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幻与它的小伙伴们

2020年6月20日
这是一个特别的节点
回首过去的一年
平台描绘出了自己少年般的轮廓
对于高校科幻来说
这个生日的意义
更多在于背起行囊
继续出发
那对于平台的小伙伴们来说呢
他们与平台之间拥有怎样的故事
与高校科幻一起度过的时光
又深藏着怎样的印记
🥂
 “感恩相遇高校科幻
 
 @范崇光    中国人民大学科幻协会会长
一年前,那时我刚刚才开始逐步开始在学校里接触科幻社团管理的事务,这时候赵文杰兄便找到了我,向我介绍了他关于高校科幻公益平台的最初设想。我当时也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事情,同时也想着能为社团成员争取到更多的渠道,得到第一手的科幻讯息,就代表了人大幻协,很荣幸地成为了第一批编委之一。
高校科幻平台设立之初,设立的栏目比较少,阅读量也相对较低,但是我们编委会的人都认为我们平台的性质和目的都是很好的,坚持做下去是有意义的。我真的特别佩服文杰兄,一直在做着统筹全局的工作,在成立之初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亲力亲为,为我们这个平台真的付出了很多。
后来,我们也讨论过栏目的创新,平台的发展,我们真的很欣慰能看到,编委会的人员在扩充,高校科幻的知名度也在逐渐提高。我真正参与到的系统性的工作是第一届“星火杯”。我很有幸成为了复审评委,并能见证最后终审时候科幻大咖对作品的讨论与敲定。这种经历使我从来都没有过的。
再到后来的星火学院,我在一开始加入平台之初从来没想到过我们会举办这么大规模的系列活动。但是,我们做到了。让我有点遗憾的是,因为自身学务等原因,我没有能够参加到更加广泛的平台管理工作。在高校科幻平台,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在学习中提高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总之,很感谢与高校科幻的相遇,祝高校科幻平台一周年生日快乐,祝平台来年更好,也祝高校科幻事业繁荣昌盛!

 “在这里,我遇到了更多同好

@吴如其    平台联合创始人&采访组组长

首先要感谢文杰的认可,能够给我参与平台工作的机会,也要感谢采访组和星火学院秘书处各位小伙伴的积极配合,以及工作过程中大家提供的各种支持。
在我刚进大学的时候,能够接触到的同好寥寥无几,学校所在的城市也缺少科幻氛围,想围绕学校或城市发展线下的组织都是极其艰难的事情。好在通过网络打开了新世界,接触到了来自全国高校的科幻爱好者,在积累科幻经历的同时,也为我进入平台奠定了基础。
说起与平台的相遇,最早我是看到“校园新星”的采访而关注了平台,加入平台后第一件事也是接手了“校园新星”采访栏目,每周一篇采访,一般提前1-2天做完发到采访组群里,由艺琳负责的新媒体部排版推送,在采访的过程中,锻炼了个人的时间管理能力以及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也结识了不少已经有所成就的科幻作者。
采访做的多了,我便开始接手整个采访组,定期给组员安排一些采访任务,随着新组员的加入,我逐渐退出具体的采访,但大多受访者还是由我对接,也给组员的采访稿提供建议。
关于星火学院,从招募学员时我便接手了学院的工作,期间出于担心有人没注意到或因拖延而来不及交申请,我挨个地把朋友圈符合学员标准的作者问了一遍,多数都愿意参与并很快交了申请,也有可能比较忙或申请意愿不强的,在截止日前几天,我又催了一遍。原来预计招收120位学员,分六个班级,最后申请交上来且符合标准的学员全都录取后,发现有130多位学员,我们自然也就增设了一个班级,并请到了丁丁虫来做导师。
星火学院的活动由直播活动和社群活动为主,每次直播前都会提前确定好主题和时间,并制作海报宣传,同时也会给直播的导师和学员进行技术指导,以保证直播的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几次失误,事后发现主要还是自身没有做足准备,对时间把握不够,随着团队越来越默契,这样的事情也就很少会发生了。社群活动目前就是“灵感创新大赛”,每期提前公布几个关键词,由各班围绕关键词进行创作,并派出选手进行攻擂和守擂。后来发现这种形式很像打辩论,只是话题主要集中在小说的创作上。
除了采访组和星火学院,我也参与了“星火杯”的审稿工作,从大量的来稿中一方面感受到大家创作投稿的热情,另一方面也看到了高校科幻创作新人们的种种问题,比如故事性较弱,科幻元素缺乏,描写性语段过多等等,这也是我自己需要去改善的。
以上便是我在平台负责或参与的主要工作,难免有种种不足,但我相信只要保持这份最初的热情和信念,在工作中不断精进改善,就能继续为高校科幻的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团队的所有小伙伴,也祝高校科幻越办越好~

