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寒林:我与中国诗歌报的不解情缘

我与中国诗歌报的不解情缘

文/梅香寒林

记不清是在“诗者联盟”还是“扬之水”的微信群里,我认识了一位叫曲则全的诗友,也可以说他是前辈,是老师,但他又谦虚风趣地叫我老师,说自己学习写诗时间不长。我们除了共同爱好诗歌之外,他懂周易,我学过医;他老家河南,我祖籍河北;他又是曲沃人,那里又有我认识的好几位诗友等等。

就这样彼此好像很熟悉一样,我们每天有聊不完的话题。后来他告诉我,他正在筹建中国诗歌报山西工作室,以微诗为主。仔细想想,自己也喜欢微诗很多年,从有一次著名作家郑炜和海韵来平遥讲座之后,到去年6月份青岛爱邦文联活动中,我和中国小诗网的蓉儿等诗友现场创作交流微诗,所以我很支持他的这一举动。与此同时,经他介绍我又认识了卫建民老师,卫老师人很谦虚,每写一首诗都会发给我,让我指导和交流。年后,中国诗歌报山西工作室成立,曲老师任主编,我和卫老师是副主编,就这样,我们三人一条心很小心地打理着中国诗歌报山西工作室。随着工作室队伍一天天发展壮大,副主编又增加了韩生明老师,增加了我们的编辑和管理刘小丽、康艳兰、燕子、转身、十里山寨、绿柳、赵永红等等。

与此同时,我加入了曲则全微信诗社,刚进门就和一位诗友发生了很多的不愉快,于是退出了诗社,后来在卫老师和曲老师的多次劝解后才又进了诗社。再后来,曲主编又把我和韩生明老师推荐到中国诗歌报临屏诗当编辑,进去之后才看到有著名河南作家马新朝给中国诗歌报的题字,因为马老师和《人民文学》主编韩作荣老师来过平遥,我接见并合过影,所以对中国诗歌报产生了亲切和敬畏。

作为编辑,我很小心,很认真地去跟贴每一次的临屏诗歌,生怕有一丝的疏忽和大意,而影响了中国诗歌报口碑。但是,天公不作美,当时一连两次的手术,对我的诗歌创作又是一次很大的考验。很清楚地记得当时中国诗歌报总编海底月老师微信上让我先养病,等身体好了之后再参与编辑工作,这让我真得很感动,素不相识哪敢接受这样有如家人的关切和体贴。让我想起了2012年自己颈椎脱位在医院躺着做牵引,收到了内蒙有名的《杯水诗刊》主编柳苏老师的诗集,仅一杯水的力量足已感动一个人的生命。这次也一样,仅这样一个问候让我没有放弃写作,让我继续诗歌创作。

身体好了之后,我开始参与中国诗歌报的编辑工作,认识了舟儿、秋砚、小妖、韩晗、张东红、绿色紫藤、香樟树等诗友。我们在一起工作很是投机,很多的时候一拍即合、英雄所见略同,我们一起谈诗、谈生活,就如同手足情深,彼此都变得相互离不开。真正当了编辑之后,让我写诗更加的谨慎,更加有了压力,每一次都想写的最好,不允许有丝毫的马虎,所以基本上每期的临屏诗,自己的诗歌都能上了精华。一点点激动高兴之余,我还是会提醒自己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这样的创作让自己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压力,于是有想放弃的决定。正当这个时候,编辑部突然宣布自己成为副主编,真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所措,拒绝是对领导的否定和不敬,再说和编辑们是熟悉了,和海底月总编却不曾了解,甚至不知道他是男是女,只隐隐感觉到是一位让人尊敬的老者……正当这时候,海底月总编的微信电话过来了,把我吓了一跳,他的句句真言,让我有所触动,更有所感动,从而坚定了我继续学习和努力的信心。

为此,我尽可能抽出时间经常去大群里学习别人写的好作品,然后对照,把自己的作品反复的打磨和修改,也是这样慢慢认识了最辛苦的带刺的玫瑰和英杰两位老师,听说她俩年纪不小了,但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再一次打动了我,特别是她俩和河北工作室的副主编绿色紫藤在群里不厌其烦、始终很乐观、很认真负责地收稿的精神,让我深深地有所折服。

好诗看得见,用心付出努力写出的诗歌有目共睹。紧接着,我去参加鲁迅文学院山西省高级研修班的培训,由于十几天的培训时间很紧张,编辑部的老师张东红、秋砚等对我很是理解和帮助,有时间了我会和他们和交流,没时间了他们帮我做很多的事情。随着中国诗歌报临屏诗队伍的日益强大,编辑又增加了乐儿和飘逸等。但还是从根本上解决不了人多刷屏不好收稿的困难。于是总编海底月英明地组建了中诗报临屏诗第二创作室,让我当二室主编。这对我来讲又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尽管有带刺的玫瑰、英杰等的协助,但“凡事开头难”,如何能把二室搞好,搞得有声有色,搞得与众不同。这确实是一个很大、很难的挑战。为此我和海底月总编电话沟通过很多次。和玫瑰姐姐私下交流也是不计其数。

我们都是直性子的人,海阔天空的有什么都敞开了心扉的说,不怕脸红,不怕翻脸,有哭有笑……紧接着绿色紫藤、张东红、秋砚、洁心、非我非非我和这边风景加入了二室编辑队伍,我们更是“敞开了窗说亮话”,没有一个人藏着掖着。无论是每次截稿之后的联欢交流,还是每次甄选作品时的商讨和碰撞,每个人都是打心底的肺腑之言。从一开始的《惜缘》、《下一个路口》、《心是无岸的海》,到《逆流而上》、《爱如初》、《面具》,到《夏季的转角处》、《雨夜碎碎念》。无论是从出题还是写作,每一位老师都很用心,交流都很激烈。难免的冲突是好事,说明每一个人都很在乎,都很认真,都很用功。

局外人可能不知道,因我在中诗报临屏诗一室编辑部呆过,知道编辑甄选都很细致认真。我们二室编辑部虽然是初建不长,但各位编辑甄选作品的认真劲让我很是感动,特别是前晚第7期《夏季的转角处》精华作品的甄选,感觉每一位编辑都意犹未尽。这种情况在前6期编辑甄选工作中从未出现过,深深打动了每一位编辑,相信能打动更多的读者。例如有首诗有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味道,有首诗有一经典之笔“秋天像一个孕妇”等等。喜事从天降,随之也诞生了中诗报临屏诗第二工作室的副主编带刺的玫瑰、张东红和英杰。这是我们一起努力的成果,也是每一个中诗人都为之快乐的一件大好事。

综上。激动之余,写下了这一份感言,感谢参与中国诗歌报临屏诗创作的各位老师们,感谢中国诗歌报总编海底月老师,感谢中国诗歌报所有100多名编辑。让我们齐心协力,群策群力,相互珍惜,相互搀扶,快乐前行在中国诗歌报这个大舞台上。

高巧玲,笔名梅香寒林,祖籍河北邯郸,平遥文学协会副秘书长、平遥青年文学协会副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和中国红杏诗社会员、中国诗歌报第二临屏诗创作室主编、《关东文学》同题诗主编、《平阳文苑》顾问、平遥实验中学启梦文学社文学顾问、《清照文化》微刊签约作家。2012年召开个人诗歌创作座谈会,2017年参加鲁迅文学院山西高级研修班。16岁写的诗歌《我不想做梦》入选“西安西部之光”优秀作品,并邀参加首届商州鹤城贾平凹研讨会。诗观:只要生命存在,诗歌就会流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