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程砚秋(4)

程师对于京剧表演艺术,始终是高标准、严要求;而且谦虚谨慎,博采各种地方戏以至西洋歌舞之长,加以融会贯通、发展创新,从而逐渐形成一种趋于圆熟、更为凝炼而富有独特风格的程派艺术。

我向他求教期间,凡我要演某戏以前,程师总是在前一个星期左右为我作一次示范演出,让我观摩学习,然后再到他家里详细地对我进行指导。这样不仅满足了广大观众的欣赏要求,而且有助于我的成长。我拜师后不久,首次在长安戏院公演全部《朱痕记》,所有配角除老生由王文源饰朱春登外,余皆程剧团人员。前场为中华戏校'四块玉'之一的白玉薇和名小生高维廉演的《挑帘裁衣》。演出之前,程师在长安戏院给我作了示范演出,在家里对全剧的唱、念、做也都一一作了详细的指导。'逼嫁'一折中的一段念白;'婶娘你此言差矣,想我丈夫去世未久……'他坐在沙发上教我念一遍,我在一旁学一遍,总不合乎他的要求,他丝毫没有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一直耐心地教了我二十多遍,最后他才感到达标了。我当时穿的一件呢子夹袍,里面的衬衣全都湿透了。对'磨房'一折中的水袖、身段,也同样是教给我十多次。我当时对他这种严肃认真、诲人不倦的精神,深为感动。事后我想,是不是以后每学一出戏,他全是这样的一招一式、一字一腔地教给我呢?以后经过多次实践,他始终如一。有一次他受北京市商会之请,为北京市贫民冬赈义演两天,他要我参加。我听了有些胆怯。我说:'我怎么能和您同台呐:'他反问我:'怎么就不行呢?'琴师周昌华、任志林从旁插言说:'先生叫你唱就唱吧!'我问他:'我唱什么?'程师说:'《骂殿》。'我只好认命。决定在第 一天他演《玉堂春》,我在前场和王少楼合演《骂殿》。第二天程师演《青霜剑》。演出前在他家里,他为我重说了身段,还叫我给他通唱一遍。演出之日,我上场以后,他化好了装,站 在侧幕里整整看我一出。我回到后台,万子和说:'你们先生对你可真下心啊!整整看了你一整出。' 使我感动最深的是,1939年冬天,朱桂芳(言慧珠的老师,著名武旦)约我同言慧珠合作演出,我演全部《青霜剑》,前场言慧珠、詹世辅合演《小放牛》。那时师祖母托太夫人患食道癌正在病重期间,程师每日亲侍饮食于病榻之侧,就在那 种非常的情况下,他仍然在我演出前,为我在长安戏院作了示范演出,并且在家里照旧给我说唱腔、念白、身段、表情。演 出那天,程师还陪着余叔岩、于非?、李适可前往观看。他这种关怀,深深地刻印在我心里,终生难忘。

有人说:程师太'独',他的私房戏从不肯传给别人。其实程师并不那么'独',他把《荒山泪》、《青霜剑》、《春闺梦》、《朱痕记》、《锁麟囊》的本子就传给了我。特别是在1940年初夏,万子和邀我同金少山、陈少霖合演《二进宫》于新新戏院,事先我向程师请示时,程师说:'可以锻炼锻炼,见见世面,你唱过这戏吗?'我说:'我曾和王泉奎、石鸿林在长安唱过。'他说:'你唱的是那个三套辙口的吧?'我听了很奇怪,心想:《二进宫》的唱词不全是一样吗?程师说:'我这里有个本子,是江阳辙到底的,你拿去先和周先生(指我的琴师周昌泰)研究研究,然后来找我。'说罢,他便从他书柜里取出这个本子交给了我,我翻开一看,确实与众不同。我拿着这个本子去找周先生,周看了说:'你们先生对你真是另眼看待啊!'我和周先生研究好,唱给程师听,他很满意。演出的那天,他和师母到场观看。这说明他对私房戏的传授,是看对象决定的。但是他最厌恶、蔑视的是不经过他的同意,把他的剧本偷传给别人,或是在他演出时,带人到剧场抄袭他的唱词、念白、唱腔、身段。当他演出时,只要听说有人来偷他的戏来了,他立即把琴师找来,在后台临时把些主要唱腔进行变动,让唱腔一次一个样子,叫来抄袭的那些人摸不准,学不去。这种针锋相对的做法,也够绝的。

