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信义镇仙山村观音寺
观音寺在信义镇仙山村观音湖(原石板镇观音村五八水库)右前侧,坐南向北,新重建。
寺侧有碑两方,其一是嘉庆十三年性全和尚之碑,竖长方形,宽0.82,高1.26米,厚10厘米。云:
传临济圆寂恩师上性下全大和尚之(塔)
尝闻俗有宗谱,僧有源流,可以传远也。亦以俗稽考,/师系昭化张氏之四子,自乾隆五十一年来后,/礼本堂上自下遂和尚座下为徒。虽未能具足僧/庐,培补常住,亦赫然巨观焉。原命来尘于壬申年(1752)十/月十四日子时降诞,享年五十七岁,幻化戊辰年(1808)四/月初一巳时荼毘,刻石垂碑云尔。
末后偈:性心参透祖师禅,全在工夫不断间。八妙方知佛法大,定然脱迹莲花山。
广邑金城寺师弟朗铎,徒显福、显照。
徒侄:园钵,园成,园隆,园亨,园钟,园融,园通;心昱,心宗,心德,心一,心容,心广。
奉祀徒:园禄,园秀,园宗。
大清嘉庆十三年戊辰岁十一月十一日立
其一为光绪五年观音碑记,上下断成两截,碑宽0.77,高1.28米,厚9厘米。云:
永垂不朽
新设观音胜会碑记
盖闻慈航普渡,谓之济世宝筏;济人利物,名之身/世囗囗。此说也,岂特于神(独)然哉,即人亦莫不外/是。若观音寺,建自国朝乾隆初年,装塑神像金/身,而于春秋之会期无闻。今光绪己卯(1879),里人/于此共积缗钱二十一千三百有奇,四时生息,以/作每年祭祀之费。由是告成,而姓字或湮,是以勒/之于石,以永远不穷尔。是序。周崇仁书。
首事:李洪顺、周崇诗、车明和、王朝宣各捐钱一千六百文,周宗明、王中贤、王思义、范子富各捐钱一千六百文,郑国权、谢合德、周崇洁各捐一千六百文,郑国朴、郑国囗、郑国光、囗囗喜各捐钱一千六百文。
大清光绪五年菊月中浣谷旦,石匠王玉喜
碑解。信义镇石板西北与仙海接壤处有兜率山,明正统年间在山巅建有兜率院,成化中移建于山坳,名高虚观,后世名兜率山为龙王堂山,高虚观为龙王堂。嘉庆中,在兜率山顶建保安寨,后名龙王堂寨。兜率山与东侧文峰山相连,南侧有断垭子。观音湖即位于断垭子东侧,文峰山南麓,有活水自仙海来,面积13公顷。民国《绵阳县志》载:“观音寺,治东五十里文峰山之麓,明时为净土寺,清康乾间相继重修。”可见,观音寺在明代名净土寺,又于清康乾年间重修。村因名观音村,与联合村合并为仙山村。碑主性全和尚,是龙王堂住持自遂之徒,师兄性悟,师弟性学。溯其先,祖庭在剑州香林寺,明代有文来禅师。清初,宗慧和尚的徒弟本学等飞锡绵州东乡,在鱼泉寺、马鞍寺、白马观、圣泉院、龙王堂、香林寺、观音寺等寺院,在绵三之间大创基业。有自达,自遂在龙王堂。自遂和尚移锡观音寺,收昭化张姓子为徒,即性全和尚。观音寺重兴于乾隆初年。至光绪五年,15名乡人捐资生息,凑成观音会。
观音寺下一里多有巨石矗立溪岸,居中者仿佛悬空,近处有旱莲花生长。两侧各有一巨石,形状似龙蛇,一归山壮,一出山状。中有石门一道,进石门可见乡人供奉于崖间的神像。溪边有大石叠小石,如母负子状。
溪岸正在打造十里荷塘。可以想见,景盛时,这里将有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那荷塘风景似乎又与观音内涵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