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再差的男人也觉得自己很牛掰,相反优秀漂亮的女人总有自卑呢?

大家好,我是江晓。

网上有一个段子是这么说的,不管多么恶心低俗的男人都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帅最牛逼的人,而一个女人不管多漂亮多优秀内心多少都会带有自卑。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无论我们的上一代有多么的开明豁达,他们可能不轻女,但一定是重男的。一个从小就在无限宠爱下长大的孩子,长大后怎么可能不自信?

我们不能一叶障目的高喊女性解放,能顶半边天了。我们剖开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大到社会,小到家庭,对男人的整体关注度和宽容度都要大于女人,这个大于还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压倒性优势。

我们细微的观察一下身边有男孩和女孩的家庭就会发现,他们对男孩的表扬鼓励和疼爱是无限制的,但对女孩可能就有诸多限制和规矩。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里说,2-7岁是前运算阶段,孩子最重要的不是什么道理逻辑,而是疼爱。几乎所有条件可以的家庭在这个阶段,都赋予了男童无限的宠爱——我只能坦然地承认,我身边所有的朋友几乎都是如此。

以前的条件和现在农村的条件可能不怎么好,但是父母家族也会竭尽全力给男童最好的一切。包括衣食住行,教育,更包括家庭语言行为环境。

我们打个不轻女但重男的比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求女孩子吃饭要优雅,要有仪态,要温柔,要淑女。但却对狼吞虎咽,掠夺他人的男孩子报以男孩就是应该要有这种老虎气质而微笑面对。男孩子可以疯跑野玩,女孩子却要有女孩子的样子。从小对女孩子的条条框框就远远多于男孩子。

调研了很多家长,包括独生女,在父母愤怒的时候,女孩子的家长可能会直截了当告诉她她很讨厌,她比不过谁谁谁,再这样就滚出这个家,把她送人等等。

但对待男孩子的方式就简单明了多了,捅篓子了,大不了被揍一顿,还有其他家人护着各种。但很少有父母会说把他送人,让他滚出去这种话。

潜意识里的想法一目了然。拿女孩与别人攀比心理要远远大于男孩子。

我有个独生女的朋友,从小也是众星捧月,父母疼爱,但是从小到大她的父母下意识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是个女孩子,你要争气啊。她现在都三十多岁,企业高管,白骨精一只,但她的父母还是会反复的说这句话。后来她无意听见父母的对话,父亲说囡囡已经挺好了,母亲说好又有什么用?又不是男孩子。女孩子再好也是别人家的人,男孩子再不济,也是自己家的根。父亲也叹气,连连说是。她说,其实父母都是那个时代的高知分子,可想而知其余的父母会抱有如何的态度。从小到大我就憋着“争气”这口气,现在想想,到底给谁争的这口气,那学问可就大了。我想从小到大,就是给父母争那口没有男孩的“气”吧。

反过来,不要小看“把你送给别人”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在2-5岁儿童大脑发育不健全的期间,不懂逻辑和道理,只懂感受,这句话对于孩子的心理和人格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

所以太多太多男童长大后,不论优秀还是普通,都非常自信,而大部分女童长大后,就有一大批即使优秀也是不自信的。

在这里,我要提到一个心理效应—达克效应。达克效应(D-K effect),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认为正确但其实错误的结论,行为者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简单点来说,SB从不认为自己是SB,相反他们认为自己很聪明,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最优秀的人。就像傻子不觉得自己是傻子,他认为别人都是傻子。喝醉酒的人总觉得自己没有醉一样。

社会和家庭给予男人的支持肯定和容忍度,让一大部分男人拥有了自己很优秀的错觉。自然而然他们就会养成品格低下,却自大狂妄的性格。

相对,社会和家庭对于女孩子相对的“苛刻”,从幼年时期伴随到成年,再到职场歧视,婚恋不平等上,造就了女性内心深处的脆弱敏感自卑等心态。

最近看了一个国外的喜剧片,《超大号美人》,主角芮妮是一个超胖、自卑、缺乏自信的平凡女孩,她在生活中遭遇了很多不公平待遇。她一直希望变瘦变美,在健身房的一次意外,她头部受伤,产生幻觉,认为自己变成了绝世大美女,梦想成真,自信起来,赢得了爱情、工作。但后来再次意外,她幻觉消失,认知恢复正常,困惑、犹豫、消极……后来明白外形从来没有改变过,只是因为自信让她整个人散发着迷人温暖的魅力。

所以人要直面遗憾,不可弥补和逆转的就让它过去,毕竟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你。

生而为女人,我们不能改变任何事情,社会家庭父母等等,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自己,没有什么自怨自艾,更没有什么深植于心底的自卑。

我们漂亮优秀不是为了给给“低劣产品”做生育容器和保姆工具人的,想把女人这口气真正争过来,记得先从恋爱和婚姻平等开始。

加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