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求学生涯绝不是一碗鸡汤‖文/王南北

我的求学生涯绝不是一碗鸡汤

那年我十七,背井离乡。
生长于自己都忘记是多少线的小城里,我其实去过很多次大城市,当然,是在梦里。记得是在我高二的时候,迷迷糊糊就被拉到天津,进公安局,咔嚓一张,三天之后,我的手心里多了一张小卡片,嗯,在阳光下挺亮的。我从此成为了法律意义上的天津人。
我接下来不想灌鸡汤,只是想平淡的把这事儿讲讲就行。
十七岁那年的夏天,我踏上了停稳在这破破烂烂的小镇的车站里的绿皮火车,心神摇曳,不知是对离家的难过还是对都市的向往,我麻木的看着窗户外面的送站的人 ,等到车子晃了一下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确实是走了,当时也没想别的,就冲着外头不知道是谁的亲友,喊了声“走了,您甭挂念!”
从此家乡只有夏冬,再无春秋。
自从踏进天津卫一只脚之后,我就跟自己讲:“你丫要是学不出个什么东西,对不起兜里这张卡”因为临行前我妈告诉我这张卡是你妈我踩着两千多个奔波了两三年的家长的身子跨过去拿到的。
于是第一次入学测试,我没有辜负他们的希望,435,满分750,年级倒数第八。
转过来,入学第一节课,讲卷子的老师根本就没有看我一眼。
老师:“我看这次大部分来参加入学考试的同学底子是很扎实的,所以这套卷子我们就提几个知识点就行了,至于剩下的同学就自己好好看看吧。”
我:“???”
接下来的事你们放心,没有鸡汤文里面什么励志学习然后成功逆袭的。
当时也是少年意气,您不讲,那我索性不学,我愿意学啥就学啥,于是乎第二次测试,语文年级第一,数学年级倒一,精彩!
我跟老师赌气,老师也跟我赌气,但是出于一名人民教师不可避免地责任和义务,老师虽然拉不下面子搁我这儿浪费时间,就想了个折中的办法,找了一个同学给我补数学,哥们儿数学倒二,于是整个年级最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每天晚上数学组办公室里,两个憨憨坐在那里大眼瞪小眼。
“哥们我给你讲啥啊?”
“随便讲俩题就行”我就给他指了一个我觉得鬼都不可能想出来思路的问题。
确实,拿到题的他坐在那里瞪了十分钟,终于忍不住抬起头看我,我也幸灾乐祸的看着他,他就说了一句:
“哥们你确定这题你不会吗?我虽然不会解答案,但是思路我可以教你......”
我:“???”
那时候我确实明白了所谓的差距其实是做题的思想和思路。
老师冷笑着跟我说:“除了去刷题以外你不会得到任何提高。”可是我没有听他的,我依旧我行我素,只不过是在正确的时间把课本上的例题全部过一遍,除此之外一套题都没有刷,我依旧是数学老师眼中的废物,但是我却能用我的所作所为让自己觉得这就是对的。
诚不我欺,之前的不顺到此一笔勾销,数学成绩总算稳定在正常水平,但是我还是不喜欢它,每次自习课都会象征性的略施恩宠然后迅速打入冷宫,提起笔在随记本上信笔涂鸦,可是总是不自觉地抄上一个公式,然后赶紧抹掉......
我从不相信别人的话语能在我这成为金玉良言,也不会让别人影响到我的行为举止。
高中三年在我的备忘录上走走停停,来去匆匆的那些名言警句到头来还是只剩下王小波
的那句: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无所谓去哪,无所谓见谁,我所去的地方,都是我未谋面的故乡,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我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活,怎么爱。是啊,人生如逆旅,你我皆是行人,生而为人何必与他人相仿如果我按照老师告诉我除了刷题你不会得到任何提高这句话而去刷题,我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敢去想,我也不会去想,我只是想尊重当下我所做的任何一个决定,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我在正确的时间去做正确的事,遇见正确的人。
现在我毕业了,成绩如同鸡汤文里写的那样提高了两百分,也终于摆脱了学理科的梦魇,来到魔都学法律,这都是我为自己选出的道路,也是我会一以贯之的道路,同学聚会上,老师总会感慨有我这一号奇葩,但是我总是笑着跟他们说,对得起我手上这张身份证就行了。
到如今总会有人问我今后你会干什么,我为什么非要说我的工作?
“我啊,就想着找一地儿,看景儿。”
“去哪里看啊?哪个景点能这么吸引你?”
“我就不告诉你。”
我要看的啊
骤雨打枯荷,大雪满青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