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杂谈 | 朝台归来话台山
作者简介:老农民(网名),五台豆村大石岭村 人。受过苦,教过书,做过饭,修过路,架过桥,背过窑,经历颇丰,终无所成。七六年入雁北师专,八零年分配于忻州师院。现已退休。
朝台归来话台山
文/老农民
2017年11月3日(农历9月15日),我与妻子从忻州坐直通车前往五台山朝拜。日子赶得非常凑巧,正是大十五,五爷庙前,人头攒动,人流如涌,香火特旺,念佛祈愿之声,此起彼伏,声达云天。五爷庙里,跪拜捐助,拥拥挤挤,人如蚁动。深秋时节,风冷天寒,仍有无数的虔诚人正急急忙忙赶了过来,每一个人心里都怀着无限希望……
焚香跪拜之后,想到别的寺院看看,行走的过程中,削面绊腿,丸子挡道,檀香迷离,六道无助,只好乘间寻一清静之地坐了下来,回溯我与台山的结缘。
那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时间是六六年的冬天,我们一行四人,挥舞红旗,肩背行李,徒步串连去北京。在冷风嗖嗖,阴云密布中我们起程,第一天的住宿地就是台怀。在显通寺里,我们吃着热腾腾的山药米粥,喝着热乎乎的北瓜稀饭,就着腌制多年的五台老咸菜,感觉浑身的温暖。计划中的行程,不允许我们在台怀多作停留,第二天我们便又在寒风怒号,大雾弥漫,风雪交加,天寒地冻中,翻越鸿门岩,走向新"征程"。在此期间,每当我们歇脚、住宿,总有人围过来,问起五台山。倒不是我们怎样袭人好看,而是因为小红旗上明标着"五台豆村中学"。我们乘便给围过来的人们介绍五台山的神奇。什么清凉石、歇龙台、大铜锅、千手佛、铁佛寺、龙泉寺的牌楼,显通寺的铜殿,也介绍五峰的奇妙,峰顶平坦如台,东台望海,"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西台挂月,″西岭巍峨接远苍……岩谷常浮五色光。中台翠岩,"巅峦雄旷,翠霭浮空","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南台锦绣,"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沈(沉)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北台叶斗,有"华北屋脊"之称,"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北台又高又陡,有多高,不知道,夏夜躺在北台顶上,手摸得着天上的星星,还可以感觉到涩朴拉拉滴。
我们把这些从大人们那儿听来的,读书看到的,统统绘声绘色地讲给当地人听,唬得他们一愣一愣的,连称"神奇、神奇"。这算是与五台山的第一次结缘。其实,我们四人都是第一次来,对这里並不了解多少,可五台山早已在我们的脑际留了影,所以那一次只能叫做印象台山。
那时的台山:北国风光,红墙白瓦(下雪了),千里雪飘,万山莽莽。寺院冷清,僧众逃难,佛教圣地,一片苍茫,我佛慈悲,也沒办法。
再次与台山的结缘,是在1985年5月,我领学生参拜这佛国圣地文殊道场。走豆村一线,先拜巍峨高大的千手佛,再访美仑美奂的龙泉寺汉白玉牌坊,一路走来,显通、塔院、殊像、光明、广济、万佛阁、菩萨顶、罗睺寺、南山寺、镇海寺……一齐走了个遍。这时的台山,已由印象变成实在,我称为实在台山。那时的台山:天蓝山绿,万木复苏,红墙青瓦,僧众安详。罗汉挺肚,护法怒目,天王雄壮,佛祖慈眉。无愧佛地,有益身心,粗略观瞻,不及细察。
第三次与台山结缘,是在2000年6月。在裴同学(大家封他为同学会会长)的热心张罗辛苦筹措下,豆村中学七十多名"老三届"同学聚会台山。三十多年不见,见面先要仔细端详,手拉手,热泪满面;头抵头,亲密无间。当年激情满怀的少男少女,现在是扛着重任的壮年女男,当年细皮嫩肉的青春少年,如今是粗皮糙脸的家庭主力。除了叙旧,我们又深入细致地参拜台山。此时徜徉台怀,已不复当年,有当地官员同学作向导,有本地经商同学备吃住,万事俱备,只欠深入。因此我把这次朝台叫作深入台山。此时的台山:时值六月,清凉世界,草绿花红,流水潺潺,空气清爽,花团锦簇。乘坐索缆,探幽访僧。朝访望海,夜赏挂月。沐浴佛光,沉缅佛音。身心俱振,神清气爽。
2005年,第四次结缘台山。是应亲朋之邀,作为向导,陪同拜山,所以称这次朝台为走马台山。具体情况,略去不谈。
