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痰定喘话熟地

中医书友会第2126期

I导读:熟地治痰定喘,关键在于辨识燥痰、燥咳。正如清代陈士铎所言:“人有久咳而不愈者,口吐白沫,气带血腥,人以为肺经之湿也,而不知实肺经之燥。”

治痰定喘话熟地

作者/邢斌

熟地本为临床常用药,但今人只是将它作为一味普通的补血滋阴、填精益髓药,而且因有滋腻碍胃的顾虑,临证用得并不多,特别是在咳喘病中,极少应用。若说熟地能治痰定喘,人多不信。其实,熟地治咳喘,自古有之,若能应用得宜,常可获不可思议之效。

张景岳用法

明代名医张景岳临证擅用熟地,人称“张熟地”。在《本草正》中,景岳对熟地的功效颇多发挥。其中,就谈到熟地可治真阴亏损的嗽痰、喘气。《新方八阵·补阵》中谓贞元饮“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剧垂危者”。此方由熟地、炙甘草、当归组成,其中熟地用量较重,一般用七八钱,甚者一二两。景岳指出,此证貌似痰逆气滞,庸医会误用牛黄、苏合及青皮、陈皮、枳壳,其实病由元海无根、肝肾亏损,辨证的关键在于脉微细无神,甚至微而兼紧。

景岳的另一首名方金水六君煎则出自《新方八阵·和阵》,此方可视作贞元饮与二陈汤的合方(少一味乌梅),主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证”。景岳说:“病有在虚实气血之间,补之不可,攻之又不可者,欲得其平,须从缓治,故方有和阵。”金水六君煎攻补兼施,故入和阵,陈修园斥为骑墙之方纯属偏见,我看是滋阴、化痰两头都站得住脚。

叶天士用法

清代名医叶天士广采百家经验,对景岳用熟地治咳喘,也颇有应用,《未刻本叶天士医案》首案便是其例。患者“嗽而脉数”,“脏阴亏矣”,当“金水同治”,用熟地、甜北参、麦冬、茯神、川石斛、天冬治之。《临证指南医案》也有类似医案,如治某人,“脉数,冲气咳逆,当用摄纳肾阴,滋养柔金,为金水同治之法”。药用熟地四钱、白扁豆五钱、北沙参三钱、麦冬二钱、川斛三钱、茯神三钱。

王孟英用法

王孟英治咳喘亦颇多运用熟地。如“周光远无疾而逝。其母夫人年逾七旬,遭此惨痛,渐生咳嗽,气逆痰咸,夜多漩溺,口苦不饥。孟英曰:根蒂虚而兼怫郁也。与沙参、甘草、麦冬、熟地、龟板、石斛、贝母、蛤壳、小麦、大枣而安”。此案痰咸,是辨证要点。

又如“顾仙槎,年越古稀。仲冬偶患痰嗽,服表散药数帖,气喘如奔,欲卧而不能着枕,欲食而不能吸纳,痰欲出而气不能吐,便欲行而气不能送,日夜危坐,躁汗时形。其婿家请孟英视之,按脉虚洪豁大,而舌色干绛,溲赤点滴。证属阴亏,忌投刚燥。与西洋参、熟地、苁蓉、枸杞、蒌仁、麦冬、牛膝、茯苓、白芍、冬虫夏草、青铅为大剂,以猪肉煮清汤煎服。果韧痰渐活,坚矢下行,眠食亦安,递以告愈”。患者高龄,误用表散,表现出真阴亏损种种危候,故用两仪膏加味,以西洋参易人参。疗效中“韧痰渐活”一语也很重要,表明熟地、麦冬一类药有促使韧痰稀释、松动,进而排出之功。

李继昌用法

现代云南名医李继昌,治一老妪,年近古稀,夜间每卧则痰壅咳甚,通宵达旦,病已半载,屡治罔效。李氏询得其咳时气短难接,痰有咸味,扪得两脉寸大而尺微欲绝,断为肾不纳气。处方予金匮肾气丸原方加麻黄根、五味子,其中熟地用五钱,一剂咳即减半,未及半月而愈。

程门雪用法

程门雪先生治一陆姓青年男子,痰有咸味而黏厚,苔白腻。治以金水六君为主,药用大熟地八钱、白归身三钱、云茯苓四钱、仙半夏三钱、陈广皮一钱半、炙甘草一钱半、怀牛膝三钱、川断三钱、海浮石四钱、海蛤壳四钱、生薏苡仁五钱。五剂药后,痰中咸味已瘥。后因停药久而又稍发,仍用前法治之。

