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捧红了粮道街?

现在,当人们谈起粮道街的时候都在说什么?

“莫名其妙的爆红,五一假期的人流量爆满,这下好了,整条街上的游客比本地居民还多。”

是的,粮道街彻底火了。在小红书的推荐,短视频的广泛传播下,粮道街迎来它的第二春。

-

网络抖索“粮道街”

你会看到铺天盖地的攻略推荐

人均不过50元吃一条街、教你如何600元吃遍武汉、武汉必打卡的网红小吃一条街……

最高9000 点赞,16000 收藏。怎么刷都逃不过“便宜!”,“一条街吃遍武汉”的关键字眼。

即便五一假期已结束,但粮道街的热潮并没有完全褪去。

这一次,绝对是颠覆性的。

当粮道街变成网红地标,除了人们的好奇心,短视频的助推之外,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一千四百米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店铺,从汉派早餐到西式甜点,花样不带重复。

人均不过百就能吃遍一条街,确实是一件具有吸引力的事情。

快速圈粉大批年轻人,能让粮道街火出圈的原因,还是绕不开这四点:一是因为便宜好吃;二是美食多样;三是距离景点户部巷近;四是武汉最不缺的就是大学生,再加上五一的人流量,又翻了一番。

-

永远都在排队的油饼包烧麦,这一次更凶了

粮道街全街的重头戏,非赵师傅油饼包烧麦莫属,五一假期大排长龙,队伍拐进了居民区。

即便是假后工作日,队伍依旧是铁打的长。

原本想跟往日一样前来过早的居民看到这个阵势,只会拿出手机拍一拍,最后选择放弃,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排队的绝大部分都是外地游客,想必他们正在错峰享受假期的快乐。

//

没有位置站着吃、没有桌子就坐板凳上吃

店门口没有位置了就去马路对面坐地上吃

“五一的这条街全是人,队伍排的把小区门口都挡住了,进出都不方便。”

住在粮道街的阿姨嘴巴上吐槽着,反应力却是极强。把在家煲好的绿豆汤搬到赵师傅对面,撘个小桌子,3元一碗开卖。

-

连带效应,集体沦陷的小吃店们

陈大炎铁板鱿鱼就没有不排队的时候,按照以前20分钟可以吃到口,现在要等个把小时。

从三镇内的小有名气到现在的全网爆火,眼看队伍越长,越是没有劝退打卡的决心,但劝退了大部分前来闲逛的本地人。

大批年轻人跟随网红推荐远道而来,只为那句'粮道街必吃”的按头安利。

//

人少的话,场地一分为二

一半排队区域,一半“用餐区”

但人多的情况下,排队方阵按照店铺划分

导致这片公共活动区域无从落脚

//

右手撸串 左手提着茶颜悦色的打包袋

是年轻人打卡武汉的最新方式

旁边的泰味集、柒個蛋烘糕也成了五一假期间的爆红打卡点,假期结束后,便错峰店休了。

“你在附近找个地方坐着吧,我来排队。”

一位从甘肃过来的小伙,带着女朋友来粮道街旅游吃美食,没能预料到排队排到腿疼。

这家新开的牛肉饼也爆单了?有点好奇。

不爱排队的热点君,为了体验一下,也加入到了大部队里。

只能说排队不仅是件体力活,更是一项耐力考验。站在骄阳下暴晒,中途还有洒水车经过,需要灵活躲闪。

总耗时四十三分钟,才能吃上一口牛肉饼。你们说值不值?

-

 带地标性的包装是热门单品

热点君发现,路过的年轻人手里,会拿着印有武汉地标的饮品。

“种草过来的,乍眼一看就被包装吸引,有一种到此一游的感觉。”

武汉、粮道街的路牌字样的巧思,被印在包装上,成为了拍照打卡的绝佳道具。

//

粮道街热门打卡套餐

粮道街红火了后,不少商家也瞄准了这里的人气,迅速做出了一些改变。

沿路有不少新店开张,门口放着庆贺生意火红的花篮,还有正在忙着装修的门店。

//

新店频开的粮道街

人们赶来享受高人气带来的红利

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点,都是吃吃喝喝,与美食脱不开关系。

这一千四百米的粮道街,真的是被美食与人海,排得满满当当。

随着“网红流量”扑面而来,生活在这里的市民们,亦面对着不少挑战。

面对粮道街的爆发式走红,或好或坏,他们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粮道街市民:

“粮道街是一条蛮老的街,路面蛮窄,平时遇到些手艺潮的司机,对面来个公交车,会个车都蛮困难,人一多,道一档,更是不得了。”

粮道街书店商家:

“跟他们美食店不一样,我们赚的只是学生的书本资料钱,隔壁的鱿鱼一排队,把我的门面都挡住了,生意更不好做了。”

也有人为粮道街的发展后续而担忧。

@saykua,K哥:蛮怕粮道街成了第二个昙华林。昙华林现在就陷入了尴尬,有人气没后劲,每天都有来拍照的,但没一家生意能做好的。学生伢有什么消费能力?房东看到这么好的人气,哪有不涨租子的呢。

然后就是不断有不信邪的来做生意,房东不断涨租子,留给昙华林的就是一堆泡沫,白瞎了周边那么多故居。”

@面面面:“排队不是坏事,排队说明人气旺,口味好,大家也乐意凑热闹。

但是排到这个地步,是很难保障游客玩耍体验的,一旦游客朋友们心情不好,就会在网上吐槽或者直接开骂,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互联网时代,网红和网黑也就一夜之间。

//

在粮道街没有空手而归的人

以及随处可见散落在桌面的垃圾

@RealRio:“能真正了解这座城市的,远不止一个粮道街。但是对于武汉来说,并不是坏事。

互联网的发展让城市营销的理念传导变得迅速,传播成本也在降低,曝光增加,反而给了更多机会,吸引大家关注到武汉这座城市。”

//

粮道街会走昙华林的老路吗?

这是没人乐意看到的发展走向

我们一听到昙华林,想到的就是“文艺”,然而商业化卖弄的文艺效果,远远大于它上百年的文艺底蕴。从黄金巅峰慢慢落寞,成也人气流量,败也人气流量。

现在的粮道街呢?“武汉美食一条街”的头衔被放大,丰厚的人文内涵被埋没,被偏爱的市井气与人情味被人海冲刷。

粮道街多数都是经营了多年的老店,做着街坊、周边学生的生意。走红爆单后,店铺忙不过来,一再加大人手。

多数商家寻着利益而来,店铺质量保证是基础。如果只是想收割一波游客生意,过多的商业化,只会让原本的市井气变味。

毕竟,粮道街之所以能火,归根于这群潜心坚持做了十几年生意的老店,被人发现。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曝光增加,余温退散后,粮道街会持续的、健康的“红”下去,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网红流量”带来的焕新现象,对于武汉来说只是个开始。

“网红街道” 成全了一部分人的欢喜,也成为了一些人的苦恼。

 你去过粮道街吗?

 粮道街变成网红地标你怎么看? 

欢迎添加热点君个人号,了解最新资讯
· END ·
出品:武汉十点半文化传播
编辑:斜不倒   摄影:登临意   主管:龙乔
由武汉热点原创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