 “虽非幻迷,却有幸能与科幻之间拥有故事 

@Lynn    平台联合创始人&新媒体组组长

严格来说,我不是一个幻迷,在加入“高校科幻”之前,从未想过自己与“科幻”之间也可以发生故事。
这一年来,“科幻”已经渗透到了我的日常中,一开始,我还会努力地搜寻记忆中与科幻的联系,为自己履行平台的工作增添自信。到后来,我渐渐抛下这种执念,不再执着于自己是否有资格成为“圈内人”,而是享受科幻带来的纯粹,这种纯粹既是一个公益平台创立的初心,也是所有热爱科幻之人共同释放的能量。
如果只聚焦于高校科幻这一平台,背后这群青年们对于所思所想的探索已经有了雏形,而置身于中国科幻的大宇宙中,我们还希望它能创造出更多的意义。现在的星火学院已经亮起了点点星光,而在未来,它能否在科幻创作的领域里点燃超新星?我们都期待着。

 我注定要用爱为科幻发电 

@覃施媛    新媒体组成员

高校科幻迎来了它一岁的生日,我作为编委也快有大半年了。时间算不上很长,但是工作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很快乐。能够遇见这个平台我真的是太幸运了,好像冥冥之中注定我要用爱为科幻发电。
在这里与小伙伴一起工作、一起看稿子的过程都是愉悦的,“原来中国有这么多年轻人喜欢科幻呢!”
祝高校科幻越办越好,我愿意一直陪伴它走下去!

 为梦添星火,诗酒趁年华

@张玉杰    采访组成员

彼时无心插柳,心血来潮,递出一份不知结果的申请表,并没有过多的期待;此时虽仍平凡,却也甘于此项热爱的事业。没有什么大成绩,但凭一点小贡献,也是很值得纪念的。
总之,此次有幸与大家泛舟星海,荣幸之至。
高中时期习惯于坐“冷板凳”,没有什么丰富的活动经验,也并没有设想过大学期间加入什么样的团体,让四年不似从前那般平常,规矩。而入学之后倒是放飞自我,有了很多勇敢的尝试。可能这样的氛围,很让人先要表达自己,与人交流吧。可惜的是,当时在校内团体的面试中,我碰了一鼻子灰,最后仍是编外的“三无人员”。更没想到的是,在校内碰壁的我,还有机会参与一个全国性的组织(笑)。
有幸的是,机缘巧合下,“现在,我们是同志了”。平台的朋友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梦添星火,“诗酒趁年华”,是青年人最理想的状态。而平台的学长学姐们就是这样一群因热爱而发光的朋友们。其实人都不缺想法,但大部分疏于行动罢了。其实我也曾有过中二的设想,在大学期间做到怎样怎样。但惭愧的是,我常扪心自问,若真要领头项目,或者发起如此重大的组织,“你”会怎样?无奈自知,我定会慌里慌张而又总想退缩了。听闻高校科幻刚萌芽后的一段时期,赵文杰学长在科研之于还身兼数职,熬夜写文案,真真叫我叹服而汗颜了。如其学长和艺琳学姐也乐此不疲,繁忙学业中能做到为每场活动策划出力。而我,虽是如此平凡,但总感到幸运。毕竟能与优秀的人共事,对我是种激励。
“有一份热,发一分光”,这是我对自己的期待。能从事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是很多人期盼的生活。而科学和科幻就是我生命内嵌的梦。我自诩是一个热爱科学,又追求诗意的理工男,虽然天资平平,却常有奇思妙想。我之所以热爱科幻,大概也是因为此类朦胧的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明理而不辨”,虽是一知半解,但凭一番神游,也足以教人拍案叫绝了。
如此这般,一群虽未曾谋面,但志同道合的人聚成了一团火,愿为热爱的事业燃烧。犹记得我申请表中的一句话:“少年意气风发,少年勇于探索,愿与同志共撷幻海星辰。”但愿平凡的我,确能为观星者们提供一丝微弱的荧光。

