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为茶色”竟然是运动性横纹肌溶解,如何避免运动过度
俗话说:“美不美看大腿”。夏季是一个显身材的好时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夏季是运动健将锻炼最好的季节,女性为了显示自己的小蛮腰,男士为了彰显自己肌肉块,都在进行减脂和增肌运动,但是运动需适度,过度很有可能会发生“茶色尿”或“酱油色尿”,同时表现腰、腿痛、乏力,心前区不适等症状,这就提示运动过度,可能发生运动性横纹肌溶解,需要及时就医,否则,小命难保。
(来源:腾讯视频)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定义
横纹肌溶解征(RM)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骨骼肌破坏,从而引起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释放入到血液,引起的生化紊乱及脏器功能损伤的综合征,同时引起高钾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若平时较少锻炼,却突然长时间剧烈运动,就容易诱发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典型症状为“肌肉无力、肌肉疼痛、茶色尿”三联症。此外,还会出现全身不适、乏力、发热等。
横纹肌又称骨骼肌,就是人们平时所能看到的肌肉。人们在运动的时候,肌肉需要充分的氧气供给,当氧气供给不充分时,骨骼肌就会被破坏,造成细胞膜破裂,肌红蛋白就会穿过细胞膜进入到血液中,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产生。当肌红蛋白进入到血液后,会在肾小管中形成结晶,影响肾脏功能,如果没有及时就诊治疗,部分横纹肌溶解症患者还可能出现急性肾衰竭、高钾血症等,危及生命。
哪些是横纹肌的高危因素?
总体来看,横纹肌溶解征的病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创伤,剧烈运动,长期压迫导致缺血性损伤,低磷血症,药物,感染,低钾血症,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异常如甲减或甲亢,体温过低和过高。
其中,运动性横纹肌溶解征患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多见于平常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弱,或在身体不适情况下进行短时间高强度的剧烈运动者。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表现
1、肌肉症状包括:肌肉肿胀、疼痛、乏力和僵硬,严重者可出现受累肌群的瘫痪;最常累及腓肠肌、大腿及下背部。
2、亦可有发热、全身乏力。
3、尿液可呈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
本病大约30%会出现急性肾衰竭,当发生急性肾衰竭时,可出现少尿、无尿及肾衰竭的表现。
严重者可能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死亡率高。一部分人也会出现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发热、恶心、呕吐等。
横纹肌溶解对肾功能有何影响
严重横纹肌溶解患者具有急性肾损伤(AKI),尚无单一因素可准确预测AKI的发生,包括血清CK,肌酐,钾,钙或肌红蛋白尿。横纹肌溶解肾损伤的主要机制为:大量肌红蛋白进入血液循环,当尿肌红蛋白排泄量超过100-300mg/dL时,可出现肌红蛋白尿,导致管型形成和铁沉积在近端小管,继而阻塞肾小管,引起近端肾小管细胞损伤。另外,肌肉损失坏死后大量液体进入第三间隙,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亦是引发急性肾小管损伤和AKI的重要因素。
相关辅助检查
1、血清酶学检测
肌酸激酶(CK)是反映肌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但非特异,比肌红蛋白更好地反映肌肉损伤的程度,不仅用于诊断,还可以反映预后。
CK在发生肌肉损伤后12小时内开始升高,12-36小时内达到高峰,之后每天下降约40%,如下降速度缓慢则提示可能存在进行性的肌肉损伤或肌间隙综合征。
CK超过正常峰值5倍以上对横纹肌溶解有诊断意义,尤其是CK-MM同工酶增高的患者。
▼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是最可靠、最敏感的指标
