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刚振 || 七十年代的露天电影 ||“一人一城一故事”优秀征文选登(135)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七十年代的露天电影》

作者|周刚振(陕西商洛)

  记得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正在大队办的小学读三年级的我,放学吃罢饭,就和村上的小伙伴相邀上山捡柴火,刚走到上河湾,就听到队上的队长高喉咙大嗓子地喊道:“社员同志们注意了,接大队通知,今后晌不上工了,公社里演电影哩!大家趁早吃了饭看电影去!”听到这消息,谁还有心思到山上捡柴火,不约而同地转身向各自的家里跑去。

  “今黑里有电影看了!”那时候,在我们山区,一年到头都看不上一两次电影,区上的放映队不情愿进山演电影,路难走,而且发电机要两个壮劳力抬,所以看露天电影对当时的山里人来说,算是一件大喜事了。太阳离西山还有一竿子多高,人们就一切收拾停当,锁上门去公社看电影去了。

  公社是建在一个两条河交叉处的寺庙所在地,所以这里便得名两水寺,此处距家10华里,因道路难走,到公社去最少得一个半小时。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晚的电影名字叫《卖花姑娘》,说的是一个卖花的姑娘在那人吃人的社会里,受尽摧残迫害的事情。到放映地点时,天还没黑,而场子里已坐满了来自公社13个大队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们,离放映时间还足足有一个多小时,满场的人们躁动不安,呼娘喊爹,寻儿找女的乱成一团糟,有人骂骂咧咧,一肚子怨气,原来是他起身与人说话时没留意被人偷走了他坐的石头。我和娘去时带着小板凳,也不愁到了地方寻不下坐的而失意!

  就在这时,放映的电灯突然亮起来了,顿时就像亮了整个夜空,那个明那个亮啊,至今还在我的心里亮堂着。那是一个欢乐的夜晚、一个明亮的夜晚、一个幸福而温馨的夜晚,在这晚,我和娘与这么多的人一起在这儿看电影!

  电影放映前,先是公社书记讲了些忆苦思甜的话,然后又插播了一些有关当前政策宣传方面的幻灯片。

  那个时候,举国上下都在搞大会战,兴修农田水利,坚持两个六点半,中午一顿饭,没黑没明地苦干着。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在碌碡坪梁就有我们的学农工厂,这是当时每周的必修课,小小的我们,早早地学会了翻地、点种、除草等劳动,也让我们早早地懂得了收获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这些道理。也让我们真正地体会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露天电影,奇妙无穷,他给我们少儿时代带来几多欢乐几多惊喜!

  还有一次,是我还不够到上学年龄的时候,邻区的公社演电影,我非要跟着二哥三哥去看,从我们家到桐木沟要翻过瓦罐岭一座大山,道路崎岖难行,要是没月亮的夜晚,要走那段路更是困难重重!那晚我们去了,一路上是两个哥换着背我去的,别说有多辛苦了。现在已记不起来那晚演的是啥片子了,只记得演出中途我要尿尿,哥偷偷地对我说,就地尿吧,结果不知咋的就尿到别人的脚上了,那人恶狠狠地回头说:“找死啊!这娃是谁引来的,给我尿了一脚!”两个哥哥赶紧给人家赔笑脸说好话。这件事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几年后,区上的放映队进大队演出了,“地道战”“地雷战”“两个小八路”“小兵张嘎”“小花”“钢铁战士”“红牡丹”“洪湖赤卫队”等,有的电影我至少都看了五六遍了,可只要邻村那个地方演电影,我们没一次不去的。有时候明明知道哪个村晚上根本就没有演电影,可我们一伙小孩子们聚到一块你说有,他也说那个村里有,好像那个村子真的放映电影了,于是就直奔那个村子而去了,可到了地方,人家早早熄灭了灯,整个村子死一般寂静,只偶尔传来一两声狗的叫声。

  在这儿时的露天电影中,我真的学会了好多好多,一些是从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现在每每想起来,还真有一番美味呢!

  尤其在快开演的那一刻,场子里是最乱的,老人们似乎突然想起了他们的孙子们,则大呼小叫,把他们喊到身边在占好的位子上。象我们这么大的孩子们则不太理会,重要的是,我们要守在放映机旁看电影是如何放出来的,然后便在银幕前后跑,看银幕背后是怎样的情景。

  再比我们小的孩子,会小声问身边扬着沧桑的脸看电影的老人,问人是怎么进到银幕上的,老人们大都回答不上来,便用扑扇拍着小孙子的后背,说道,快看。

  记得有一次看打仗的片子,看完后,我们几个男孩子便约好玩打仗,各自回家穿好军装,用钢丝豆条握一个圈,塞在军帽里,再把军帽的帽沿,向上拢。拢成国民党军帽的形状,我家里正好有不知是什么军队的肩章板,用胶布粘在肩上,手里拿着长棍子,全当军刀了。那叫神气。

  七十年代,在缺少文化生活的年代,除了那几个样板戏,没什么别的文化娱乐生活,那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朝鲜电影又哭又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国内电影新闻简报。看露天电影一来不用花钱,二来也是生活里充满快乐和激情的事儿。

  这是最令人神往的文化生活,也是最兴奋的时刻。

作者简介

  周刚振,男,陕西商州人,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

  曾有作品在《延河》、《三秦都市报》、《劳动周报》、《商洛日报》、《中国诗乡》、《诗友》、《乡土诗人》等三十余家报刊发表,有30余篇(首)获国家级各种征文奖,并入选多种选本中,现为《三秦广播电视报商洛版》文艺版编辑。

关于评奖

  2016年11月份开始,〈嘉年华时光〉联合“大秦岭牛伯伯核桃酱”、陕西中烟面向全国文学爱好者开展“一人一城一故事”征文大赛,每个月,经过编委会初评、读者参与和网络微信投票,会在〈嘉年华时光〉公众号里公布获奖名单,共评出:

  一等奖一名,奖励价值128元的核桃酱大礼盒一个、价值49元简装核桃酱一提、陕西中烟延安(红韵)两条(每条260元)、胡锋先生书法作品一幅。

  二等奖两名,奖励价值49元的简装核桃酱两提、陕西中烟价值260元延安(红韵)一条。

  三等奖三名,奖励价值49元的简装核桃酱一提、陕西中烟延安(红韵)礼盒两个(每个价值60元)。

  优秀奖若干名,奖励陕西中烟价值60元延安(红韵)礼盒一个。

  一二三等奖获奖作者将颁发荣誉证书。

投稿邮箱:408440374@qq.com

  〈嘉年华时光〉平台实行赞赏即稿酬。即所有入选的各类原创稿件发表时全部打开“赞赏”功能,读者赞赏的70%为作者稿费,每月8号左右统计并发给原创作者本人!30%留作平台运营、宣传及编辑、校对、制作等费用!无赞赏则无稿酬。

主编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关注原创公众号,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方式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免费关注★

欢迎点击右下角蓝色字「写留言」参与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