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 反覆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所以能生生不息,其根本原因在于万物具有返本还原的性,如苹果,经过发芽、开花、结果,最终还原为苹果,如此循环往复因而生生不息。而其返本还原之性又是通过物极必反的运行规则来实现,所以老子说:“反者道之动”。
因此这里的“反”包含有三层意思:
一、物极必反;
二、循环往复;
三、返本还原。
其中,物极必反是道运行的规则,循环往复、返本还原以至生生不息是物极必反规则运行的动机。
“反者道之动”也有两层含义,一是“动”是生生不息的前提条件,二是“反”是道的“动”,也是开启生生不息的枢机。
而老子在这里提出“反者道之动”的目的并非为了探讨自然界的规律,而是要人们通过观察大自然的物极必反的现象,觉知返本还原以至生生不息的真谛。
阳极反阴,阴极反阳;动极反静,静极反动;强极反弱,弱极反强……,从其循环往复的运动中,我们可以知道,动之枢机不在动而在静,强之枢机不在强而在弱,所以老子在十六章中说:“致虚极,守静笃”,虚静至极点,“道之动”才可以发生,本性造化的工程才能充分,完美的展开。而虚静就是不动妄心,就是无为,也就是本章老子说的“弱者道之用”的意思,当虚静到了极点,也就是有为的心弱到了极点,本性的造化才能得到最强的发挥。
因为对人类而言,本来具足了与天地一样的性,可因为人类私欲的干扰,总是对本性造化所引起的感受进行助长或打压,致使本性的造化无法完全展开,私欲越强则本性的造化就越弱,所以老子说的“弱”不是要我们在外面表现出一副柔弱的样子,而是要我们将内在的私欲减弱,从而让本性的造化强起来。
如花开花落,花从不以为花开有多美丽,有多荣耀,也从不以为花落有多丑陋,有多失落,该花开的时候就开花,该花落的时候就落花,不助长也不打压,其本性的造化得以充分的开展,最终结出相应的果实。
而我们人类呢?若将花比拟为人,这个花一定以为自己盛开的样子非常美,一定会感觉非常荣耀,会想方设法抓住盛开的机会不放,会为了开得更盛更美而不断人为造作,本性的造化就是这样不断受到私欲的干扰和破坏,最终无法结出本应结出的果实。
因此,老子在第三章中说:“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即妄心莫动,不对所有的发生产生好恶分别,让浩然之气得以存养,不以为恃,不以为主,让浩然正气得以充沛,只有这样,本性的造化才得以充分、完美的展开,这就是“弱者道之用”背后的含义。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有”与“无”是道的一体二面,“无”不是指什么都没有,而是指大道的造化尚未开始,还没有发生任何变动的时候,这个时候虽然一切都未开始,但是已经具足了所有的一切。而“有”就是大道开始造化,阴阳已经分判,万物开始产生。
因此“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说天下万物皆因阴阳的消长变化而生,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反之道之动”,因“反”而造化了天下万物。而这个“反”的发生,又取决于本性是否依然清真。
老子这里是告诉我们,返本还原的路上会有很多现象、感受发生,这些都是因为本性造化带来的阴阳消长所引起的,我们不要被这些发生所带着走,而应让其“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樸”。让该发生的发生,让该消失的消失,不随它翩翩起舞,也没有好的和不好的分别,只是松弛任运,最终完成返本还原的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