程师并不要求他的学生非演他的戏、走他的路不可。我拜师以后,翁偶虹为我写了一本《骂锦袍》 (老戏'十骂'之一)。当我接受这个剧本的时候,在思想上觉得我刚刚拜过老 师,传统戏还没学好,老师的本戏只学了一两出,就排新戏,这不是离经叛道、不尊重程师吗?也会遭到别人非议的。但又不好辜负翁先生的美意。在储金鹏的帮助下,我硬着头皮向程 师坦率地说明自己的思想,把戏本送给他审阅。程师说:'我自己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时代在前进,艺术在发展,做学生的总要走老师没有走过的路,演老师没有演过的戏,这算什么 离经叛道啊!你不要瞎想,我不会怪罪你的。你把剧本留下我看看,然后再请翁先生给你排。'相隔数日,他把剧本还给我说:'这戏不错,请翁先生给排吧!'他还为我说了些富有表现力的身段动作,还告诉我,要注意挖掘钱玉怜(《骂锦袍》中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把握住她感情上变化的层次。在我上演时,他还在为我印的唱词上亲笔题了'骂锦袍'三个字。 程师从不以自己功成名就、程腔风靡南北而骄傲自满,放弃他在艺术上、功力上的追求。在他排练《锁麟囊》时,我亲眼看到他光练身段,就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达到一丝不苟, 自己满意了,方才公演。他研究唱腔时,在西皮原板里加垛板,二六里插哭头。研究好以后,并不自以为是,还亲自到王瑶卿老先生家去求教。一进门,他还是从前在王家学戏时的老样子,一声不响地坐在一旁,直等闲人走净,才和王老研究,直到深夜;有时到天明才离开王家,从大马神庙步行到西四牌楼报子胡同自己家里。我曾经陪他去过三四次。有一次王老坐 在烟榻上,绘声绘色地讲程师早年勤奋学习的事: '当初你们先生学戏,别人真比不了,每天用功不辍。他排《文姬归汉》的时候,胡笳十八拍原词,用二黄三眼入谱,可以说是匠心别运,开空前未有之先例,我实在是费了不少劲儿,当然是很难学的;可是他在未十分纯熟的时候,自己琢磨,有时找不到这个人了,不知他到哪儿去了,大家到处找他,发现他在厕所里,或者是在很僻静的角落里,自己拍着板,小声地唱着。有人问他为什么在这里唱,他说这里没有人打搅他。他这份用功劲儿,我没有见过第二份。他那时住家在北芦草园,后来搬到西河沿排子胡同,到我这里来,必须经过八大胡同一带(过去妓院多开设在这一带)。罗瘿公告诉他,要绕道走,由煤市街进大马神庙东口。他很听话,每天多走一里多路,从不更改。不是我现在夸他,唱旦角的,讲究戏的身份(就是规矩)真得数他。' 程师对艺术的探索、创新,并非专囿于皮黄一隅,昆、汉、弋、川、秦、晋、豫、越,各种地方戏,他都去观摩、研究、探讨,从中吸取营养,揉进他的唱腔和表演艺术里。我曾 经陪他在华北戏院看过喜彩莲的《人面桃花》,在开明戏院看过丁果仙的《游龟山》、《牧羊圈》,在庆乐戏院看过白家麟等人演的彩头戏(有布景装置)《八仙得道》;解放后,全国第一次会演时,在吉祥看过常香玉的《木兰从军》。他对这些表演艺术家,都非常赞赏。他看丁果仙演的《牧羊圈》,在剧中人赵锦堂跪在席棚中向侯爷朱春登(赵多年失散的丈夫)叙述她的身世时,唱到她丈夫的名字,中军李仁听这贫穷女子喊出侯爷的官讳,走过去就是一刀,朱春登向前拦住时那个身段,与京剧里的动作不同。他对我说:'他的这个动作合乎剧情,比京剧的动作好。'随后便研究改进。他还对我讲过,他唱昆曲得俞振飞很大帮助。他初学昆曲,是向北方昆曲名家乔蕙兰、曹心泉和梅兰芳三位先生学的。《游园惊梦》是梅先生教给他的,第一次演这出戏是1931年,小生是茹富兰,在华乐演的。1930年,俞振飞拜程继先为师后,他便和俞在一起研究昆曲。俞帮他重新整理了《游园惊梦》、《思凡》、《琴挑》,还教给他《贞娥刺虎》、《金山寺水斗》、《断桥》、《打渔藏舟》等。他俩每天在一起,俞吹笛子,他唱。当时他还请名剧作家陈墨香,把《红鬃烈马》中《投军别窑》一折,改为昆曲,由陈作词,俞为之谱曲,颇觉别开生面。原计划在1937年秋,把这戏连同《断桥》、《金山寺水斗》等昆曲戏一齐带到法国演出,还决定由宋德珠扮演青蛇,安排得非常好。不料七七事变爆发,未能成行。