裘沛然用法

裘沛然教授用金水六君煎治张某一案,最耐人寻味。患者咳嗽痰喘半年,备尝中西药物无效。症见胸脘窒闷异常,腹胀不思进食,咳嗽频作,咯痰难出,痰质清稀而黏,唾出稍多则脘闷较舒,气逆喘息不平。面容憔悴,精神萎顿,舌苔白厚腻,脉沉缓。前医诊断都认为是土阜湿盛,酿痰阻肺,肺失肃降,气机壅滞,影响脾运之证,然而通阳运脾、温肺肃降、理气祛痰、燥湿畅中之剂,愈进而病愈剧。

裘老接诊时并无治愈的把握,勉处一方:熟地45g,当归30g,半夏、茯苓各12g,陈皮、甘草各9g。没想到,服三剂胸闷渐宽,颇思进食。七剂后,咳喘减轻,痰化,痞胀消而胃纳香。

裘老说:按照中医一般用药常规,中满者忌甘草,而况敢用熟地!晚清有些“名医”,即使在无痞闷、胀满、纳呆的情况下,用熟地数钱,还得配上几分砂仁拌炒同用。像这个痞胀纳呆、痰多湿盛苔厚的病例,正是用熟地的禁忌症,然而实践为我们打开了这个禁区,也说明我们今天所了解的中医理论,恐怕有不少是人为的和机械的东西,禁锢了我们的思想,至少可以说还只是管窥一斑而未见全貌吧!裘老认为,此案之所以有效,在于熟地、当归使肾中精血得充而气化以振,则水湿潜消。

潘华信用法

潘华信先生所著《未刻本叶天士医案发微》,对叶氏首案有大段发挥。他说:凡咳嗽多痰之症,今日临床每从痰饮对待,白痰为寒,黄者为热,多取青龙或麻杏石甘汤治之,而忽略了一个燥痰、燥咳问题。如论及燥咳,皆从干咳无痰或少痰来认识,把燥痰证治束缚在一个极为狭隘的范围里,这是不全面的。

事实上判断燥痰、燥咳不能简单地从痰量上来认识,而是应该从痰的性质和患者体液的消涸程度而定,凡痰液黏稠,如牵丝状,附着于深邃之气道,不能咳出,不论其痰量多寡,皆属燥痰,其为咳,即是燥咳。这就是喻嘉言所说:“伤燥之咳,痰黏气逆。”至于患者体质,久咳必伤阴,严重的肺部感染及肺心病的继发感染,其舌十有八九为红绛、深紫,了无津液。

潘先生进而指出,滋养治嗽之法,自古有之,唐宋方书惯用阿胶、熟地,晚明张景岳制贞元饮、金水六君煎,喻嘉言制清燥救肺汤,各树一帜,皆叶天士学术之滥觞。叶氏之后,又有魏玉璜治嗽持二地、二冬为依托。潘先生自己治燥咳数百例,重用熟地,少佐杏仁、瓜蒌、川贝,制成膏剂,辄收痰松、喘平、咳减之验,未见所谓痰滞、胃碍、邪恋之弊。

张文选用法

我在大学低年级时即反复诵读裘老的《壶天散墨》,此书对我影响和启发很大,其中好多案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金水六君煎一案也是加此。此后拜读潘先生的《未刻本叶天士医案发微》,感慨于作者的博学,而更增加了对熟地治咳平喘功效的认识。之后又陆续读了上面所举的其他著作,在临床中对金水六君煎也偶有试验,但并未对这一问题作深入的探究与实践。直到2008年初阅读了张文选教授《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一书中关于清燥救肺汤的内容。

是书介绍了印会河教授用清燥救肺汤治疗燥热咳喘的经验。印老认为燥热咳喘的特点是:咳喘无痰,而咳吐白色泡沫痰,质轻而黏,甚难咳出,常咳逆连声,状似顿咳,咽喉干痛,甚则引起干呕和咳血。其白色泡沫痰,中间不带痰块,胶黏难出,小如粟粒,轻如飞絮,是肺热叶焦所致,比干咳无痰更为燥热。此应与痰饮所致水泡痰鉴别,后者易出,落地成水。

