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明白为什么约瑟夫杨在北控表现下滑,看完分析,豁然开朗
终于明白为什么约瑟夫杨在北控表现下滑,看完分析,豁然开朗。网友热议一针见血地指出:约瑟夫-杨已经为北控打了25场比赛,在场均31分钟的出场时间内能得到23.5分、4.7个篮板、6.4次助攻和1.3次抢断,真实命中率为58%。看完这张数据单,估计很多人早就按捺不住内心的诧异了:杨之前两个CBA赛季的场均得分都在36分以上,如今不仅来了个“腰斩”,而且连真实命中率都比之前的赛季下降了3个百分点。按说来到了“队友更强”的球队,起码个人进攻的效率应当得到提升,是他无法适应北控的体系,还是北控没把他用好呢? 虽然疫情期间的状态保持、杨本人的家庭变故等少数主观因素不应被忽略在外,但笔者还是认为,影响杨发挥的最主要症结还是与新球队之间的适应性问题。
北控和他之前打拼两年的同曦无疑是两支完全不同的球队。不论从人员配置、球队目标和战术体系上,杨都需要从零开始了解和融入新的队伍。从攻防两端来看,本赛季的杨在北控都面临着不少的调整乃至困难。其一, 国内球员的进攻需要杨进行串联和带动,以往在同曦时,杨之所以能够屡屡创下高分神迹,既有自己得分能力强劲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球队整体缺乏攻击力的无奈。以上赛季为例,同曦除了杨之外基本没有场均能得到15分以上的球员(场均16分的雅克查理和场均18分的亚布赛莱都没有参加复赛,总出勤率也都不足三分之一,国内球员场均分达到两位数的也只有宋建骅一人。然而到了北控,杨所面对的就不再是一支“只靠一个人得分”的球队了。在北控本赛季的阵容中,除了长期养伤的队长孙悦之外,无论是内线的俞长栋和王少杰,还是外线的张帆、李根、侯逸凡和王子瑞,其得分能力都在之前的CBA赛事中得到过验证。
以上球员除了王少杰之外,都曾拥有过场均得分超过8分的赛季;而王少杰虽然上赛季场均只有7.1分,但其作为得分手的天赋是不容忽视的。更具攻击力的本土阵容是一支CBA队伍争取更高名次的资本,而初来乍到的杨也必须设法继续激活这些国内球员的得分,以更团队的打法带领新的队友走向胜利。本赛季,杨平均36分钟的出手数由上赛季的24.4次下降到了20.2次,使用率则由38.9%降到了34%,场均23.7分的得分只能排在联盟第9位。北控的进攻空间问题的确对杨的个人攻击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曦时期的杨是CBA最令人胆寒的得分利器。虽然平庸的球队实力给杨带来了不小的负担,但平心而论,同曦的阵容配备对于杨充分发挥自身的威力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去年同曦的国内球员特别是内线球员们普遍比较爱投三分球,也由此为杨提供了不错的场上空间。上赛季同曦场均投出31次三分球,位列全联盟第三位。
而且哈达迪、亚布赛莱、郭一飞、孙思尧等主要内线都拥有三分射程,这使得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突破时的速度优势,从而增加自己的得分产量。相比之下,北控的球场空间则相对比较拥堵,上赛季全队的三分出手数只排在联盟第16位。从人员上说,北控外线缺乏足够多的稳定投篮点,内线也是比较传统的“双塔”组合,王少杰和孙桐林都没有足够可靠的三分球,能够拉到外线的新援俞长栋也需要在篮下进攻的球权。终于明白为什么约瑟夫杨在北控表现下滑,看完分析,豁然开朗。换句话说,北控时期的杨在向篮下突破的过程中会遭到更严密的阻拦,很多原本可以得分的回合需要被迫将球传出或者高难度强投,而这也势必对他原有的比赛节奏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