1941年程师排练《锁麟囊》时,有一天,我随他去东华门真光电影院,看美国好莱坞明星麦当娜演的《凤求凰》。他听麦当娜歌唱时,突然拍我大腿说:'这个腔很好听。'散场后,我俩同去东安市场吃涮羊肉,他边吃边琢磨,终于把它揉进《锁麟囊》'团圆'一折。戏中薛湘灵见到丈夫,丈夫看她衣着华丽,产生怀疑,在言语中刺激了她,她对母亲哭诉委屈心情时,一句哭头--'儿的娘啊!'程师把他所欣赏的唱腔就用在这里。他还小声地唱给我听。这是他'洋为中用'的一例。现在很多人知道程师曾经吸取过西洋歌曲的唱腔,用于京剧,但不知其出处。

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时我随他到德胜门内段家老药铺,为王瑶卿老先生买坎离沙;因王老患有寒腿宿疾,每秋必犯,需此药灸之。购得后,我俩小步于什刹后海,时有秋虫织 曲,他停步不前,伫立很久,倾听蛐蛐叫声。我觉得很奇怪,不知他在想什么。片刻,他说:'这小小的虫子,叫起来也富有音乐感。'归家以后,程师又创新腔。《锁麟囊》里很多新腔,都是在那段时间里,他精心揣摩,博采众长,研究创造的。这使我联想到,过去听人说过,谭鑫培生前,在一个冬夜里,独自躺在床上,听到火炉上开水壶沸腾蒸鸣,便颖然有悟,创造新腔。那时听了,觉得有点神,当我亲眼看到程师从秋虫织曲中吸取唱腔的事,才觉得可信了。

他还在舞台灯光方面,吸取了外国的处理方法用于京剧。他说,他赴欧洲考察戏曲时,德国柏林国家剧院里,看过一出戏,剧名叫《无穷生死路》,描写普法战争时,战场上那种 凄惨情景,用暗淡的灯光烘托着,更使人感到气氛凄然。他回国后,很快地在《荒山泪》、《春闺梦》里采用了暗淡灯光,取得很好的效果。

程师的功力不断增进。在40年代初期,他演唱时,可以看到他含茹于口,两唇似颤。有人说他年纪大了,工力衰退,殊不知这是他的独到之处。凡知音者,全知道五音十二律的变 化,一般发之于牙、喉、舌、腭之间,但很少有能够运用到唇的。比如说:'微'的音是'文肥';'归'的音是'孤威';'文'的音是'无痕'……在学昆曲时,必先练口诀,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有用无体,则有声无字,与奏乐差不多,根本谈不上唱,也就不是一位精于度曲的。以唇入律演唱者,我以为在当时只有程师。这是我个人的见解,也算是学程的一点个人体会。

