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心裁(142)芍药甘草附子汤:崩漏、经后下肢烧灼感 -- 马氏妇科

 芍药甘草附子汤

【原文】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伤寒论》(68)

【组成与用法】

芍药  甘草各三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 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功效】扶阳益阴。

【医案】

1.崩漏

初诊:2006年2月11日。唐某,53岁,月经周期失调1年,停经4个月后,月经于2月4日来潮,量少6天,转多2天,势如小便,经色鲜红,夹紫色血块,腰及小腹隐痛,下肢乏力,抽足筋,手足逆冷,潮热出汗,两侧乳房胀痛。舌淡红稍嫩,苔薄白,脉细弦。西医诊断:更年期功能子宫出血。

治法:温阳凉血,益气止血。

方剂:芍药甘草附子汤合茯苓四逆汤。

生白芍30g  炙甘草6g  淡附片6g  茯苓12g  炮姜6g  红参(调冲)12g  阿胶(烊冲)10g  仙鹤草30g  荆芥炭10g,2剂。

二诊:2006年2月13日。经水将净,色红,腰痛及下肢抽足筋均除,手足已温,小腹隐痛,舌脉如上。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黑归脾丸(《饲鹤亭集方》)加阿胶(烊冲)10g、仙鹤草30g、荆芥炭10g、侧柏10g,3剂。

三诊:2006年2月16日。经水昨天已净。

2.经后下肢烧灼感

初诊:2007年6月4日。李某,47岁,月经5月31日来潮,经量中等,经色鲜红,夹块,今已净。二下肢烧无3天,入夜尤甚,难以入眠,纳便正常。平素胃寒。舌稍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养血益阴,降火通络。

方剂:芍药甘草附子汤加味。

炒白芍30g  炙甘草6g  淡附片6g  桑寄生15g  丝瓜络10g  竹茹10g  忍冬藤12g  木瓜10g  生地10g,3剂。

二诊:2007年6月7日。下肢烧灼感已除,寝安。

【按语】

芍药甘草附子汤由芍药甘草汤加附子而成。唐容川曰:“阳虚故反恶寒,用附子为主,以补膀胱之阳虚,其芍药甘草,只是调营气以濈其汗而已,营调则汗液不至大伤,阳气复振,则卫外驱邪,病自不留。”可见,芍药甘草附子汤是治疗太阳表证发汗之后阴阳虚而未复的方剂。

案1为崩漏,此症为何可以使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加味来治疗?归咎其由,崩漏一症首先伤及的是阴血,进而由阴及阳,终至阴阳两伤而生命岌岌可危。该案崩势凶猛,如同泻洪,乏力抽筋,阴血已伤可徵,手足逆冷,阳气虚损已成,潮热出汗,原为阴不济阳之候。故治疗必须养阴温阳,阴阳两顾,而以温阳塞流为先。芍药甘草附子汤正是扶阳益阴之剂,茯苓四逆汤可担温阳止血之任,两方合用,正中肯綮,故其效如响。

读诸本草,多谓芍药能“除血痹”(《本经》)、“散恶血,逐贼血”(《别录》)、疗“妇人血闭不通”(《药性论》)、“通月水”(《日华子》),置芍药于活血化瘀之列,此流弊由于陶弘景之前赤、白未分之故。依余之临床观之,白芍确有收敛止血之功,生用多用者其效尤著。所以《普济方》的芍药汤就用芍药配伍血余炭治疗产后血晕。对于血热型崩漏,我每每以生白芍30g配伍生地、水牛角为基本方治疗,常常药到病除。案中遣芍药甘草汤,貌似专治足之拘急,其实更在于止血。此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应该点明。

案2为经后下肢烧灼感,证系经血过耗,以致血不营筋。血属阴份,阴若不足,火常有余,故见下肢烧灼感。用芍药甘草汤养阴血,加三物养血汤(桑寄生、丝瓜络、竹茹)以养筋通络,加忍冬藤、生地、木瓜以凉血柔筋。既然患者阴份不足而再用附子何也?以其平素胃有寒,以小剂附片入于大队凉药之中,可防寒中之弊,更有生生不息之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