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季风气候跟中国有什么区别?气候对日本民族文化形成的影响

昨儿有位维粉留言说,日本怎么会有亚热带季风气候?起因就是维达在《特提斯洋的消亡》中引用了一张亚洲气候分布图。在长话短说的回复后,觉得有必要好好分享一下这位让我们心情很复杂的邻居—日本,那么秉承客观不掺水的精神,维达就好好给大家分享日本为什么也有季风气候,而日本的季风气候又跟咱中国的季风气候有什么不同?并根据环境决定论中的观点—气候是民族特性形成最重要的因素,分析说明日本所处的气候、地形以及环境等因素对日本文化、民族性格养成又有什么影响?

日本的圣山—富士山

日本,外号“脚盆鸡”,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国名意为“日出之国”,是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东北向西南延伸达2400千米的弧形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26亿,是目前仅次于中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

我们知道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两季的下垫面高低气压位置的不同,使得盛行风因季节发生变化,当然这个海陆指的是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具体来讲就是冬季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形成的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而与太平洋上形成的低压带形成气压梯度力,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反气旋,其中的偏北风南下变成了冬季的西北季风。而在夏季,因为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大致在西藏和印度北部形成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与保留在北太平洋上的副高形成气压梯度力,其中的偏南气流北上变成了东南季风,就是夏季风。日本处于东亚的边缘地带,自然深受季风气候影响,但相比中国同纬度地区而言又拥有鲜明的海洋性特色。

日本季风、洋流分布图

那么为什么同是季风性气候却海洋性特色明显呢?原因有三点,一是日本四周临海,受海洋影响大,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年温差也较小,而中国因为背靠亚欧大陆,季风气候的大陆性突出,降水季节差异大,年温差也大;

二是起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的冬季风,在南下影响过我国后,经过日本海越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后势力减弱,对日本群岛的影响减小。当然也有例外,2018年的日本雪灾就是冬季风强势越过日本海时吸收大量水汽,势头不减造成的;

日本暖流在太平洋中纬度环流中的位置

三是日本主岛东有来自热带太平洋的日本暖流(又称黑潮),西面有对马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效果加深了气候的海洋性,而北海道的东北海岸则是千岛寒流与黑潮暖流交汇处,气候为温带季风型针叶林气候,而在北纬35度大致横滨以南区域包含九州、四国和本州岛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型森林气候,本州岛中部,属于温带季风性落叶阔叶林气候,如东京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25℃,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500多毫米,自然日本学生冬季还是可以继续穿裙子短裤上学的

日本拥有429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当然了与亚欧大陆西边缘同是岛国的英国不同,日本是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这是由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是要求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且在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虽然日本的国土面积还没有我云南省(39万平方公里)大,但是日本却是个拥有429 万平方公里(引自1996年日本政府统计数据)蓝海国土的海洋大国(我国号称300万,实控有一半),笑称小日本其实一点都不“小”。其南北横跨达20个纬度,也使得日本有一年六季之说。

日本的饮食注重原味

日本的饮食文化深受气候的影响,由于四面环海岛屿众多,海洋性的季风气候也使得日本海产品资源丰富,民众喜食生鲜海味,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海洋菜肴,即风土酿就菜系。而且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全国68%的面积是山地,平原少,难于饲养牲畜,也使得日本饮食中极少吃大牲畜,如猪。再加上海岛之国,本身资源缺乏又无邻国接壤难以交换资源,所以日本菜肴以清淡新鲜为主,讲究色、形、味,不像中国饮食中普遍的用油烧菜,而且对饮食中“形”的重视等同于对美的追求,将食物视为一种令人崇敬的艺术品。所以日剧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桥段就是:女主为了表达爱意,会做各种样式的爱心便当。

富士山下的樱花盛开

同样日本的樱花文化也是气候影响下的产物,樱花喜阳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对土壤要求不高,日本的海洋性气候环境非常适宜樱花生长,而且因为横跨纬度多,樱花由温暖的九州岛向北方沿着纬度依次开放,因此形成一条由南向北推进的“樱前线”。但是樱花花期很短,花开时轰轰烈烈,花败时落英缤纷,这种壮烈而凄惨的美正是日本人所欣赏、推崇的,符合日本武士道中对死亡所持的态度—视死如归,于是日本便将樱花的品性结合到自己民族的文化之中,成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不管是在日本电影、动漫还是文学作品中处处都有樱花的影子。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为“樱花节”。

日本文化的符号—菊花与武士刀

说到日本民族的性格,维达想到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本尼狄克特写的《菊与刀》,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的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差异巨大的两种物件,代表了日本民族的矛盾特性和文化的双重性,比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服从而不驯,一方面日本人讲究礼仪,待人态度谦和,深受儒家“和为贵”影响,但另外一方面妻子受丈夫虐待的报道常见报端,二战中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罪行又明显与“和为贵”思想背道而驰。这种包含安静隐忍的柔和与残忍极端的毁灭的矛盾性格跟日本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密切相关。

遍布全日本的火山(红三角)

首先作为火山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又资源匮乏的岛国,孤立无援的环境使得日本人对所处的环境缺乏安全感,进而产生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表现其一就是妄图将周边领土、资源占为己有的心态;其二是时时提防周边国家,对周边国家正常的海上行为怀有草木皆兵的心理。同时孤立的状态,使得日本民族性格有狭隘的一面,文化缺乏多样性,所以他们才会对外来文化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山沟进城心态),乐于且善于吸取先进文化、技术的精华为己用,同时不忘对其发展与创新。

马里亚纳海沟旁的日本

同时日本地处寒热带交界,在季风气候的控制下,夏季阳光充足、雨水丰沛,但也不像南亚终日处于阳光下,单调乏味;冬季北方寒冷暴雪频繁,但又不像西伯利亚终年都那么寒冷,令人迟钝。这种气候环境培养了日本人特有的寒热带双重性格,既热烈又沉静,既顺从又反抗。同时山地地形导致可用于耕种的平原极少,也使得日本的民族性格中有坚忍不拔、勤劳且不安的复杂特征。

宫崎骏大作—《幽灵公主》

结语:宫崎骏老先生是维达最佩服的日本动漫大师,其作品《幽灵公主》中山兽神(麒麟兽)即赐予生命,也剥夺生命的设定多像日本民族性格,结尾有一段,山兽神的头被射掉之后,神进行了报复,天昏地暗万物枯萎,最后关头幽灵公主和男主阿西达卡把鹿头还给山兽神之后,废墟中再现生机,整个画面配上久石让哀婉、柔美却又沉静的纯音,看过之后让人震惊、震撼,震惊的是前面轰轰烈烈的极端毁灭行为与后面柔美与沉静的强烈对比,两个极端的碰撞在日本人这里竟可以如此和谐,不得不诧异于日本这个民族的惊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