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是中华古老文明的一朵“奇葩”,你可知普洱茶的历史渊源?

众所周知,我国的茶叶与茶文化在世界各地都广为流传,历史更是久远。普洱茶兴于东汉、商于唐朝、始盛于宋朝、定型于明朝、繁荣于清朝。

普洱茶是中国茶中的一种地方特种茶类,是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朵奇葩。今天跟随生茶张一起来探索一下普洱茶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吧!

一、普洱茶名字的由来

普洱茶以其集散地与原产地——普洱县命名。

解放初期成立“普洱专区”专员公署在普洱县,1955年成立“思茅地区”,专员公署迁往“思茅”。

以前西双版纳,思茅一带的茶都会集中到普洱县这个地方进行加工,集散,最后以普洱县为中心运销各地,因此而得名的。

元朝时称之为普茶,明万历年才定名为普洱茶,极盛时期是在清朝。

据《普洱府志》记载:“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可知当时盛况。

普洱茶的名称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

到了唐朝,普洱茶开始大规模的种植生产,称为“普茶”;

宋明时期是中原逐渐认识普洱茶的时期,并且在国家社会经济贸易中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二、普洱茶的民族文化

普洱茶文化作为马帮文化或茶马文化的代表,除了具备传统茶文化的精髓之外,更有不可复制的独特之处。

普洱茶的民族特性和历史底蕴,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云南地区在数千年前,就开始了茶叶种植与贸易。

云南的百濮先民,是最早喝茶和进行茶叶贸易的群体。

濮人,也就是今天的佤族、布朗族等民族的先民,最先驯化其生存环境中的野生茶树,并进行人工茶树栽培。

这些最早的种茶者的后裔,以及这些野生茶树的遗种,至今仍然在那些地区存活着,它们的存在所揭示出的“起源”的历史痕迹。

传说中的百濮先民,就曾经将茶叶进贡给击败殷商的周武王。此后,类似的朝贡贸易也从未间断过。

由于茶叶在当时仅仅在云贵地区大面积栽种,所以就和后来的香料一样,成为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国际大宗商品。一直到唐朝时才逐步向巴蜀地区扩展开来。

普洱茶的价值,催生了后人熟知的茶马古道。

三、具有历史意义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蜿蜒在中国西南横断山脉间,联系着内陆与西藏的民间商贸往来。

一千多年来,它将云南、四川的茶叶输送到西藏,又将雪域高原的特产运到内陆,联系着内陆与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

在担负着民间运输重任的同时,这条漫长而又艰险的古道也是各种宗教文化传播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沿途惊心动魄的自然景观、传奇神秘的人文内涵,正吸引着世人越来越多的目光。

自唐以后,在云南与西藏、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条以马帮驮运云南普洱茶的通道,堪与著名的“丝绸之路”相媲美这就是至今还有巨大的人文意义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源头思茅普洱,历史上长期为府、道、专署治地,是思普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

茶马古道是连接地域、民族文化的纽带,是中土与西藏,外地商品流通、经济交流的通道,是民族文化融汇的通道,也是一条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标记伟大民族精神的大道,是一条长长的民族团结和中外友谊的金桥。

四、普洱茶的历史记载

据《普洱县志》记载:“思茅年加工茶叶十万担,经普洱过丽江销往西藏茶叶三万驮之多”。

大量的汉藏商人不断加入云南与西藏间的茶马交易,他们以马帮组成的商队,在每年气候适宜的季节,从滇西北经丽江、大理、景东南下,到普洱、思茅地区用马匹、药材等特产换得茶叶,再返回西藏,远销至拉萨等地。

清末民初,普洱茶价格到达高峰,学者柴萼《梵天庐丛录》记载说“普洱茶……性温味厚,产易武、倚邦者尤佳,价等兼金”。

元代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金齿”“白夷”(指傣族)条说:“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相互贸易。”

明代(公元1368—1644年),谢肇淛《滇略》(卷三)中云,士庶所用,皆普茶也。”

《新纂云南通志》中云:“普洱之名在在华茶中所占特殊位置,远非安徽、闽浙可比。”普洱茶的名贵已传至全国。

总之,云南普洱茶是茶叶家族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生茶张每日分享普洱茶文干货,欢迎爱茶的您留言交流,有问必答!

