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处暑秋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关于处暑
处暑为七月中,这个“处”是“止”,暑气至此而止,开始退伏潜藏,以待来年了。
阳气炽热而催熟万物后自然退位,阴气开始弥漫,才秋风渐肃,这就是中秋了。
恭敬为肃,处暑后,鹰感肃气击鸟而祭,万物收成而祀,都是恭敬天地的表现。
而秋之整肃又为冬之休养,休养中才有更新萌生。自然之境神圣而庄严。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丨处暑之日“鹰乃祭鸟”,说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冷酷地搏杀猎物。先猎之物要先陈列为祭,古人称之“义举”。
二候天地始肃丨后五日“天地始肃”,这个“肃”是“肃清”,天气因“肃”而清,因“肃”必“肃杀”,所以,肃清后必带来萧瑟之气。
三候禾乃登丨再五日“禾乃登”,禾是五谷各类,天气肃杀后,庄稼才有收成,成熟曰“登”。
秋云
竹风醒晚醉,窗月伴秋吟;早起凉意爬上胳膊,夏衣临晓薄,秋影入檐长。秋波正澄清,秋光轻浅,秋云委婉,正切秋水伊人之想。
天水秋云薄,天长杳无隔,秋意冉冉,一年中最美季节将至,想“决决溪泉到处闻,一家松火隔秋云”,“白石卧可枕,青萝行可攀,意中如有得,尽日不欲还”的境界了。
秋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鹜是野鸭。秋光清浅,秋明空旷,此时那水让天滤成净透,任何色彩都包含在它的清潋之中,杜甫因此用“秋水为神玉为骨”,白居易用“秋水淅红粒,朝烟烹白鳞”,皆意境深远。
秋声
欧阳修的《秋声赋》,记得最清晰的竟是童子所答:“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万壑树声满,千崖秋气高”,这是老杜(注:杜甫)的句子。树声为悲,悲声越满,天越孤高,这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其实是李贺的诗意。
处暑·习俗
庆赞中元
我国民间在处暑前后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传说七月是鬼门关打开之日,因此家家户户都会焚烧宝烛以祭奠孤魂作祈福求安之意。
旧时民间还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这个活动从七月初一直持续到月底鬼门关结束为止。
开渔节
每年处暑期间,浙江沿海都会举行盛大的开渔节,欢送渔民们开船出海。
此时海水偏暖,鱼虾贝类发育成熟。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众多鲜美的海鲜。
处暑·吃什么
吃梨
“处暑秋梨最养人”。在逐渐步入干燥的季节,长辈们总会让孩子多吃梨。切成片,用签戳起一块一口咬下,爽脆多汁,清甜滋润。梨子还可以榨汁、炖煮,对脾胃虚寒的人最好。
吃山楂
老人说,处暑要吃酸。红玛瑙一样的山楂果,洗净咬一口,酸酸甜甜,开胃又消食。山楂也是每个人的童年回忆,冰糖葫芦、山楂饼、山楂糕、果丹皮……还可以做汁、酱、酒。
吃鸭子
秋鸭肥美,味甘性凉,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嫩滑的白切鸭、酸甜的柠檬鸭、飘香的烤鸭……在北京,至今亦保留着处暑吃百合鸭的习俗。
处暑
小时候,长辈为我讲解处暑时节,懵懂间唯独记得生动的“秋老虎”。如今,当雷雨带走最后一丝暑热,秋风送来清凉入梦,我忽然明白,大自然的更迭,需要我们用身心去感受和铭记。
来吧,让我们挥挥手,和炎热说再见,敞开怀抱,拥抱凉秋。
来源:节选自《微读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