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报:弯圆评潇潇细雨的诗《村庄的门虚掩着》(11)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关注中国诗歌报】
马新朝,原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报编委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
中国诗歌报★中国诗歌第一报
弯圆,本名杨兴华,男,退伍军人,历任班长文书等职。籍贯贵州龙里,贵州龙里作协会员,中国诗歌报诗评专栏主持人,解放军报第三届新闻函授班学员。已在《战旗报》《灵水》等报刊发表过新闻、诗歌、散文作品。现客居在余姚。
村庄的门虚掩着
文/潇潇细雨
母亲去世后
只半年的光阴
父亲也去世了
两三年后
妹妹一家搬出来
到一个小镇谋生
父母留下的一条大狗
被寄养给邻居,这狗
没有主人就拒绝吃饭
不久也没了
如今我的梦在余下的光阴里
陪着故乡的明月,风一样
在村庄虚掩的门缝里
出出进进
yuanPINGSHI
弯圆评诗
弯圆赏析:说实话,我是一名打工的。由于工作岗位比较特殊,又只有我一个人,总是脱不开身。我已两年多没回老家了。我十分思念故乡,尤其是母亲。两年多,母亲又苍老了不少。思念故乡是件扯痛内心之事,我不得不一心扑在工作上,故意忘掉故乡。
今夜,在这寒冷的异乡。我有幸阅读了诗友潇潇细雨的五首诗作,其中的《村庄的门虚掩着》又勾起了我的思乡情怀。
潇潇细雨的这首诗是写给记忆中的父母亲的。她说,不论写什么,都是写自己的心路历程。作者写某首诗的心路历程,说不定也是某个读者的心路历程。我赏析诗歌,就是要找那些有我"心路历程"的诗。这样就做到了诗、人合一,说出的话就显的真实、自然。潇潇细雨这首诗,表达的是自己的心路历程的。读之,我能从中获得一些同感。这就是我从她五首诗中挑选出这首来赏析的原因。
我欣赏诗歌有个习惯。先是欣赏诗的题目,然后才去读诗。《村庄的门虚掩着》。这标题中的"虚掩"是农村村庄的一个特点。农村几乎是没小偷的,环境比城市相对安全。一般出门到田间地头干活,都不用锁门的,只把门关上就行了。即使上锁也只是做个样子。门"虚掩"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里有人,给外出的亲人留门;另一种是家里没人。人暂时出去办事去了,不多时就会回来。
诗题欣赏到这里,我想作者写这首诗,不外乎写的就是村庄的这种情况。但读完整首诗后,才知道我只说对了一半。作者除了表达前面的内容外,主要表达的是自家老屋的门的虚掩。这"虚掩"像只无形之手揪痛人心;这虚掩道出了老屋的空寂、冷清;这虚掩向我们讲述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父母相继离世带给作者内心的疼痛;这虚掩,展现了短短二三年时间作者家里人事的变迁。父母相继离世,妹妹一家也搬离老屋在外乡谋生。剩下的陪伴过父母的一条大狗也在忧郁中死去。而多年前,"我"远嫁他乡,早已为人妻为人母。如今人去屋空,物是人非。心中涌起的悲凉不可言喻。
老屋虚掩之门仿佛又是在招唤它的主人回去;仿佛是在为外出的儿女留门。有多少人离开故乡,又有多少人回得了故乡呢?回得去的,心却还在外边漂泊;回不去的心却留守故乡。此时的故乡在作者心中是回不去的故乡。作者唯一能做的是思念故乡,追忆逝去的亲人。那虚掩之门,正好成为作者思乡的一个感情出口。作者唯一能做到的是让梦在余下的光阴里,陪着故乡的明月,像风一样在村庄虚掩的门缝里,进进出出。
作者对故乡的这份情怀是执着、真诚的、感人的。读完这首诗,我仿佛看到那老屋,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伫立在风中的村口,不断咳嗽,翘首期盼所有远方的儿女们回家!
这"虚掩"除了表达人去屋空,物是人非的悲凉外,还表达老屋的另一种悲凉。那就是遭受风雨的侵蚀,年久失修。
门的虚掩,空间是峡小的。但透这虚掩的缝隙我们却看到了广阔的风景。看到作者妹妹一家在外谋生的艰辛;看到了每年春节过后,农村大量的年轻人涌入远方的城镇打工,留下空巢老人和儿童相依为命的无奈的情景等等。我们每个人都是在门的虚掩中,像风一样进进出出的。
对于这首诗,不能用理论上的词语来评说它的好坏。理论上的词语要用来评价这首诗,是显得苍白无力的。这首诗拥有了作者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就够了。不必再多言。
【作者简介】:潇潇细雨,本名水小莲,曾用笔名莲子。甘肃渭源人,现居兰州市永登县。当过车间工人,干过个体商户,目前快乐任教。热爱诗歌,有诗文散见省市各类报刊杂志及各网络微信平台。
中国诗歌报纸刊从公众平台挑选优秀作品上刊
声明:原创作品,报刊采用和网站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国诗歌报,并请与作者联系
中国诗歌报公众平台推出的作品均出现在256上网导航的热文推荐,优秀作品有360图书馆收藏。
中国诗歌报投稿邮zgsgb2@126.com zgsgb3@126.com
作品为王。来稿个人照片和简历不可少。七天内没有处理,请投往它处。
中国诗歌报——简约、阳光、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