★ CK﹥1000U/L, 提示肌肉损伤
★ CK﹥20000U/L,出现肌红蛋白尿
心肌、骨骼肌和脑中均存在CK,为进一步鉴别CK的来源,常做其同工酶分析,正常人CK-MB/CK<1%,当其比值介于1%-3%提示为骨骼肌受损。
其它能反映肌肉损伤的血清酶:
AST/ALT>3
CK/AST>20
LDH/HBDH(α-羟丁酸脱氢酶)=1.6-2.5
2、血尿肌红蛋白
血肌红蛋白阳性率为50%
▼肌红蛋白﹥0.5-1.5mg/dl时,开始从肾脏滤出,出现肌红蛋白尿
▼肌红蛋白尿时显微镜检无RBC,而尿隐血试验阳性
▼肌红蛋白在肝中代谢较快,且代谢率难以预测,血中或尿液中肌红蛋白检测敏感性不高
正常情况下,血清肌红蛋白含量很少。当大量肌肉组织破坏时,肌红蛋白从细胞中释放入血并从肾脏滤过,使血、尿肌红蛋白浓度明显升高,出现深红棕色的肌红蛋白尿,尿隐血试验阳性而镜检可无明显红细胞,尿沉渣检查可见棕色色素管型和肾小管上皮细胞。
3、 肾功能异常
◆ RM相关AKI中肌酐上升速度比其他类型AKI快
◆ 血尿素氮/肌酐比率低
正常情况下血尿素氮与肌酐的比例约为10:1,
横纹肌溶解时会降至6:1或更低。
4、 内环境紊乱
◆ 高钾血症、高磷酸血症、低钙血症
◆ 代谢性酸中毒、乳酸酸中毒
◆ 低容量性休克
5、血小板减少或DIC
◆ PLT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
◆ PT、APTT延长
治疗原则及措施
治疗原则:及时、积极地补液、充分水化,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的稳定,清除对机体有害的物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时行血液滤过、血液透析等肾脏替代、器官支持治疗。
1、补液治疗:尽早、尽快补液是横纹肌溶解症最重要的治疗。
开始以等渗盐水为主,容量不足的病人可以1L/h的速度输入,液体复苏后给予一定量低渗葡萄糖盐水,保持足够的尿量(300mL/h)。
同时可用适量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促进肌红蛋白和代谢废物从尿中排出,也可用少量甘露醇利尿并减轻受损肌肉的肿胀。
2、纠正电解质紊乱
(1)高钾血症:积极处理
拮抗钾的毒性:葡萄糖酸钙静脉推注
促进钾的转移:葡萄糖、胰岛素促进钾转移到细胞内
增加钾的排泄:阳离子交换树脂聚苯乙烯磺酸钠口服,
利尿,如无尿积极透析清除血钾
减少钾的摄入:避免输陈旧血、减少饮食钾
(2)低钙血症:一般不需特殊处理,除非出现低钙症状
3、血液净化治疗
血液净化治疗不仅是肾衰竭的替代治疗,同时也是心、肺等重要器官的支持治疗。
持续性的血液滤过,不仅可以清除尿素、肌酐等代谢废物和多余的钾离子,还可以清除肌红蛋白、炎症因子等有害物质,有助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如何判断运动量过大
1、运动后马上感觉头晕、呼吸困难、定向力障碍、精神恍惚、心脏跳动快和脱水。
2、训练情绪下降,出现容易激动或抑郁。
3、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
4、受伤和肌肉疼痛的次数增加。
5、早上起床时脉搏升高。
6、食欲减退。
7、精神萎靡、嗜睡,缺乏耐久力。
8、频繁生病。
9、在下次训练前肌肉仍感觉疲劳。
如何预防横纹肌溶解
1. 加强日常身体锻炼,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有度,避免长时间不间断的剧烈运动。
2. 运动强度须循序渐进,不要一蹴而就。横纹肌快速伸缩运动如爬山、俯卧撑、蛙跳、深蹲等,过于剧烈,发生横纹肌损伤甚至溶解、肾功能衰竭等几率更高。
3. 在运动、训练前、中及后期应多饮用电解质及维生素饮料,鼓励少量多次饮水,避免出现脱水的情况,避免过多无氧运动。
4. 活动或训练要量力而行,慢慢增加运动量,包括训练时间、强度、耐热能力等,感觉身体明显不适时一定要及时停止。
5.在阳光直射、炎热潮湿的夏季应适当减少运动时间和运动量。
6.如果运动后出现了肌肉疼痛、乏力、肌肉痉挛、肌肉肿胀触痛、或伴有恶心、全身不适,少尿,尿色加深等症状,要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7.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肾脏血液供应,因此,运动时,应避免服用NSAIDs。除NSAID外,其他可导致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的危险因素有酒精、肌酸、咖啡因和部分麻醉药,也应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