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向“每天开设的1节体育课”要质量

北京市教委1月18日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出台20条具体措施,以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行动方案》提出,开齐开足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小学每周至少5节体育课,初中每周4-5节,高中每周3-5节。(1月19日《劳动午报》)

云南省中考体育成绩以100分计入总分,从2020年秋季学期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意味着体育与语文、数学、英语科目平起平坐。近日,北京市发布《体育行动方案》,出台20条具体措施,“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作为硬性要求,可见,中小学体育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备受重视是完全正确的,符合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标准。看来,体育进中考,将来进高考是大势所趋,是中小学教育的必然选择。我们再也不能认为体育这门学科可有可无了。

一直以来,在中小学体育作为一门副科,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的,“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近些年,全国各地都相继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体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还是不可避免地落入到应试教育的窠臼。

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在老师、学生、家长心目中体育不被重视。政府增大对于教育的投入,学校的体育硬件建设基本到位,但是遗憾的是,体育教学软件实施并不能同步发展,特别是农村、偏远学校的体育老师严重缺乏,不乏“学生的体育是数学老师教的”,所谓体育课,在一些学校,不过是“一个哨子两个球”,不过是学生集合、整队,然后解散自由活动,所谓自由活动不过是“放野马”。一些学校的体育课教材,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体育老师想怎么上就怎么上,上到哪里是哪里,脚踩西瓜皮。如果“每天开设的1节体育课”都是这样的教学势必收效不大。

在笔者看来,中小学体育课一方面要确保体育课的数量,另一方面要确保体育课的质量。学校要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要有检查落实,像抓语数英等学科一样抓体育教学。学校要加强体育老师的培训,政府要想方设法配齐体育学科师资,让中小学体育课稳打稳扎、有实效。(蔡正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