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岩茶条索到底在看什么?
最近是毛茶到成品茶完成阶段,试茶也成为本教室的工作日常。
每天面对一字排开的审评碗,喝得是眼冒金星,手抖腿软,刚毕业没几年科代表深深的体会到什么叫做职场如战场,好喝是好喝,喝不动就变成了社畜的辛酸常态。
喝累了摊在一旁,异想天开“要是靠看就能圆满完成工作就好了”。
仔细想想,你还别说,在武夷山的“三个半师傅”里就有一个看茶师傅,他的工作日常主要是茶叶的审评和拼配,简单来说是茶叶的合并同类项,难就难在“看懂”。
这样的看茶师傅往往需要对武夷岩茶的国家标准有着深度的掌握和理解,再加上拼配是直接与企业的效益挂钩,所以一般大厂里都是经验老道的师傅来胜任。
这里面的博大精深,我一个连茶都喝不动的科代表实在没有发言权,也很正常,因为他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但也同样激起了我的探索欲望。
所以,先迈出第一步,从干茶开始看。
熟悉岩茶的童鞋们都知道,岩茶的干茶有句经典的形容“乞丐的外形”,那还有看的必要吗?又要怎么看呢?今天和科代表一起讨论下。
1.
岩茶干茶的颜值重要吗?
的确,在六大茶类中相比其他几个以嫩为最好采摘标准的茶类来说,岩茶是丑了点。不说比起最注重外形的绿茶是两个极端,只比起隔壁同属乌龙茶类的铁观音都差了点意思。
▲同省份满披白毫的白茶干茶
在审评中岩茶的外形占比分也是最低的,问题来了,分值低是不是代表着不重要?
先来说个奇怪的现象,外形内卷的绿茶审评术语细紧、细嫩、扁平等基本属于中规中矩范畴。而在另一个外形极端的武夷岩茶,他的外形审评术语却有着如蜻蜓头、凤凰尾、三节色等这样的丰富。
毋庸置疑的是,这种“形”都与工艺有关。所以,相比绿茶外形形容的大众化,岩茶外形术语的独特性其实也是岩茶独特工艺的展现,采摘、做青、揉捻、烘焙。像能看到的白霜、蛤蟆背就是焙火在干茶上工艺的表现。
▲揉捻过程中每一帧都是糊的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分数低,在审评过程中却不会漏掉的一步。在日常冲泡中更是用上了各种好看的茶则进行观赏闻香。
如果不重要就直接没有“外形”这一项。虽然相比香气、滋味,外形的分数低得可怜,但也说明外形可以允许变动的空间不大,换个角度想,其实也是一种都要合格到位的苛刻。要么有分,有么没分。
岩茶的外形直接受工艺的影响,也说明了好看的通常也不会难喝,如果难喝的话也就没有这么多的美的参考词。其实对于茶来说,美丽的外在和美好的滋味往往也是结合在一起的。
2.
岩茶的颜值怎么看?
一般来说,岩茶干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净度和匀整度。
净度是合格线。匀整度主要指茶叶外形的完整程度。一般来说,干茶粗细、大小、色泽、长短保持一致是一个好的表现,但也有个例。
▲2021年慧苑坑老丛毛茶干茶
像有些单株因为够稀少,一年做不了几斤,有些母树甚至因为达不到一斤,不利于岩茶的制作,采摘时是没有一定的标准叶,而是芽、叶、几叶能采的就都采,这也导致了干茶有种参次不齐的“丰富”。
这两点算是基本的合格线,主要还是以看条索和色泽为主。
▲刚揉捻出来的条索样子
条索看紧结不紧结,与岩茶揉捻是否到位有关,过程中舒展状态的杀青叶叶面破损后溢出的茶汁使得茶叶均匀黏附成条索状,所以茶叶中的果胶物质的含量也很重要。这就像显气质的天鹅颈不仅需要后天的养成,先天脖子也要够长。
▲略带砂绿色和一点朱砂红的条索
再来看看色泽,从颜色本身来说,毛茶的干茶颜色反映出做青的好坏,理想的干茶色泽应该是略带砂绿色的。成品茶有重要的焙火环节,能够甲天下的焙火实际上会用火的艺术让岩茶拥有不同的色,一般高火烘焙的岩茶,颜色乌润,中低焙火是青褐色。
从光泽度来说,有光泽的茶叶带润度和生气,与之相反的就是干巴巴。说起来好像不好理解,除了和干巴巴的茶叶对比起来看,我们还从郭雅玲老师那里学到一个小技巧,像有没有“宝光”就可以借助电子产品,原相机能够更完整具体的捕捉记录下干茶光泽度。
以上就是科代表想要学会“看茶”这个硬核实力迈出的一小步,秉着学习和认真的态度,不管好看不好看,茶还是要喝的,知道好的好在哪里,不好的不好在哪里。
今日互动:以下几个干茶条索,你觉得哪个是最好的,选编号留言告诉我们!
▲按照1号、2号、3号告诉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