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
老妈
□刘俊茹
“闺女,隔壁大嫂子和我说,她给我们俩拍的抖音几百个人点赞留言。还嫉妒地说还是有闺女好,闺女就是爸妈的小棉袄,母亲节他儿子啥都没给她买。”母亲节第二天,老妈给我打电话笑得特别开心。
母亲节前几天我就给老妈预定了一束鲜花。虽然老爸曾经开玩笑说送花不如送花菜,又好看还能吃。但是作为小棉袄的我确信老妈肯定喜欢鲜花。已经退休的老妈现在的生活过的是丰富多彩。闲时和老爸出去旅游,平日上午和老姐妹排练舞蹈,午后做做手工,大到家里的沙发套、椅套,小到杯垫子、手提包。给我家娃织的毛衣比买的还漂亮,毛衣前襟织的小熊猫吃竹子真的是憨态可掬,栩栩如生。可惜了,老妈的心灵手巧是一点没遗传给我。老公现在还会开玩笑说:“媳妇,你结婚前说给我绣双鞋垫,鞋垫呢?”鞋垫还不晓得扔哪旮旯去了,他不说我都想不起这事了。人常说“巧妈生拙女”,其实是妈妈太能干了,女儿就没用武之地啦。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听老妈说,她生我的那个上午还在街上赶街卖布。虽然我是头胎却生得特别快,从肚疼到医院没用半小时就出来了,以至于正在吃午饭被老爸喊回来的医生都没来得及带上手套,我就迫不及待地露头了。所以老妈说从我出生她就知道我是一个急性子姑娘。果然一语成谶!人到中年的我还是慢不下来。
80年代中期,人民还是习惯扯布做衣服,而且那会商店的效益已经不好了,在商店上班的老妈索性停薪留职赶街卖布。老妈在二八杠自行车后面绑了两捆布,从老街到新街,从义兴到五港,从五港到新集……哪里有集去哪里。一捆布起码一百多斤,反正从我有记忆起我就从没抱得起来过,哪怕是怀孕期间她也照赶集不误。
老妈待人热忱,记忆力好,心算能力强,顾客说扯多少布,当时她就能把价钱报出来,卖的布都是尺寸给得足足的,从来不少毫厘。好几个卖布摊子,她的生意最好。老爸是个脸皮薄的小学老师,老妈挺着大肚子在街上卖布,他放学了也不晓得帮老妈收摊。还是我大姨看不下去了,说了老爸一顿他才上街。老爸到街上帮老妈收摊,旁边的摊主问:“小刘老师,你一个月工资多少钱啊?”“三十多快钱啊。”“那你晓得我们卖布一天赚多少钱啊?比你一个月工资还多哟。”从那以后,我爸每天放学都上街帮老妈收摊。
感恩
母亲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我弟一直都说他现在能开公司很大程度是受老妈影响。印象中老妈就闲不住。年轻的时候上街卖布,后来到学校承包小店,我和弟弟到县城读书的时候她陪读,还拿手工活回家赚菜金钱。不管是自己做老板还是替别人打工,老妈都是诚信第一,说什么时候交货肯定是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我和弟弟都一致认为老妈是被我们耽误了,要不然她肯定妥妥的商界女强人。老妈却说赚钱好干嘛,够用就行了,把娃培养好才是根本。
感谢我的爸妈,有他们鼓励和坚持才会有现在的我。当年我上初中的时候家里的亲戚都说女孩子上学干嘛,考个师范就挺好的。是我的爸妈,他们尊重我的意愿,支持我读高中,我才能考上大学,才能拥有和儿时伙伴不一样的人生阅历。现在老妈经常对我和老公说:“现在书不好念,孩子上学挺累的,你们对小瑞要求别那么高。孩子么,身体健康、心里健康,正常成长就很好了。”我们这些经过高等教育的人还没她一个初中毕业的老太太看问题精准。
虽然我妈60多岁了,但一点都不老,在我心里她依然是那个我读高中时她参加家长会的样子。那时我的同学都说:“俊茹,这是你妈啊?好年轻啊!真漂亮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