(0)

相关推荐

  • 云南物华天宝之风韵(一)

    原创墨泉留痕2020-12-21 07:10:38 有人说,巴西是上帝的宠儿,因为那里资源丰富.风景优美,人们很容易获得吃喝玩乐的享受. 其实,上帝对云南这个地方也不吝啬,甚至有些偏爱.除了美丽的自然 ...

  • 普洱茶文化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纵观中国茶文化历史,其发源于神农,闻名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而普洱茶因地处边疆,在历史的记载中很少有提及. 其实,普洱茶文化作为,马帮文化或茶马文化的代表,除了具备传统茶文化的精髓之外,更有不 ...

  • 普洱茶历史之茶马古道

    在文章<明清时期人口激增,社会繁荣是普洱茶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中,我们提到关于茶马古道对普洱茶的发展与影响,这里做一些内容补充. 1 "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 ...

  • 蜜蜡——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蜜蜡作为一种有机珍宝,与无机珍宝在化学成分和原子结构上有很大不同,但在珠宝学特性上,则又颇多相似的地方.从光泽上看,蜜蜡大部分为蜡脂(松脂)光泽,但亦有非常光亮的玻璃光泽(玻璃面蜜蜡).金属光泽(金面 ...

  • 周桂珍紫砂壶——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壶艺泰斗顾景舟先辈经常讲,紫砂壶造型难就难在一个非常简略的轮郭线里,把壶身.壶嘴.壶把冗务融为一体,加以组合,并要注意立体造型时三度空间细微之处的体积转换变化.周桂珍为什么这么出类拔萃,除了她独具匠心 ...

  • 明清家具——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古典家具多为皇 家御制.以清代为例,古典家具不仅材质贵重,而且多为皇 家御制,这就决定了古典家具多为名 门出身,传承有序.另外,皇 家御用家具在制作上厚重大气,雕工不凡,其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不可估量的 ...

  • 陨铁——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收集大量陨铁的资料,对其元素统计除Ni和Fe外,还含有Co.Cu.Cr.S.P,以及Ga.Ge.Ir等微量元素.少数陨铁还可以含有少量的硅酸盐包体.陨铁根据所含元素中Ni.Ga.Ge和Ir的含量及其构 ...

  • 银锭——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直至宣统年间,清廷也未能发行全国一致的银元.中国各省银元.西方各国银元,和传统的铜钱.银锭在市面上一起流通,币值极为混乱.当时<字林西报>评论说:"中国国家不设一大银元局,鼓铸银 ...

  • 宣德炉——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据记载,整个铸造工期分为两期,第 一期制作数量计一百一十七款,三千三百六十五件.第 二期于当年十一月间,根据需要补铸一万五千六百八十四件,合计一万九百零四十九件,件件著录,这些才是我们传说中鼎鼎大名的 ...

  • 磁州窑——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磁州窑系,主要烧制黑瓷.白瓷和白地黑.褐彩绘瓷,其胎质粗松,胎色也较深,因而施化妆土,再罩以透明釉.装饰技法划分品种有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绿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红绿彩.绿釉釉下黑彩和低 ...

  • 青铜境——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关于铸镜用锡的目的,在古人看来一是合金致白,二是合金致坚并易于磨拭.这既是古人铸镜配锡的目的,同样也反映了人们对铸镜合金性能的基本要求.这认识与现代技术原理是相符的.我们知道,锡与铜能形成置换固溶体和 ...

  • 唐伯虎字画——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唐伯虎,他原名是叫唐伯虎,他出生于十五世纪七十年代,享年五十多岁.唐伯虎是明代有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号有"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等,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