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曾入气功门
在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章节,叫《瑜伽与炼丹》,里面详细地介绍了东坡居士练瑜伽术的详细过程。林语堂先生所说的瑜珈术,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气功。
苏子练气功,据说是受弟弟苏子由的影响。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路上,在淮扬与弟弟相见,见弟弟在外貌上元气焕发,精神得很。苏轼知道弟弟肠胃不好,秋天好咳嗽,吃药都不见效。于是,就问苏子由为何有如此变化。苏子由说他在练气功和定力,所以,病都好了。苏子很是惊讶,没想到气功竟会如此地神奇。于是,到了黄州,苏子除去研读佛经之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练习气功和打坐上。
苏子是个天才,练气功也并不是处在业余的段位上,而是颇有心得。他发现练气功的关键是控制好呼吸,他还发现,停止呼吸最长的时间是“闭一百二十次而开,盖已闭得二十余息也”,他还把练气功的心得写在他写的《养生论》中,可见,练气功的确使他的贬谪生活愉悦了许多。
苏子还对气功进行了创新,即与道家养生相结合,增加了定时的咽唾液之法。把津液以气导入丹田,会使人心思宁静,达到恍惚出神的愉快境界。后来,据说苏子还尝试辟谷,就是现在所说的绝食养生法,以去浊气,养身清净。
苏子有练气功的爱好,我在二十多年前上高中的时候就在一本书上读过。那时,我也在练气功。事情的源起是,一位初中同学在上技校的时候,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位气功高手,拜其为师,中断了学业,开始追随师父练气功。他随着师父走南闯北,去了很多地方,练气功小有所成。我和另一位杨姓同学假期回家,去他家闲玩,渐渐地,因为好奇,也开始练起了气功。
其实,气功情结我自小就有。在幼年的时候,我最喜欢看的书,就是武侠小说。金庸、梁羽生、古龙的小说,可以说是让我看了个遍。书中的武林高手,都有着一身精湛的气功。有的是刻苦习得,有的是机缘巧合,被另一武林高手输入了内力,从而获得了无上神功。有了深厚的内力,学习武功就信手拈来。这样,气功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就愈发神秘了。身边的玩伴成了气功大师,我“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名师指点下,我开始气功入门了。
在初中同学家里,我和杨姓同学或盘腿坐在炕上,或坐在地面的凳子上,全身放松,静思冥想。在想象中,把自己置身在一个深山中,静坐莲花之上,手拈佛指,驭气引思,神游九天之外。渐渐地,心思宁静,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感觉很是美妙。
据说,练习到一定的境界后,不仅百病不侵,而且,还会延年益寿的。可是,我生性愚钝,总是体会不到他们所说的美妙境界。杨姓同学说他在练气功的时候,处于冥想之中时,能见到他所渴望见到的所有的事物。我尽力去想,可是,总是想着想着就走神。渐渐地,就放弃了练气功。但每每心思烦躁的时候,我都会让自己静一静,而这一静,的确会忘记许多烦恼。
可我觉得,虽然我不具备练气功的天赋,但所谓的气功,的确是能让人物我两忘,心思宁静下来。
现在,我的那位童年玩伴,在成年后,也已经不再练气功了,他终日在打工的忙碌中,是否已经忘记了自己曾是一名气功高手的身份?而那位和我一同练气功的杨姓同学,现在也在北京发展多年,在IT行业中摸爬滚打,早忘了气功为何物了。
可我并没有和气功完全的脱离。参加工作后,偶然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知道他竟然也喜欢练气功。一次,我学着魏书生老师上课前的情形,让学生全体起立后,深呼吸三次,然后开始上课。目的,就是让学生上课前心静下来,以便高效地上好一节课。恰恰,此节课上有一位听课者,乃本校教务主任,对我此举颇有微词,认为此举不当。我不置可否,暗暗思忖,有什么呀!这样上课,形式不也挺新颖的吗?初涉教坛,有此举动,虽显荒唐,但至今想来,却颇值得回味。
前几年,一位同事在培训回来后,说听了一节魏书生老师的讲座,魏老师在谈教师的教育人生时,教授了教师如何摆脱紧张的工作带来的压力的方法,他教授了四字箴言:松、静、匀、乐。我默默念诵,竟然颇有奇效,这四个字能够很快地让人心思宁静下来。我很是喜欢。
这两年,由于工作的繁忙,身边的世界也愈发地喧闹了起来,于是,很想让自己宁静下来,但却不可得。渐渐地,很是怀念曾经练气功的岁月。无它,只是觉得,那种静坐冥想的状态,的确能够让人达到物我两忘,思想虚无的真空境界。这,是处于繁忙的世事中的人渴求的境界。
苏子练气功,并不是想求长生,而是想获得身体的健康和心神的宁静,我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