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学院焦晨:深度学习视野下教学设计的再思考
01
深度学习的说明
深度学习理论最早起源于人工神经网络领域的研究,多是运用在人工智能或者计算机领域。而近年来,从学习科学的视角下研究深度学习的理论及实践,又将学习的目标聚焦在培养学习者深度高效学习的能力,其核心是发展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
图1 深层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区别
02
教学设计
因此,在深度学习的视野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首先需要进行深度学习目标的分析。深度学习需要学生掌握核心的课业内容,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多学科知识的融合,需要利用批判性的思维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注重知识学习的批判性理解。同时,合作与有效沟通也是非常关键的,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重视学习的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并且端正学术心态。
基于确定的学习目标,需要思考通过什么样的形式、策略可以达成目标。通过查阅资料和多次的实践,发现给学习赋权、情境化教学、力求真实的教学案例(不断提供一线幼儿园实践机会),从学校这样单一的小群体延伸到社区、延伸到园所,乃至延伸到大社会群体里面、给予学生定制化的学习方式,并且使用技术媒介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辅助。通过这6种核心的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去掌握深度学习的目标,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
图3 深度学习的关键目标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和课程深度学习的关键目标,《五大领域教学法》搭建了真实的学习探究项目,让学生走出校园,广泛的与社区进行合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课程的学习目标。
首先,为了搭建起学生与前序课程之间的学习联系,《五大领域教学法》与其前置课程《教育学》一起进行学习项目设计,共同搭建了“模拟建园”的项目,以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换,让学生深入一线幼儿园进行现状调研。在为期一个学年的“模型建园”项目中,上半学期学生主要通过查阅网络资料以及在见习中实践观察,进行课程体系的梳理和课程设计元素收集与整理。在下半学期,进入具体的实施环节,课上老师会以不同的课程模块来辅助项目的开展,课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并通过大三和大二的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朋辈互助,共同完成模拟建园的项目构建,继而通过启动会、双选会等层层环节,最终在学院每年6月底举办的夏季学术季进行项目的成果展示和交流。
图4 搭建项目实践
教师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只是起到了一个鹰架的作用,去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学生需要不断的去思考、迭代和完善,因为他们自己知道想要做什么。通过学习项目,激发学生充足的学习内在驱动力,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自主地从浅层学习延伸到深度学习与思考中。
在深度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对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五大领域教学法》进行了全新的教学方案设计。在课前,依托TronClass及UMU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课程框架、课程公告的展示,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通过线上资源的学习,激活先前的学习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组织群组的讨论,并预留时间让学生反馈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时课程组的3或4名教师会同时在课堂中对学习小组进行辅导,同时组和组之间也会进行拼图教学,给予学生充分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在课后,针对课堂研讨与活动以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以巩固本节课程的重点内容。
图5《五大领域教学法》的混合式课程设计
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考评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除了自评、他评、老师评价之外,还有小组的组内评价,以及小组和小组之间的互评。如果某个同学在这个项目里面没有做到应有的贡献,组长有权利打低分。通过这样分数和考评的机制,可以督促每一个小组的成员更好的参与到项目中,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是一个监督员,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去学习。
03
课程迭代
图6 课程设计迭代
此外,在对课程设计进行迭代的基础上,课程团队教师也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实现了《五大领域教学法》的主题模块设计。在授课方式上,也从单一的“线下”课程转变成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课程。
图7 课程内容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