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学院焦晨:深度学习视野下教学设计的再思考

01

深度学习的说明

深度学习理论最早起源于人工神经网络领域的研究,多是运用在人工智能或者计算机领域。而近年来,从学习科学的视角下研究深度学习的理论及实践,又将学习的目标聚焦在培养学习者深度高效学习的能力,其核心是发展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

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存在很大的差别,以下从动机、目标、知识结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迁移能力、元认知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说明(戴歆紫,王祖浩,2017),如图1所示。具体来说,深度学习是学习者以高级思维的发展、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至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方式。而浅层学习则是一种被动的、机械式的、记忆性的学习方式,只是把信息作为孤立的、不相关的事实来被动接受、简单重复和机械记忆,忽视对知识的深层加工、深度理解和长期保持,更无法实现知识建构、迁移应用及真实情景中的复杂问题解决。

图1 深层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区别

同时,深度学习在目标、结果、策略以及过程维度分别具有不同的特征(谭爽,2019)。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提高认知加工水平,并且在场景中对于所学知识能够进行有效的迁移。在策略维度上,注重多角度、全方位,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关注学生。在过程中,学生一旦进入了深度学习的状态,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全身心的投入,真正的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本质上看,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探究式的、理解性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掌握非结构化的深层知识并进行批判性的高阶思维、主动的知识建构、有效的迁移应用及真实问题的解决,进而实现元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阶能力的发展。
图2 深层学习不同维度的特征

02

教学设计

因此,在深度学习的视野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首先需要进行深度学习目标的分析。深度学习需要学生掌握核心的课业内容,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多学科知识的融合,需要利用批判性的思维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注重知识学习的批判性理解。同时,合作与有效沟通也是非常关键的,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重视学习的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并且端正学术心态。

基于确定的学习目标,需要思考通过什么样的形式、策略可以达成目标。通过查阅资料和多次的实践,发现给学习赋权、情境化教学、力求真实的教学案例(不断提供一线幼儿园实践机会),从学校这样单一的小群体延伸到社区、延伸到园所,乃至延伸到大社会群体里面、给予学生定制化的学习方式,并且使用技术媒介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辅助。通过这6种核心的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去掌握深度学习的目标,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

在深度学习目标和策略的基础上,通过《五大领域教学法》这门课程的学习,不断提出“关于幼儿园我们可以做什么、如何让学生把所学理论和幼儿园一线联动”等问题,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思考与学习。

图3 深度学习的关键目标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和课程深度学习的关键目标,《五大领域教学法》搭建了真实的学习探究项目,让学生走出校园,广泛的与社区进行合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课程的学习目标。

首先,为了搭建起学生与前序课程之间的学习联系,《五大领域教学法》与其前置课程《教育学》一起进行学习项目设计,共同搭建了“模拟建园”的项目,以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换,让学生深入一线幼儿园进行现状调研。在为期一个学年的“模型建园”项目中,上半学期学生主要通过查阅网络资料以及在见习中实践观察,进行课程体系的梳理和课程设计元素收集与整理。在下半学期,进入具体的实施环节,课上老师会以不同的课程模块来辅助项目的开展,课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并通过大三和大二的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朋辈互助,共同完成模拟建园的项目构建,继而通过启动会、双选会等层层环节,最终在学院每年6月底举办的夏季学术季进行项目的成果展示和交流。

图4 搭建项目实践

教师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只是起到了一个鹰架的作用,去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学生需要不断的去思考、迭代和完善,因为他们自己知道想要做什么。通过学习项目,激发学生充足的学习内在驱动力,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自主地从浅层学习延伸到深度学习与思考中。

在深度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对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五大领域教学法》进行了全新的教学方案设计。在课前,依托TronClass及UMU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课程框架、课程公告的展示,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通过线上资源的学习,激活先前的学习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组织群组的讨论,并预留时间让学生反馈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时课程组的3或4名教师会同时在课堂中对学习小组进行辅导,同时组和组之间也会进行拼图教学,给予学生充分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在课后,针对课堂研讨与活动以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以巩固本节课程的重点内容。

图5《五大领域教学法》的混合式课程设计

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考评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除了自评、他评、老师评价之外,还有小组的组内评价,以及小组和小组之间的互评。如果某个同学在这个项目里面没有做到应有的贡献,组长有权利打低分。通过这样分数和考评的机制,可以督促每一个小组的成员更好的参与到项目中,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是一个监督员,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去学习。

同时,无论是课中,还是课下的项目实践,都用了大量的评价量表。一方面是为了让老师都可以同样的评价标准去评价不同的班级的学生,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知道在这个项目过程中不足,依据评价量表的指标,更好的去完善项目。

03

课程迭代

《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改革。在2013年以前,《五大领域教学法》这门课程实行分科教学;而从2013-2014年开始,尝试进行相近领域的整合,如把社会和语言进行合并,把健康和科学进合并,艺术还是单独的模块,但这样的整合其实是一种浅层的整合,因此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之间依然存在许多交叉的部分。为了解决这样的交叉重复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尝试把各学科的老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由团队中的每个老师去讲授自己学科模块的核心内容,从而共同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同一门课程的教授。在此基础上,学前教育专业从2015年开始进行了多元化教学的探索,除了校内教师的团队化教学,还尝试引入一线的名师,并且依托本土的课程建设以及国际前沿的一些课程,课程内容向生活化、整合化发展,教学由集体教育到强调交往、沟通、合作与对话。

图6 课程设计迭代

此外,在对课程设计进行迭代的基础上,课程团队教师也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实现了《五大领域教学法》的主题模块设计。在授课方式上,也从单一的“线下”课程转变成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课程。

图7 课程内容迭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