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很多人认为原版西游中“附录”并不存在,而是后人编撰的?
(博士论西游第七六四讲,选自《西游谜中谜》(594)第十章――太宗年号之谜)
在上一讲中,我们提到,如果将“附录”删除,仅凭书中零星的记载,不仅唐僧身世的内容过于简单,并且还与《西游记》的创作手法不相吻合,因此,不管“附录”是作者创作,抑或是他人所为,其存在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既然“附录”的位置如此重要,但是,为什么很多研究者却认为原版西游中“附录”并不存在,而是后人编撰加上的呢?本人认为,在现存的几个《西游记》版本中,不同版本中唐僧身世故事不一致,以及同一版本中相关内容存在矛盾,这是形成上述观点的主要原因:
在世德堂版本的唐僧身世叙事诗中,提到了几个重要的内容:一是“出身命犯落江星,顺水随波逐浪泱”,提到唐僧出生后曾在江中漂流;二是“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提到一个法名为迁安的和尚收养了唐僧;三是“小字江流古佛儿,法名唤做陈玄奘”,提到唐僧的法名为玄奘,但在该诗中并未提到水贼和其母亲的名字。
而在朱鼎臣版本的第四卷中,对于上述重要内容,其叙述则有所不同:一是南极星君化为一个和尚,将刚生的小唐僧带走,唐僧并未在江中漂流;二是收养小唐僧的金山寺和尚,其法名为法明,而不是迁安;三是法明和尚为唐僧取的法名为三藏,而不是玄奘,并且提到水贼的名字叫做刘洪,其母名字为满堂娇。
在的汪象旭版本中,相关内容则是更加不同:一是唐僧出生后被其母亲缚在木板之上,抛入江中,顺水漂流;二是收养小唐僧的金山寺和尚,其法名为法明,而不是迁安;三是法明和尚为唐僧取的法名为玄奘,三藏之名是后来太宗皇帝所赐,同时,也提到了水贼的名字叫做刘洪,其母名字为殷温娇,又称满堂娇。
在上述《西游记》的三个版本中,却都有唐僧身世的叙述诗,其中,世德堂本和汪象旭本的文字没有任何差别,朱鼎臣本中除了收养唐僧的和尚名为法明外,其他内容也与另外两个版本完全相同。
通过三个版本相关内容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其一,世德堂本仅有唐僧身世的叙事诗,而没有相关内容的详细记载,从而没有出现明显的矛盾;二是朱鼎臣本中小唐僧并未顺江漂流,而是南极星君化为和尚将其带出险境,这与该版本的唐僧身世叙事诗中提到的“顺水随波逐浪泱”不一致;三是汪象旭本中收养小唐僧的是法明和尚,与该版本的唐僧身世叙事诗提到的“迁安和尚将他养”不一致。
根据以上内容比对的结果来看,大部分《西游记》研究者认为,汪象旭版的唐僧身世叙事诗取自世德堂版,而该版本的“附录”则是修改自朱鼎臣版的第四卷。按照这一说法,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原版西游中并不存在“附录”,该部分内容是后人编撰的,“好事者”不是别人,就是自称看到“古本西游”的汪象旭!
如果“附录”真的不存在,我们按照生活常理推断,唐僧出生之时与其长大取经之年,肯定就不会都是“贞观十三年”,太宗年号矛盾也就不存在,更没有研究的必要了!不过,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还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