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内蒙古|王振玲:甜玉米
原创作者:王振玲|内蒙古阿拉善盟
甜 玉 米
听人说“胃是有记忆的”,的确如此,每个人的饮食习惯、饮食爱好很难改变。正如南方人爱吃米、北方人爱吃面就是因为从小就这样吃,所以胃就记住了这个味道,打小记住的东西是很难忘掉的,胃更是如此。我从小就爱吃玉米,每到夏天从玉米上市吃的玉米下市。小的时候主食是玉米,零食也是玉米,现在好了,主食是玉米、零食是玉米、减肥健康食品还是玉米,在家里吃玉米,出差、旅游的时候看见卖玉米的就走不动了,一定要买一个根尝一尝当地的玉米。有个发小多年不见,搂着我的肩对我说,你小的时候啃着玉米抱着书的样子还在我的眼前。玉米的种类挺多的,单饭煮着吃的就有水果玉米、黏玉米两种。南方人喜欢吃水果玉米,黄籽,不黏、不糯,煲汤、炖菜,也煮着吃,咬在嘴里脆脆的、噗哧噗哧,像吃水果。黏玉米也有人叫甜玉米,有白籽的也有黄籽的,不管白籽还是黄籽好吃的玉米定是又黏、又糯、又甜还有股子清香的味道。早晨出去遛弯儿,小区门口看见一个三轮车在卖玉米,皮子绿莹莹的,圆头包穗,应该不错。犹豫之间卖玉米的开口了,我的玉米你吃去吧,保证吃了还想吃,我笑了,望了他一眼,身材高挑,带个眼镜儿,皮肤黝黑,有70岁的样子。你这是哪里的玉米,他说本地的,自家种的,鹿卷山的,10块钱六根。看着他自信的样子心想买点偿偿呗,老头麻利地帮我去根剥皮装好。旁边有个老太太伸过了扫码卡,老太太个子不高,微胖,与老头年龄相仿,皮肤黝黑,沉静安详,老式的花头巾包住了半个脸。我心里乐了,这老两口配合得挺好。回家煮了地确好吃,玉米冷水入锅,锅开以后满屋都是清香的玉米味道,于是我就恋上了这家的玉米。后来每天早晨遛弯儿的时候我都要看看老头老太太出摊了没有,但是再也没见。这天我去菜市场买玉米,买好了往出走,在路口见到了老头老太太,我说你怎么不去小区门口了,他说不用走那么远就卖完了,我又掏了10块钱,挑了六根玉米,老头给我剥好装好,老太太很自然的将扫码卡递到我都跟前,我想笑,看样子家里老太太管钱。后来我跟老公好几次去市场门口买他家玉米都没有出摊儿,问了旁边的人才说,老两口最近没出来,还告诉我与他是邻居,他家玉米种得不多,上的羊粪,怪不得好吃。今天是礼拜天,我想他们也许会出摊儿,在市场门口真的看到了他们,三轮车上摆着不多的玉米,老头站在车前招呼着买玉米的人,老太太在三轮车的旁边,坐在小板凳上,前面摆了点儿西红柿、辣子、茄子、小葱,一看就是自家种的,老太太依然包着老式的花头巾。我挑了六根玉米,老头给我拨好装袋,老太太又将扫码卡伸到了我的面前。看着这对老夫妇,我突然生出来一种莫名其妙的感动。看他们也不像是卖菜为生,因为车上从来不是满满的而是随意的放点时令的蔬菜,这点蔬菜根本用不了两个人一起出摊,看穿戴更不像是缺吃少穿的,老头带着眼睛,腰上挎着一个装手机的腰包,好像我老爸也有一个怪时髦的。老太太慈祥平静根本不是为了收钱才出摊儿的,而且当老太太扫码收钱的时候,老头用那么平和温暖的眼光望着自己的老伴,相互配合又是那么的默契。是什么让这对老夫妇卖菜的时候还要相依相伴的呢?回到家里将玉米放到锅里煮上,伴着玉米的香味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哎,我无法走进他们的生活,更没必要探究人家的生活,反正瞬间给我的美好就已经足够了,他们这种老来相伴的平和、从容、自然已经感动了我。他们肯定是在几十年的岁月里,共同面对一切,共同经历所有,因此老天已经将他们的胳膊、腿长到了一起,长的就像连体婴一样不能分开,分开定要扯皮断筋。今天是七夕,传统的情人节,我将这样的平凡、这样的相伴送给大家,愿我们珍惜这种平凡的相伴,因为我知道这样的相伴看似平凡并非每个人想要就有,牛郎织女便是。
作者简介王振玲(笔名),阿拉善人,文学爱好者,曾是一名金融工作者,现已退休。之前文学给金融让步,爱好给工作让步,现在没有金融、没有工作,只有文学、只有爱好。
联系编辑投稿请扫描二维码1524883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