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越窑为何如此风靡收藏界?
宋赵彦衡《云麓漫钞》说越窑秘色瓷艾色,又引唐诗人陆龟蒙《进越器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霄盛沆瀣,共稽中散斗遗杯”。
越窑,是我国历史上最著 名的青瓷窑。后世的宋代五大名窑在越窑繁荣昌盛的时代尚未出生。图为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西晋越窑青瓷篮,可能是用来熏香的,造型独特,后世罕见类似器物。
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 名的青瓷窑,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
随着北方耀州系、磁州系、定窑系、汝窑、钧窑、官窑进入鼎盛期期,南方景德镇窑、龙泉窑、吉州窑、建窑也逐步开始成熟,渐渐的越窑开始被完全的取代掉了。到了北宋晚期,基本上沦落为了当地窑口,制作粗糙,开始出现明火叠烧,胎质和釉面工艺,已经和昔日的越窑相差甚远。
北宋的五代十国时期,真正的名窑乃是吴越国秘色瓷,也就是越窑。乾隆皇帝曾经有诗曰:“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珍以孤”。意思是唐代的越窑瓷器他的宫中都没有!可见在乾隆皇帝心目中越窑的地位崇高之至。唐代诗人徐夤《贡余秘色茶盏》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所指亦是贡越窑秘色青瓷之事。
越窑青瓷在晚唐五代时被称为“秘色瓷”。关于“秘色”瓷也有两说。一说是广义的,越窑青瓷就是“秘色瓷”;一说是狭义的,越窑青瓷中的上好之品才能称之为“秘色瓷”。狭义中的“秘色瓷”,曾是越窑中烧制的供御之物。
关于越窑的特征。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去看,即魏晋以前,魏晋到唐,唐到北宋。如果将小仙坛窑址作为陶器和瓷器的分水岭。那么在瓷器尚未出现以前,上虞所烧制的器物与同一时期的南方地区大致相同,诸如新石器时期遗 留的夹砂黑陶、灰陶,春秋战国时期的硬纹陶、原始瓷。甚至于在东汉的窑址里同烧的硬纹陶和原始瓷的纹饰也未有多少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