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这是一则吕祖感应的故事,宋代的道人道士们,每当听到“回”客、回道人都知道这暗指吕洞宾——民间常说的八仙之一;他也被众多道家人公认为祖师。这是《夷坚志》三十多个有关吕祖的故事之一。
【原文】
平江常熟县僧慈悦,结庵于县北顶山绝巘白龙庙之傍,凡三十馀年。以至诚事龙,得其欢心,有祷必应,邑人甚重之。绍兴三十二年,年七十八矣,忽得蛊病,水浮肤革间,累月不瘳,朝夕呻吟,殆无生意,棺衾皆治办,待尽而已。一客不知从何来,戴碧纱方顶巾,著白苎袍,眉宇轩昂,与常人异。自山下至龙祠礼谒,因历僧舍,见慈悦病,问之曰:“病几何时矣?此乃水肿,吾有药能疗。”悦欣然请其术。命解衣正卧,以爪甲画其腹并脐下,应手水流,溢于榻下,宿肿即消。又探药一饼,如弹丸大,色正黑,戒曰:“宜取商陆根与菉豆同水十碗,煮至沸,去其滓,任意饮之,药尽则病愈矣。兼师寿可至八十五岁。”悦愧谢数四,且询其姓氏乡里,曰:“我回客也,临安人。”又曰:“和尚,如今世上人,识假不识真。”语讫,揖而去。悦如言饮药,味殊甘美,越两日乃尽,病如失去,亦不复知客为何人。后两月,别一客言,来从都下,因观补陀山观音至此。出一卷画赠悦曰:“此我所为者。”即去。既而展视之,乃画薜荔缠结,中覆吕真人象,始知所谓回客者,此云。
平江常熟县(现江苏同名地)僧人慈悦,在县境北部顶山绝高处的白龙庙傍结庵修行,有三十多年了。他以至诚心侍奉庙中龙神,得到龙神的欢心,所以慈悦每次向龙神祷告,必有所应,本县人非常尊重他。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慈悦七十八岁了,他忽然得了蛊病,皮下水肿严重,好几个月都不好,早晚痛苦呻吟,看样子没什么活头了,他的棺材及其中的铺盖都已经备好,周围人就等他咽气了。此时,有个客人不知从什么地方来的,头戴碧纱方顶巾,身穿白苎袍,他眉宇轩昂,跟平常人很不一样。他是从山下来到龙祠礼敬拜谒,正好路过慈悦的僧舍,看见慈悦病的厉害,问他说:“你病了多久了?这是水肿病,我有药能治。”慈悦高兴的请客人给自己施术。客人让慈悦解开衣服仰面正卧,用自己的手指甲划过慈悦的肚子,一直划到脐下,随着他手的划过,慈悦身体里的病水都流下来,流满了床榻下,慈悦身体上的水肿随即消失。客人又摸出一块药饼,有弹丸那么大,颜色是纯黑的,他告诫慈悦说:“你要拿商陆根跟绿豆加上十碗水,煮到水沸,去掉渣滓,任意喝下这个汤水,药汤喝完,你的病就好了。另外,我跟你说,师父你的寿命可到八十五岁。”慈悦很惭愧的连番感谢,又问客人姓氏乡里,客人说:“我姓回,是临安(杭州)人。”又说:“和尚啊,如今世上的人,只认识假的,不认识真的。”说完以后,客人一作揖就走了。慈悦按照客人的叮嘱饮尽药汤,那味道特别甘美,喝了两天才喝完,他的病也都没了,到底也不知道那客人是谁。两个月以后,又来了另外一位客人,他说是从国都(临安)来的,因为要去瞻观普陀山的观音菩萨才路过这里。他拿出一卷画赠给慈悦说:“这是我画的。”说完就走了。慈悦之后展开画轴观看,原来画的是薜荔(木莲)缠结,画的中间是吕真人的肖像。慈悦这才知道,所说的“回客”原来是吕洞宾。【祥宏点评】:这是一则吕祖感应的故事;平江,指现在的苏州;巘yǎn,大山上的小山;苎,由苎麻纺织的麻织品;商陆根,一味中药,有祛痰镇咳的功效;薜荔,植物名,又名凉粉子、木莲;顶山,现有江苏常熟市虞山镇顶山村这样的地名;蛊,由寄生虫(如血吸虫等)引起的臌胀病,又称蛊胀;菉豆,即绿豆;《夷坚志》故事多有讲到吕洞宾常说自己是“回客”、“回道人”,故事提到的两位客人都应是吕祖本人。另外,第二位客人提到了去普(故事写成“补”)陀山拜谒观音,可见宋代的普陀山作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已天下皆知了。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24-吕洞宾,《夷坚志》里的大人物)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