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中医故事(80)学习之道
80、学习之道
秋高气爽,《黄帝内经》讲,秋季养生,应该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如果违反了这养生之道,会怎样呢?
《黄帝内经》讲,当你秋天该收时不收,逆之则伤肺,身体收藏的功能就会受损。
虽然还没有到考试,但大家都很积极努力地学习,有人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大学后就放松了。但我们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很多学生都很自觉,不单没有放松,反而暗中加把劲。
《弟子规》讲,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涩通。
为什么学医的本科需五年,要比其他经济管理,商业师范要多一年呢?
因为医学博大精深,还要临床实践,这时如果不加紧用功,你永远会被时间抛在后面。
据说上等的马见鞭影而动,根本不需要扬鞭打它,它自然就会奋蹄奔跑,所以有本叫《龙文鞭影》的古书,就是教小孩子的,龙文就是最上等的马。
我看我们宿舍还有班上很多学生都有上等马的潜质。
为什么?
因为他们学习是主动的,自发的,而不是被动的无奈的。如果你学一门技艺,能够把专业技术,当做业余爱好来做的话,你很容易在这门技术中闯出一番天地。
但是短暂的兴趣爱好,不足以凭,它只是引导你入门而已。
长久的兴趣爱好,加上有振兴中医,为往圣续绝学的使命感,最终就可以让你成为时代大医。
每个老师都知道对学生的鼓励很重要,一个善于鼓励的老师,他专业水平不需要太高,却能够很快把学生抬高。
就像世界游泳冠军的教练,他未必游泳水平最高,但是他却可以教出最高水平的弄潮儿。
我看向明桌上又贴了一张座右铭,学习如撑水上舟,不到滩头莫放手。
原来这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
阿发桌上也贴着一张座右铭,为学日增,如春日之苗,时常灌溉,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强仔那边桌上也不甘示弱,苟有恒,不必三更灯火五更鸡;最无益,莫过一日曝之十日寒。
所以强仔总是最早休息睡觉的,他时常安慰自己说,早睡早起身体好,学习有劲无烦恼。
这段日子向明经常熬夜读书,不知不觉,脸上青春痘星星点点,眼睛也偏红。
我好几次提醒向明说,向明要注意身体啊!不可操之过急,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像跑马拉松,不要看到别人跑得快,就乱了自己的步脚,只有保持自己的节奏,才能跑得最好。
可是向明并没有听进去,他觉得自己跟其他学生比,还有些差距,甚至自己每天进步跟定的期望值还有一些距离。
所以他就通过焚膏继晷,挑灯夜战来加强学业的进步。
当然这种精进的精神是值得很多庸懒之人学习的,可过度精进,却会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
就像很多所谓的强人牛人,暗地里他是很疲劳很虚的。我跟我爷爷抄方时,爷爷看很多商业老板经理级的人物,还有企业老总,他们都是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创出的社会价值社会条件,可以让很多人有饭吃,有事干,但是他们的脉象却很累很疲劳,就像车子老了爬坡有些爬不动。
这就是过度精进,最后导致后半辈子没法跑下去的原因,他们经常会感叹心有余力不足。
甚至有很多商业精英,媒体红人,网上频频传来他们得癌症,或者过早心肌梗塞猝死的消息。
所以学医甚至其他各方面的学习,都要注意保存精力,养精蓄锐,不能一下子全部耗散出去,就像练武冲拳一样。
在军训时,教官跟我们说,每一拳不能够完全把力量使尽,使尽后破绽就百出,后面的招式也跟不上,所以要留个有余不尽,做个绵绵不绝,才是真正的拳术之道。
而心脏也是一样,你看它要把血收回来,才泵出去,如果你老想着泵出去,不能很好地收回来,这样心脏就很容易出问题,同样,桂枝汤中桂枝把心脏阳气泵出去,需要芍药酸收,把阴血敛回来。
明白这个阴阳之道,你一首桂枝汤,加减化裁,就可以做到内证得之,化气和阴阳,外证得之解肌合营卫的效果。
刚开始学医时,我不知道为什么某某老先生善用桂枝汤变化,调理各种疑难证,而某某老中医又善用小柴胡汤加减变化,治一辈子病效果不错,后来我才知道,他们用的不是死法套方,而是在用阴阳张弛,动静松紧之道。
说白了,就是太紧了放松点,太松了调紧点,太凉了加热点,这样喝水就不容易拉肚子,太热了用凉水泡凉点,或者用风扇吹吹,这样就不会烫着嘴。
世界上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学习跟练拳、心脏的生理搏动,还有中医的用药之道一样,都讲究这个张弛有度,松紧有节。这个度把握不好,会影响到做事的效率,也会影响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