张文选教授本人用清燥救肺汤治疗久咳,症见咽喉干痒,一遇咽痒刺激便连声咳嗽,往往因咳嗽震动而涕泪并出,甚至干呕,伴有胸痛,舌多红,脉多弦数。并指出清燥救肺汤所治之白色泡沫痰,清代陈士铎早已认识到,他说“人有久咳而不愈者,口吐白沫,气带血腥,人以为肺经之湿也,而不知实肺经之燥”,还创制了子母两富汤治疗。该方只有熟地、麦冬两味药,但均重用至二两。

笔者医案三则

当时我从医院辞职,回到母校任教不久,正在备课。坦率说,我大学期间跟过不少名医抄方,但从未见一位老师用过清燥救肺汤。本人临床也从未用过此方。巧的是当时(2008年3月)遇到了这样一位病人。

邰某,原患背痛,经我治疗已愈。最近咳嗽近两周。最初症见发热、咽痛、咳嗽等症,外院拍胸片提示:肺部感染,经治疗后发热、咽痛已除,仍有咳嗽。刻下:咽痒、咳嗽、无痰、纳呆、舌苔白腻、脉沉。初诊我用止嗽散加减,服药无效。因已拜读张教授之书,故再仔细询问病史,得知咽痒、咳嗽连连,痰咯不出,偶然咯出白色泡沫痰,痰的体积很小。舌紫苔薄白腻,脉沉弦。

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桑叶15g,生石膏15g,枇杷叶(包)9g,阿胶(烊)9g,北沙参15g,石斛15g,生熟地各15g,杏仁9g,黑芝麻9g,7剂。服药三剂,咳嗽减轻,服完五剂咳嗽除,纳增。

又有符某,男,77岁。2007年9月27日因咳嗽二月不愈求治,当时用平肝清热利咽法治愈,以后每遇咳嗽即来求治。2009年3月5日又以咳嗽三周来诊。最初有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状,现主要是咳嗽,一般集中在晚上7点,咽痒则咳,咳声连连,痰黏难咯,要咯出痰方罢休,咳剧时好像呼吸要停止一样,痰的性质是清稀的,白色泡沫状。胸片未见异常。早上醒来时口干,平时口水很多。舌苔水滑,脉左弦。患者之痰与咳应视为燥咳,但是口水很多,舌苔水滑,又是痰饮的表现,令人费解。

踌躇一阵后,开了一张“骑墙”的处方来:生麻黄6g,桂枝6g,白芍6g,生甘草9g,细辛9g,干姜3g,制半夏9g,熟地30g,当归30g,玄参60g,麦冬15g,僵蚕15g,蝉衣15g,桔梗9g,7剂。一面用小青龙汤治痰饮,一面用贞元饮加味滋阴利咽,当时的心态显然是广络原野,冀其幸中。

一周后家属来告,咳嗽基本已除。事后反思,其实患者口水多是久病(因是老病人,我本就知道),而咳嗽是新病,所以当时但治其新病,用贞元饮加味即可,待咳除而理其旧病可也。

2009年3月26日治一亲戚,女,84岁,素有糖尿病史,咳嗽一月余。胸片示支气管感染,血常规白细胞11×109/L,咽痒即咳,咳声连连,痰黏难出,甚则干呕,吐出白痰方舒,纳可,平时大便易溏,舌紫少津,脉细弦。用清燥救肺汤法:桑叶30g,枇杷叶(包)15g,杏仁9g,天麦冬各12g,熟地15g,玄参30g,石膏15g,浙贝母15g,鱼腥草30g,黄芩9g,乌梅9g,僵蚕9g,蝉衣9g,甘草6g,四剂病除。

自创玄参润痰汤

以后类似的治验更多,而我也越来越感到清燥救肺汤虽说是为治咳开辟了一新法门,但其方义似乎还有些模糊不清,用药还有些不够专一有力,而完全可以订一治疗靶向更明确、用药思路更清晰的方剂来。遂制订出玄参润痰汤一方,用玄参、生地、熟地、南沙参、北沙参、当归润痰,稀释痰液,为排痰创造条件;用玄参、天冬、麦冬润痰,且利咽;用桔梗、甘草排出痰液;必要时可加麻黄,取其宣肺之功,疗效尚佳。

综合前人论述和本人的点滴经验,我以为熟地在咳喘病中,其运用的指征是:

一是下元亏虚,肾不纳气而喘。可用贞元饮,加人参、蛤蚧、五味子等。在此,熟地是一味补真阴的纳气药,跟痰的表现无关。可以是燥痰,可以是热痰,可以是湿痰,可以是寒痰,随证加减可也。张景岳立金水六君煎,据他说,是针对下元亏虚,而外受风寒,痰多喘急,实际上是肾虚而兼寒痰、湿痰。

