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没拍摄您,您却走了!
— 原创 —记录生活 · 智能排版 · 印制成书
早几年,我向袁隆平的三儿媳段美娟提出:“我想拍摄'袁老的一天’。你帮我向袁老说说,安排一下吧。”时隔不久,段美娟回信我,说袁老这段时间不便安排,以后再说吧。由于我觉得总有的是机会拍摄,所以没有上紧,以至到今天,还没有实现拍摄“袁老的一天”的愿望。今天中午,噩耗传来,袁老于13时07分仙逝。悲哀之情从我心底涌出。
2007年4月14日,在怀化任职的我与在怀化市中方县挂职的袁老的三儿媳段美娟合影。袁老1953年8月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位于怀化地区(今怀化市)黔阳县(今洪江市)的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他在这偏远落后的安江镇一呆就是37年!他在这里收获了事业,收获了爱情。 无疑,怀化是袁老的第二故乡。怀化也以袁老曾长期在怀化工作、杂交水稻在怀化研究成功为荣。我在怀化工作期间,市委、市政府有什么需要向上争取的相关事,往往就到长沙找袁老,请他亲自出面做相关部门或领导的工作。而袁老对于怀化的请求,每次都把它当作自己的事,全力以赴支持。
安江农校如今已建成“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纪念园”。安江农校搬到怀化市后(学校改名为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安江的老校区受到很好保护。一次我乘车从长沙回怀化,特意在洪江市下高速,来到安江镇安江农校,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袁老工作、生活过的场所。红砖筒子楼宿舍,青砖教学楼、办公楼,还有礼堂等建筑,都静静地立在校园;校园内大小树木都长得郁郁葱葱。站在校园,我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袁老师在小道上漫步、思考,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在实验田里观察稻子长势,在篮球场上运球奔跑……
当年安江农校办公楼。一天,怀化市人大正厅级干部、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必湖为了一件私事,来到我的办公室。我早就知道,李必湖二十几岁的时候,就是袁老的助手。1970年11月23日,在袁隆平老师的指导下,他第三次赴海南开展杂水稻研究,在海南崖县南红农场附近找到野生水稻的雄性不育株——“野败”,结束了杂交水稻研究徘徊的局面,为攻克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研究难关打开了突破口,促进了1973年杂交水稻“三系”的配套成功。李必湖走进我的办公室,正要开口说事,我连忙制止他,说道:“我已久仰您,我先与您合个影,后谈事情。”在我的心中,我一直崇敬袁老和他的团队。所以,这天见到李老师,我心里十分高兴,把他当明星来追。
当年袁隆平做试验的农田。我对袁老的崇敬甚至还影响到了我的儿子。我儿子读小学时,一天,被学校挑选去在一个什么大会上给科学家献红领巾。那天,他完成任务回到家,我观察他并没有高兴、自豪的神情,相反表现出遗憾的样子。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的位置离袁隆平爷爷差两人。要是我给他献红领巾就好了。
当年安江农校教学楼。今天上午,打开手机,看到的消息都是袁老逝世的噩耗。正陷入哀痛之时,不一会儿,袁老的秘书出面辟谣,紧接着湖南省委宣传部出面辟谣。看到来自身边人和官方的消息,我心中一阵欣慰。不过,我早就知道,袁老最近身体不好,已经住进了医院。谣言变真,还真有可能是不久的事。我在想着,我早些年拍摄“袁老的一天”的愿望,还能不能实现啊?如果袁老这一次病好了,出院了,我还是要去抓紧联系,拍摄他呢。痛心的是,午饭后,我囫囵一觉醒来,手机里却再次传来袁老仙逝的确切消息。 袁老,我还没有好好拍拍您,您怎么就走了呢?! (文:阿信;图来自网络)阅读 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