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应生:卖水哑巴

卖 水 哑 巴 

安徽池州 程应生

  京剧《金玉奴》和黄梅戏《卖水记》,讲叙的是中国古代卖水人的故事。在我家乡江南小城,在没有自来水时,也曾有过以卖水为生涯的职业。
  他就是挑水卖的哑巴。
  哑巴住在小城的东街头。他家矮小的瓦房前,是一条黄砂石子路。家里只有母亲和他两个人,没有任何经济收入来源。因此,只能靠卖水为生。母亲烧锅做饭、洗衣浆衫。哑巴要去一里从外的南门大河挑水去卖。那里的河水,淡绿清澈见底,可看见河里的鱼虾游,水有点儿甜。
  生活讲究的人家,在新茶上市时、或者一年四季,都要叫哑巴到河里挑水吃,挑去的水,烧开了,泡茶喝或做饭吃,味道就是不一样。这些人,从不吃从门口井里打起来的水,说井水咸,小孩子们从井框上,往里乱扔东西,不干净。所以,哑巴当时挑水卖的生意好。一天到晚,都能看到哑巴挑水送水来回的身影……
  哑巴挑水的扁担和木桶,是跟一般人用的有区别的。他的扁担,是木头做成的,两头是铁匠打的扒铁在上面,从中间穿一截长短正好的铁链下来,连着铁钩挑桶用,两只木桶外面,箍着三道铁箍,桶的里外,都用桐油油得黄澄透亮!桶里上面沿口,用两根竹条绕起来箍一个圆圈,放上面,这样挑水上岸,走在路上,水不会晃出溅出来。
  哑巴在刮风下雨下雪的时候,戴斗笠、穿蓑衣,晴戴草帽,挑水送水。一年四季,他都是裤脚挽卷着的,赤脚穿草鞋,。只有到过年、过节时,才歇两天,才穿上布鞋或两块瓦式样的棉鞋。有人叫他挑水送水时,还要马上把鞋袜脱掉。
  在人们印象中,他永远都好像穿着那套蓝时林颜色的衣服。也许,他只有这套最好的衣服和喜欢的颜色了。冬天,他也穿黑老布棉衣;夏天,也穿白老布衣裳。
  他送完水,挑着空桶,从人家门口经过时,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嘴里“咿咿呀呀”的叫唤着,十分逗人好笑。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光阴里,母子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也还算平稳。
  哑巴非常敬业,他每次下河挑水,都要挑干净的水面,避开那些下河洗衣洗菜的妇女们位置,到上游去挑水……到了河边,他歇担,把裤子卷到膝盖上,挑桶轻轻步入水中,站定,用一只空桶先在水面上摇摆,剔除哪怕是一丝漂浮物,再舀起一桶水来;跟着再摆另一只桶,又再舀起一桶水来,他挑起的水,清清亮亮,有时还有条小虾、小鱼在桶里游呢!没有哪个人家不喜欢哑巴挑的水卖,烧开的水,泡茶真好喝,烧饭也香,做菜也好吃!
  哑巴冬天去挑水,可受罪了,腿脚冻得紫红紫红,上下河岸的石铺路,又陡又滑,稍不留神,就要摔跤。一次,人家急着要挑水泡茶招待客人,正好碰上三九天,下雪路滑,哑巴挑水急了点,一步踩滑,摔了个大跟头,在家里躺了好几天。还好,那家叫他挑水的人家,有点良心,多给了他点钱。这样,才使那几天,娘儿俩没断炊。
  哑巴也误过一两回事。
  那是一次过端午节的上午。
  南门外,河里赛龙舟!河两岸观看的人非常多,哑巴去挑水,看到这场面,一下忘记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了!只见五颜六色的龙船,在热闹的锣鼓声中,在挥桨使劲地划,比赛……高大的彩龙船上,身着各色各样的服装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分列站在两边船舷上,船尾由一男扮女装的彩旦丑角,手拿一把破芭叶扇,十分滑稽地在向两岸的群众招扇,惹得人们捧腹大笑……哑巴也跟在后头“哎哇、哎哇”的直叫唤……船后摇橹的地方,还系着一个绳梯,一个打扮得像哪吒的人、穿一套短袖短裤的红衣裳,腰绑黄丝绸带,从船尾高处,翻入河里,然后,扎猛子,潜游回绳梯,爬上船,又翻跟头潜入水中,如此往复……看得哑巴目瞪口呆、张嘴结舌,忘记了挑水……这时,突然,一根竹棍敲在他的头上,哑巴摸着头“嗷、嗷、嗷嗷” 的直叫痛,一看是自己的母亲,迈着小脚到跟前打他贪玩误了事,还有跟来催他挑水烧水泡茶招待客人的那家主人……
