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幸福的一天从劳动开始

美好幸福的一天从劳动开始
—从校园卫生打扫浅谈劳动教育中的幸福
龚德涛
旬阳县阳光学校 校长
“上班签到——与学生同进早餐——带领师生打扫校园清洁区卫生……”这似乎成为我在阳光学校一日生活的常态和习惯,特别是每天打扫清洁区卫生这件看似平凡的劳动,却成为开启我一天幸福工作的美好开始。
按理说作为校长,如果在普通学校我可以安排教师打扫各自清洁区,也可以指示安排学生打扫,自己做好监督或者指导即可,更没有必要亲力亲为。然而在我们特殊教育学校,作为校长并兼职学生生活课教师的我却不能不亲力亲为。
由于学生各方面残疾的原因,这些孩子大多数从小在家里根本没有接触家务劳动的机会,更缺乏家长对孩子劳动教育的有效引导,基本的劳动技能非常薄弱,因此学生进入特教学校后劳动教育得从零开始教起。
就拿扫地来说,许多学生年龄都十几岁了,然而扫地这项简单的劳动技能的掌握还不如幼儿园的小朋友的水平。大部分的智障学生根本不会扫地,有的甚至不愿意扫地。还有智障学生扫地时不专注、似乎看不到地面上的垃圾,东扫扫西扫扫,就是扫不到点子上去。拿着笤帚满地跑,前面倒垃圾,身后面丢垃圾,有些学生怎么也无法独立把垃圾扫进铲子上去……因此在特教学校,校园清洁区的打扫大部分都是由老师来完成。
每学年学校分管卫生校长在划分清洁区时我都会主动认领一个清洁区域,作为培智学校生活适应学科的一名教师,对智障学生的扫地这一劳动技能培养我看在眼里,更思考在心里。我不是把扫地当做自己教学以外的额外工作负担和任务,而是把它作为自己的生活适应学科的教学“试验田”。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每天自觉打扫清洁区,我觉得老师带领这些智障学生一起参与校园卫生打扫,不仅仅是一日生活常规和习惯,更是校园中的生活教学实践,只有在生活中的教学才是培智学校的学生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所以每天的打扫清洁区的时间,我不用别人提醒和吩咐,不论天晴下雨,不论学校当天有无上级领导检查,每天早餐后我都会自觉的带上笤帚和铲子开始我美好的一天。
这样做其实目的很简单,不仅仅是给全校师生带好头,做好表率,更是在体验自己的一种劳动教育幸福。每天吃完早餐劳动一下,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何况自己是把扫地当做生活课堂,岂能随便应付?岂能想扫才扫?
有时候我一人拿着笤帚在偌大的校园独自清扫时,因为总有个别老师每天不自觉、不主动打扫清洁区卫生,于是看到的同事半开玩笑的说:“校长别扫了,你再扫的认真,有些老师还是看不到你扫,你也引领和感动不了那些老师,说不定还有老师认为你是校长你多扫是应该的呢!”有时候还偶尔遇到学生家长来校看到我扫地后也跟我开玩笑:“校长咋亲自扫地?为啥不让学生来扫?”……我也无语只能一笑而过。
其实我从没有想过,扫地让老师去看或者让学生独立去扫,扫地就是我吃完早餐后的一种无意识的自觉,唯心的说天知地知己知即可,唯物的说我是党员我带头我多干是本职。我也从来没有奢望让本来残疾的学生替我完成劳动任务!我坚信即便是老师没有看到,总会有学生看到,哪怕学生只在旁边看没有动手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劳动熏陶和感染教育。
相信学生在这种日复一日教育环境中一定会逐步学会拿笤帚、扫地面、铲垃圾、倒垃圾等基本的劳动技能,也相信在潜移默化的教育感染中使学生一并懂得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养成校园里不乱丢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是学校劳动教育的硬指标。作为特教学校,劳动教育尤为重要,《意见》也明确指出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对于培智学生来说,要通过学校劳动教育的引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进而摒弃不劳而获的思想,逐步形成珍惜劳动成果和养成自强不息劳动品质。
学校的劳动教育对于残疾学生将来适应生活,融入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无疑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作为培智学生的生活引路人,我们每一位特教老师都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通过在学校九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中,逐步形成一定的生活技能,特别是劳动技能,但愿学校里更多的老师能和我一样,用劳动开启我们美好幸福的一天,也为残疾学生的人生出彩奉献我们特教人应有的智慧和汗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