 我希望它永远年轻

@丁思雨    采访组成员

我是去年星火杯期间接触到高校科幻平台,并且加入到了这个组织,同时也成为星火学院的学员。我从去年开始进行科幻创作,第一次参加的征文比赛便是星火杯。我感到很荣幸,初入科幻圈的我就可以接触到如此优秀的组织,虽然我很早就成为科幻迷,但高校科幻平台真正让我感受到科幻触手可及,与科幻间不再有纸张与屏幕的隔阂。
在高校科幻平台工作期间,我认识了许多优秀且富有想法与个人魅力的同事,他们对科幻的热情与对平台建设的努力使我感受到了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平台的强大生命力。同时他们的专业技能与开阔的眼界使我看到了在之前绝对不会出现的新思路,新生想法正是平台日益强大的不竭动力。
星火学院的设立更使我看到了中国科幻的最新面貌,许许多多的优秀创作者与站在科幻界最前沿的老师们在星火学院齐聚一堂,各种各样带有个人特色的奇光异彩与天马行空在话语间碰撞交织,很难让人不去加入到这思维的盛会。
高校科幻很年轻,我希望它将会永远年轻,永远有着无穷无尽的强大生命力,与中国科幻一起,在纷杂交错的思想间扎根,在无限延伸的想象力里永恒成长、壮大。
 “平台越来越好未来可期
 
 @何瑞琼    采访组新星专访分组长

祝贺《高校科幻》平台一周年庆!

因为刚入圈就接触到了第一届星火杯,虽然没能进入初赛,却在2020年1月初进入到了《高校科幻》平台采访组,在这期间我有幸采访了很棒有趣的作家小伙伴,跟他们交谈的过程也让我非常高兴。在我了解了星火学院,包括它的写作培训班运行模式和直播课程的具体内容后,我很钦佩《高校科幻》平台的公益心,也很钦佩我们平台小伙伴的能力,他们的口才和组织能力都是特别棒,是我需要努力学习的地方。

在这里感慨《高校科幻》给我带来的积极影响,并祝愿《高校科幻》平台越办越好,未来可期!

 “永远在路上
 
 @姚卓    延安大学科幻协会创始人兼会长

祝贺高校科幻成立一周年!

一年的时间从〇到一,甚至不止于一。高校科幻在文杰学长的带领和许多小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做到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科幻公益平台。

高校科幻建立之前,文杰说有点想法,想找大家一起建设。我曾设想过几年后高校科幻的样子,但不曾想到,一年后的她就已经超越了我的想象。

许多初出茅庐或者是初次动笔的科幻迷,许多在大赛受挫,投杂志不中放弃了的科幻迷,希望那么能遇到高校科幻,让高校科幻给你们一份信心和坚持下去的动力。

祝高校科幻,永远在路上。

所有不经意而生的故事
都有机会拥有一个特别的开头
高校科幻的未来
还要跨过很长的星河

 你遇见高校科幻是在什么时候? 

 欢迎留言说说你对高校科幻的印象 

 你的每一份建议、意见与祝福 

 都将成为最好的生日礼物 

少侠且慢,点个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