由于程师在艺事上追求、探索,永不停步,所以在他的辛劳成果里可以明显地看出,不论是唱腔、念白、身段以至人物情感复杂变化的细腻表演,都不断深化,艺术上不断升华, 剧高于一剧。 程师以毕生精力,献身于祖国戏剧事业,呕心沥血,直到最后,创造了永存的程派艺术,在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的史册里,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

  • 【转载2】梅兰芳的《穆桂英挂帅》和“移步不换形”说(范梅强)

    私密:[转载1]梅兰芳的<穆桂英挂帅>-     现在一编新戏,编剧就琢磨着怎么讲故事,导演又是主观的按照自己的表现手法去要求演员.唱腔设计的人,更是不顾演员的自身嗓音条件,一味天花乱坠的 ...

  • 谈俞振飞:风流儒雅最堪师

    今年四月,我有幸在沪参加了祝贺俞振飞先生的九十华诞和他从事艺术生涯七十年的纪念活动,并且在研讨会上简略地谈了我对俞老表演艺术的"一家之言".现摘要写成文字,以就正于读者和爱好俞老艺 ...

  • 菊坛旧闻录之程砚秋[下](丁秉燧)

        四.剧艺特色         在本文的第一段"家世与师承"里就曾谈到,程砚秋的嗓音狭窄,有如童子,在十几岁登台的时候唱大路老腔,观众还能原谅他的嗓音,只拿他当孩子.如果成年 ...

  • 刘迎秋:我的老师程砚秋(4)

    我的老师程砚秋(4) 四大名旦合影:梅兰芳(中).尚小云(右).程砚秋(前).荀慧生(左) 程师对于京剧表演艺术,始终是高标准.严要求:而且谦虚谨慎,博采各种地方戏以至西洋歌舞之长,加以融会贯通.发展 ...

  • 刘迎秋:我的老师程砚秋(3)

    我的老师程砚秋(3)      解放后,他亲身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一切是从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的,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长期受人歧视的'戏子'得到了彻底翻身,成为新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他本人又被选为全国人民代 ...

  • 刘迎秋:我的老师程砚秋(2)

    我的老师程砚秋(2)   拜师以后,我和程师朝夕相处五年有余.我从他的生活作风.为人处世.艺术修养和道德品质等各方面,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许多感人事迹,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 程师自己的生活俭朴,却 ...

  • 刘迎秋:我的老师程砚秋(1)

    案:刘迎秋先生(1919年-1998年)生在京城,宦门子弟.1938年入中国大学文学系就读,经李锡之.程佐臣(程砚秋的二兄长)介绍结识程砚秋先生.1939年农历八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前门外泰丰楼举行仪式, ...

  • 我的老师程砚秋(3)

    解放后,他亲身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一切是从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的,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长期受人歧视的'戏子'得到了彻底翻身,成为新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他本人又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会议的代表和政协全国 ...

  • 我的老师程砚秋(2)

    拜师以后,我和程师朝夕相处五年有余.我从他的生活作风.为人处世.艺术修养和道德品质等各方面,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许多感人事迹,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 程师自己的生活俭朴,却对朋友.故旧的困难,慷慨相 ...

  • 我的老师程砚秋(1)

    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我的老师程公御霜,离开我们已经25年了.回顾我追随程师走过的那段路程,他那魁梧的身躯.和蔼可亲的面容,立刻呈现在眼前,使我不禁心潮翻滚.思绪滔滔.正如40年前--1941年初秋的 ...

  • 晚年的精品(记程砚秋老师的《三击掌》和《英台抗婚》)

    我是从三十年代中期,开始迷上程派艺术的.那时我还是刚开始学戏的少年. 记得是:程砚秋老师从欧洲考寮归来,一次在中和园演出<王宝钏>.我买到一个中排座位去看戏.随着锣鼓,外幕慢慢拉开,舞台上 ...

  • 王吟秋:程砚秋老师教我碧玉簪

    <碧玉簪>一剧是程砚秋老师在一九二四演出的剧目.这个戏原先是婺剧的一个著名剧目.当时,由金仲荪先生介绍给罗瘿公先生,建议他把此戏改编为京剧.可惜罗先生只写了前几场,就卧病不起,后半部是由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