏体画法,突破了从顾恺之、陆探微以来以密体画法为惟一技法的局面,影响深远(包括深刻影响了吴道子)。

古代论者评论张僧繇的画:用笔“点曳斫拂……钩戟利剑森森然”,人物“面短而艳”,又说“象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

可惜我们今天也无法观摩了。张僧繇的画作见于唐宋人著述的虽有数十件,但真迹都没有传下来,至少目前仍未发现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摹本

“吴家样”之吴道子,被尊为“画圣”,还被历代民间画工奉为“祖师”,大家都比较熟悉了。

他曾创作了大量的宗教壁画,据称在长安和洛阳的寺院道观中创作了壁画四百多幅(组),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其佛教壁画中最有名的是《地狱变相》,据《唐朝名画录》载,当时京城中的屠夫渔贩,看了他的壁画后,很多都不敢再杀生而改行修善了,可见其作品强烈的感染力。

历代论者对吴道子的评价都很高,如张彦远评:“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不见来者。”

又如苏东坡评:“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

同样可惜的是,吴道子的真迹也未能保存下来,我们只能通过传世的几件摹作,如《送子天王图》等,来间接领略“吴装”、“吴带当风”的风采!

周昉《调琴啜茗图》

“周家样”之周昉,是中晚唐著名画家,以画仕女而闻名,有“画仕女,古今冠绝”之美誉。

在宗教画方面,他的主要贡献是首创“水月之体”,创造出了“水月观音”这一美妙的形象。

周昉的佛画,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欢迎,因为他不仅打破了千篇一律的“三尊式”佛画模式,而且所画的菩萨富有人情味。

印度的观音多为男性形象,而周昉塑造的观音,却是脸型圆润丰满、体型肥胖、酥胸、着团花衣裙的女性形象,实际上是当时上层妇女的真实写照,表明“周家样”佛画进一步世俗化了。

幸运的是,周昉是这四位画坛宗师中惟一有真迹传世的画家。

其《调琴啜茗图》,现藏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挥扇仕女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簪花仕女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大家有机会一睹真容!

周昉《簪花仕女图》

你喜欢佛教艺术吗?是否有佛画或雕塑曾打动过你?你是否有这方面的收藏?

欢迎和我们分享!

    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