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成为自己
读到一篇文章《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文中主人公在8岁的时候,决定退学,专攻画画。原因是,孩子在校课程已经能完成了,可是还得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导致没有更多的课外时间。想请老师单独放行,老师给出的答复是:谁也不能搞特殊!
于是,孩子以及孩子的父母选择了退学。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制度下,老师好像也只能有这个选择。暂且不想讨论老师这个方面,只想从家长的角度谈谈感想。
这篇文章中的父母是有托底的能力的。孩子退学以后,父亲亲自编写教材教孩子。孩子也确实很有画画天赋,在画画这条路上走得比较顺畅,有好几幅作品都获得了大奖,渐渐小有名气,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这让我想起了著名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儿子不喜欢在校上学,于是亲自写了一套书来教儿子。这些家长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托底能力的。
可是,当家长只是普通人,无论从金钱还是学识上都无法托底的时候呢?那就只能像《山海情》中白老师所说:退学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是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开始。
大家纷纷议论当前教育内卷厉害,学校教育异化成分数教育。可是,作为裹挟其中的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除了读书,还能选择什么?
儿子说:妈妈,这是我的青春。除了作业,我真的没有看到一点点属于青春所有的事情。我的青春难道就是这样被作业撕碎在时光里吗?
想想也真是。可是,我没有勇气告诉他,你就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走。
我告诉他:大家都在奔跑,你可以跑却选择慢慢走,就是退步,就是在做让自己以后后悔的事情。现在的努力是让自己以后有更多的选择。
面对同一困境,我们各自表达着自己,自说自话。孩子想成为自己,我想孩子按照大家所走的路线顺利前行。
他说:“妈妈,你觉得我就目前这种学习状态,我会成为很糟糕的人吗?”
“不会呀!”
“那我为什么要那么苦地去读呢?我这样边耍边读,不是更好吗?”
“耍着耍着就把书读好了,自然很好。可是目前,我们的状况是要想在层层筛选中,站到自己能力尽可能达到的位置,就必须要付出更多呀!”
“谁说我一定要去到那里?我觉得不需要那么辛苦。”
儿子的想法有错吗?一点错也没有。我的想法有错吗?也没错。作为母亲的我,只是希望他靠自己就能成为自己,那么读书是最好的选择。最重要的是,他现在想成为的自己,就一定是他以后想成为的自己吗?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顾虑,我才更加战战兢兢,想要他按照既定路线走下去。
可是,他想要成为的自己呢?真的可以被忽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