二是痰黏难咯。见于燥咳及有燥痰的喘证,在这里熟地是一味化痰药,而并不必把它当成滋阴药。我举的三则医案,都是这种用法。

三是咸痰。咸痰缘于肾虚,熟地补肾因而治之。

以上三点,可以相兼,也可以不相兼。

(0)

相关推荐

  • 咳嗽(陈氏)

    咳嗽(一) 咳嗽初起,多阳邪之感:咳嗽日久,多阴气之虚. 亦有初起而即是阴虚者,有日久而仍是阳虚者. 阴经之咳嗽: 初起之即犯阴经者:如日间不嗽而夜间嗽者,或朝咳之轻而夜咳之重者,阴虚于内,风邪外袭. ...

  • 《辨证录》清代 陈士铎撰。

    <辨证录>,综合性医书,14卷,清代陈士铎撰.约成书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内容包括内.外.妇等各科病证.分伤寒.中寒.中风等126门,770余证.每证详列病状.病因.立法处方,并说 ...

  • 五郁门2——阴虚之郁

    人有咳嗽气逆,心肋胀满,痛引小腹,身不能反侧,舌干嗌燥,面尘色白,喘不能卧,吐痰稠密,皮毛焦枯,人以为肺气之燥也,而不知乃是肺气之郁.夫肺气之郁,未有不先为心火所逼而成.然而火旺由于水衰,肾水不足不能 ...

  • 老中医治疗失音医案大全

    医案一 吴三六.外冷内热,久逼失音,用两解法.麻杏甘膏汤. 引自<叶天士医案大全> 医案二 孙二一.久咳,失音喉痹.陈阿胶同煎二钱,生鸡子黄同煎一枚,炒麦冬一钱半,川石斛三钱,甜北沙参一钱 ...

  • 【偏方】一张方,把痰冲走!扫净痰中血丝,咽干易咳,让你的肺固若金汤

    最近天气炎热,很多人长时间在空调房中,久而久之就感觉口中干渴,咽喉干痒,音哑,不停的喝水也没办法缓解. 人体内有郁热,外界又开始清冷,身体就跟一个灯笼一样,内热外寒,如果外感风热之邪直达咽喉,内侵肺胃 ...

  • 熟地治痰妙解

    熟地治痰妙解 提到大补真阴,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熟地黄了.熟地作为临床当中的常用中药,可以治疗诸劳虚损,无论阴虚还是阳虚均可应用,但是很多人却只把它作为一味普通的滋阴补血.填精益髓药,在其他各科的疾病临 ...

  • 治痰,先治气!中医理气方,清理嗓子眼儿,换来一身通畅,值得学【一点资讯】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 ...

  • 名医沈绍功治痰浊“温胆汤”20个病症加减(典藏)

    方剂出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方剂组成:半夏.竹茹.枳实(炒)各6克,陈皮9克,茯苓5克.甘草(炙)3克.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服. 温胆汤:竹茹,枳壳,云苓,陈皮. 1. ...

  • 中医直言:张仲景治痰有一套!八味药,寒气湿气一起治,解表散寒、温肺化痰、请用心揣摩

    每天都更新养生健康知识,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批注:本文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慢性支气管炎这种疾病,也越来越常见了,不过这类疾病的患者男性居多.因为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长期吸烟,或者经 ...

  • 治痰类聚方

    ​一.燥湿化痰 1. 二陈汤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 ...

  • 张仲景治痰的小方子!两味药,濒于失传的“治痰之祖”

    本文理论依据:<仲景方药古今应用>.<临床仲景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继续给你聊张仲景的经方吧. 张仲景记载于<伤寒论>.<金匮 ...

  • 小陷胸汤巧治痰热互结诸病

    中医书友会第271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因为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可能你在时间线里面就看不到中医书友会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时看到书友会的文章,可以这样做: I导读 ...

  • 浅析“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

    痰由多种原因而致,但总责之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所以治痰以治气为先,从补气.化气.理气.降气四着手,常可获较好的疗效,临证中诸多验案都说明了此理. <丹溪心法>云:"善治痰 ...

  • “腰痛”久治不愈,别忘了这张治痰热的经方

    原创 徐凤新 悦读中医 3月1日 小编导读 一般提到腰痛的时候,我们往往想到的都是"肾"是否出了问题.但在实际临床中,并不是所有的腰痛经过补肾治疗之后都能取得疗效.今天小编要和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