这次是第五次朝台,心里想的和实际情况有了很大距离,有些不适,因此称为遗憾台山。已经又十几年不去了,期间也曾听到过关于台山的无数个好消息,什么申报文化遗产成功,什么重新规划生活区搬离,什么道路整修,什么服务整顿……心想一定会看到一个:规划明确,服务周到,僧俗分开,环境优雅,道路整洁,方便游客,既爽心又健身,既遂愿又享受的好地方。不想真的去了,却有了些许遗憾。
出于呵护、爱护、保护、卫护之心,提几点建议,请有关人员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考虑愚见。
一、规划还需明确。本来就是一日游,进山卡口又耽搁了好一阵子,待到车停停车场,已是11点多些,我需按时喂嘴,所以上午泡汤。可想不到这几年的发展,把寺院、市场、宾馆、饭店、商铺、民居紧紧混杂一起,我又"身无彩凤双飞翼",不能飘在半空悠闲"航游",只好迷失在街道之上,不知南北,难辨东西。不像当年,寺院重点,其余陪衬。朝台重点是拜佛寻经,遂心还愿,爽神健身,现在是山西削面,五台丸子反成主角,主次不分,重点隐身。吆喝声盖过了诵经音,世俗事压倒了三宝事,喧嚣尘上淹沒了清静优雅,作伪作态代替了瑞相天然。路过金岗库、大甘河一带,见施工正酣,不知何时才能佛地归佛,民生归民。我知道,这规划确需一位懂天文、懂山水、懂建筑、懂人文、懂风情的大手笔,我愿他早日现身,为这千万年的五台山尽心耗力,打造好这"金五台"。
二、交通仍需改进。饭后,本想再游几个地方,但因时间有限,交通不便,便也沒了想法。只好登上殊像寺,小心翼翼从脚手架下进入,叩头进香捐功之后,围着大殿又转了几圈。留连高高的台基上,仰望天空,已是几十年未见的蓝格莹莹,蓝得让人心颤,蓝得叫人神爽,我不知道该怎么谢谢这五台山勾起记忆中的蓝。言归正传,我知道台山地面狹窄,居民、僧众、香客、游人,人口稠密;小轿、中巴、大车,川流不息,人与车,处理不妥,必然人拥车堵,行动不便。我没有去过多少地方,见短识浅,无法提供更好的方式,只觉得云台山、九寨沟的模式,不妨借鉴试试。前些年去过一次云台山,作为游客,体会它的交通,大致如此安排:所有旅游车集中停放一地,不允许其进入景区,然后坐景区电瓶交通车转游,十几分钟一趟,非常方便,如此循环往复不已,游客在景点停留,时间长短随意,自由自在。这样,既分散了旅客,又避免了堵车,还保护了生态,一举数得,何乐不为?其关键是路线设计合理,乘车游览方便。
三、宣传有待加強。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圣地之首,世界文化遗产之地。可瞻可仰,可观可察,可看可闻,可研可究的名胜,数不胜数,目不睱接。怎样让它深入人心,心向往之,之之若鹜,就是我们这些宣教人员的责任。
常常看到有中外文字的介绍,我觉得远远不够。要知道,五台山的赢人之处,不在于山水,而在于寺庙。它沒有桂林山水的清雅,沒有苏州园林的精致,沒有塞北荒漠的浩瀚,沒有江南水乡的柔美。这些山水的美,自然呈现,静默显示,只要具有初步审美能力,即可愉悦情怀,提升境界。
好多人常常觉得五台山没有看头,原因就在于我们沒有很好地代佛言说。其实,作为四大佛教圣地之首的五台山,绝非浪得虚名。它号称″金五台",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人文深厚,别有洞天。只看文字介绍,只能让人胶着于现实,着眼于眼下,放不飞想象,引不起联想,深不入人心,扩不大影响。因此建议:或在进山之前,或在各个寺院,增添影像馆,先来一个五台山知识大普及,传播五台山基本知识,借以吸引游人。影象馆可大可小,可露天可室內,围绕名胜大作文章。基本常识,历史价值,文化意义,神话传说……来个五台"大烩菜",定能遐迩远播,影响深远。
我知道自己人微言轻,所说恐怕是鸡毛打钟——沒音,但还是要说。原因就是因为全身的毛色毛片显示了自己是个地道的五台人:土眉浑眼的长相,迟眉扬眼的反应,立眉巴眼的脾气,再加上僵不拉岔的五台话,实在无法改变。人常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我不会因为五台,或者五台山存在的不足,而有半分嫌弃。我会尽心尽力为五台、五台山的发展,而添砖加瓦,建言出力。也请诸位体察我殷殷其情,切切其意,拳拳其心。
图文/老农民 原创
编辑/五台人(sxwutairen)
原创投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小编语:在这里发稿并不是一件难事、真正难得用心的五台人用自己的手中的笔或者手机拍下的图视频等,投稿给我们五台人,让我们五台人记录下五台发生的相关点点滴滴,做这些小编认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