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走起!未来可期
写在前面:一篇旧文,抒校书事,笔陋才疏,未尽其良。
在我的心中,一直珍存着这样的一个想望:想望着我所生活的校园,是一处美丽的桃花源。
那将是一番怎样的,让人沉醉的景象呢?——
清晨,一丝丝微风,柔柔地,送来一字字,一句句汉字流淌的泉;
午后,一缕缕阳光,暖暖地,照在书卷上,蒸腾着浓郁的翰墨香;
傍晚,一道道晚霞,轻轻地,散在校园中,编织着彩虹似的梦境。
……
每一天,都可闻书声郎朗;每一日,都可见学生手执书卷。老师,永远有着青春不败的脸,学生,永远带着阳光自信的笑颜。
可是,这想望毕竟是想望,现实却让身在校园的师生苦不堪言!
老师,起的比鸡早,干的比牛多,吃的比猪差,弄得两鬓苍苍,却挣不了几个大洋;
学生,试卷与作业齐飞,白日和夜晚一色。抬头看黑板,低头看书桌,永远是佝偻的背,永远是直不起的腰。
教育是这样吗?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确,真正的教育,本不应是这样。
那,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不由得想起了钱理群先生说过的一段话: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就这么简单。
是的,教育真的很简单,因为,它很纯净,纯净得只需要两个字——读书
教师是文人,文人就是热爱文字的人,书,是文字的集合;学生是学子,学子就是学习知识的人,书,是知识的宝库。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经说过:如果这个世上真有天堂,那,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所以,我觉得,校园,如果是一处美丽的桃花源,那就应该是老师和学生们,都能够静静地拿起一本书,恬然地阅读的模样。
心有所念,必有回响。没想到,我所生活的校园,现在,在一点点地发生着改变,因为读书,它正在越来越像我心中的桃花源。
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老师们的手中都会多了一本书,那是全体教师们共读的书。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有孔子的《论语》,还有……这些身在乡野的教师们,因为读书,心中装着的,是广阔的世界。品茗清谈,闲话读书,不再是教书匠,而是一位位深邃的思想者。“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应该就是我的这些同事了。与有荣焉,因为,我也身在其中。
为了激励教师读书,学校制定了教师读书激励机制。分享读书体会,教师可以获得积分;参加校外读书会,可以获得奖励。可是,如果在团队学习的时候,忘记了带书,那可是要发红包的。而这发红包,不是惩罚,而是督促。助推成长,让老师的教育人生变得更美好。
慢慢地,一切都在发生着改变,一切都在变好!
每周的教学例会,不再是繁琐的教学工作汇报,你会听到读书的声音,你会听到讨论的声音,你还会听到那发自内心的笑声,这,是因为书的力量;
每周的学科备课,不只是谈论有关学科教学,还融入了读书分享,《学记》《论语》……这些内容的渗透,深厚了教师的底蕴,提升了教师的修养,这,是因为书的滋养;
每周的班主任例会,不仅是研究学生,还在探讨读书,那一个个针对学生的教育兵法,都一个个地隐藏在书籍中,阅读,让老师们找到了教育的锦囊,打开后,面对每一名顽劣的学生时,班主任们都会如沐春风;
……
曾经不爱读书的老师们,开始手不释卷;曾经吐槽现状的,开始抱头取暖。一切的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读书,读书,让教育变得有意义,读书,丰盈了教师的教育人生。
而教育的指向,是学生。只有学生爱读书了,教育才可能走向成功。
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不但要首先读起来,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读起来。
“蕙质兰心”读书会,是学校的领读团队。所谓师者,生之表也,拿起书阅读的老师,是学生眼中的一道风景,只要映入学生的眼中,定是会摇曳在学生的心中的。
励志讲师团,教师宣讲自己的读书人生,那一件件读书促成长的故事,那一本本散发着翰墨香的书籍,是跨越学生阅读障碍的桥。
渐渐地,学生拿起了厚厚的书籍,曾经这些书籍,他们弃之如敝履,不知从何时起,成了他们手中的珍奇。
晨风托起的朝阳,那是学生的早读时光;正午时分的骄阳,映在教室内午读的学生们的脸上;暮色四合的黄昏,伴学生回家的,是执在手中的书卷。
读书改变了学生的生活,读书淬浴了学生的思想。他们不再沉迷于手机,他们不再拘囿于应试。读书,让他们的视野更宽;读书,让他们思想更远。
“朗读者”大赛上,那一个个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经学生的口吟诵出来,带着情,带着暖;
“诗词大会”上,那从唐宋走来的诗词,不是清泉,而是澎湃的河水,一首接一首的,从学生的口中奔腾而下;
“读书分享会”上,那一部部沉淀着深邃思想的经典华章,被学生重新演绎后,好像都具有了生命,焕发出别样的风采。
还有网上故事会、读书漂流、读书论坛……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润泽了学生的思想,悄悄地,学生改变了,变得谦恭有礼,变得落落大方。还记得联合书城的那次读书会吗?和兄弟学校的联谊,引得那所优质的学校也向我们学习。还记得那次省图读书活动吗?徜徉书海的他们,怎么那么像一条条快乐的鱼!
看着学生的改变,最快乐的应该就是老师了。老师们越来越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了,那一段段温暖的文字,改变的不仅仅是人生,还有那饱受诟病的教育。
读书的树不能枯,读书的花不能败,老师们需要源源不断的水的给养,才能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一样,永葆教育的青春。老师开始寻觅,寻觅这属于教育的光。
终于,他们找到了那束光存在的地方,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心行工作室。
“心之所往,行而达之”,这是充满希望的一句话,这是激人奋进的一句话。因了这句话,在刘敏校长的引领下,学校的八名教师,朝圣一般地,在每个周日的下午,来到“心行工作室”,集中学习交流,共读经典书籍,为的,就是提升自己,为的,就是研究教育这点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寒来暑往,春去冬来,一月月,一年年,两年多的时间里,老师们的改变是巨大的,而成果,也是丰硕的。
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书籍。书籍是有魔力的,它能改变老师,也能改变学生,更能改变教育,我愿,这种改变,永远存在。
我也相信,以读书为根的二十五中教育,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