  哑巴虽听不见,讲不出话,但还爱去逛戏园子尽孝,陪老娘去看戏。他把母亲安置好,就扒在台口看戏。那时候,戏票便宜,两个人,才要几毛钱。民风淳朴。戏园里人,见他是哑巴,也不去管他杵在前面。哑巴台口看得清,他特别喜欢看花脸和花旦出台!看得他膛目结舌,有时不谋而合的跟着花脸一道“哇呀呀呀……”的高声只叫唤,引来身后观众一片欢笑……但他不知道。见那花旦扭腰、摆臀、踮步、碎步跑圆场,手出兰花指、摇扇、拿手绢、做表情……哑巴看得眼睛都直了!只在那台口边搓手……
  第二天,他挑水到人家去,倒完水到水缸里去了之后,挑着空桶走在巷子里或街上,他就一手扶着扁担,另一只手甩起来,扭着腰,一步压一步地学起昨天晚上看戏台上花旦走路的样子……嘴里还在“啊、啊”的嚷着,引来不少人围观欢笑……他见有人看他了,顿时发了”人来疯”,歇下担子,干脆全方位地学了起来,用手捏着鼻子,发出尖音,一手摇摆,配合着步子……众人乐得合不拢嘴,拍掌前俯后仰的……
  后来哑巴挑着空桶,走街串巷,遇见好看的女人从他身前经过,他都要跟在后学人家,挺胸、翘屁股、扭腰一步一步地走路的姿势……并从嘴里发出“呀呀、呀呀”的声音,伸大拇指称赞她们长的美丽、俊俏!弄得少妇和小姑娘,很不好意思,小跑着,躲开他……人们说,哑巴有这么大年纪了,想女人了。
  可谁愿意嫁给他呢?
  自从小城建了自来水厂后,哑巴就失业了,没有谁去再去找他挑水了。哑巴无事可干,冬天,坐在门口晒太阳,也再不穿那套他喜欢的蓝时林服装了,穿着一身黑老布棉袄絮裤,靠在墙边;见着漂亮的小媳妇和大姑娘,也不抬眼看、学人家走路的样儿了。哑巴母亲,年纪太大,也不能为儿子洗衣做饭了,母子俩靠街道救济度日。哑巴家没自来水,偶尔自己去河里挑几担水吃用。不久,他母亲就去世了。剩下哑巴更加孤苦伶仃了,一天比一天瘦,久而久之,卧床不起,病情加重。在他弥留之际,街道干部放出话来,谁要是在哑巴死后,将他收殓、葬了,哑巴家那个矮小瓦房就归谁。适逢,刚平反回来不久的胡大海无处可归,听到此话,就拍胸应承下来,愿做这个孝子,并书写文字画押作证。哑巴出葬那天,搞了个简单仪式,把他生前挑水的扁担折断、大桶劈了烧掉,让他带到阴间去给人家挑水用吧。
  这胡大海,有一身好手艺,正好利用哑巴家在路边房子的优势,大显身手。哑巴房子虽小,位置好,房基大,没几年下来,平房变成了楼房!胡大海娶妻生子,楼上住人,楼下是工作间,加工制作各种生活所需产品……人们叹息,哑巴母子俩可怜、没本事,硬放着这块好地方,苦一生;赞叹胡大海先苦后甜,前世修来的,碰上这改革开放的好年月……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程应生,男,安徽池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退休后,自2014年起,先后在《散文百家》《青年文学家》、《安庆晚报》、《池州日报》等报刊先后发表《老屋门前的水井>《夏荷》、《终于等到新枝出》、《鞋》、《老盛展马》、《老街的吆喝声》等四十余篇散文、小说。

孔雀文化投稿须知(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