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陕西 || 黄金石:烧烤趣事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光”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这里会让你舌灿莲花,满嘴噙香。
厚重的内容,飘逸的笔触,背后流露的是恬淡如水的心境,字里行间悠远的文化意味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与这种意味相交织、缠绕的,是人间烟火味——是氤氲其中的亲情、乡情,和对故乡、往事、童年的追怀…
烧烤趣事
文 | 黄金石(广东中山)
一次围着炉子,说起烧烤。问身旁大口啖肉的朋友:知道烧烤是从啥时候有的吗?朋友一抹嘴,说:大概是九几年吧。然后看看左右,在座的皆语焉不详。
其实烧烤的起源不晚,应该说是很早很早的了,并不是最近才有的。原因不外乎是以前肉少。烧烤在煎、烤、烹、炸的这些烹调方式里算是最早的了。传说,第一个吃烧烤的人是疱牺氏。疱牺氏的大白话也就做烧肉的厨子。疱牺氏就是伏羲,汉人的始祖。据说以前没火人们多吃生鱼生肉。口感差就不说了,对身体还不好。后来伏羲氏取来天火,叫人们学会了烧烤食物。烧烤的雏形,便从伏羲那里开始了。
这么好的食物,为啥没有普及开来呢?这与生产力是有关系的,古代的牛、羊等动物 ,除了祭祀用用,也只有达官贵人们可以食用。像牛老百姓还要拿它们当劳动力,耕田种地,那会舍得,更别说食用了。
春秋时期,不就经常因为一碗肉,有的死了人,有的输了战争吗?古人把能经常吃到肉的人称为肉食者。可见经常吃肉对于脑子还是有损害的,肉只能作为解馋所用。烧烤虽美,中啖之有度。在山东嘉祥宋山出土的汉画像上就有西王母和东王公吃烧烤的图像。烧烤色香味美,连神仙也忍不住,拿来待客。看看图中的烧烤,和现在也没啥区别。不同的可能是叫法不一样。
孙机在《古代物质文化》里面就提到了在“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的册子中记有牛灸、牛肋炙、鹿炙和鸡炙等炙品。”这里提到了烧烤那个时候叫做炙。在大炉中烧烤出来的叫炉肉。这是老北京的烤法,唐鲁孙先生曾说盒子铺的独门生意就是炉肉,他的炉肉应是猪肉,挂炉鸭子的全聚德和便宜坊他是另说的。
在潘荣陛的《帝京岁时记胜》“八月”“时品”条中就记有“南炉鸭、烧小猪、挂炉肉。”炉肉,在我们这里也就是说说烤鸭,烤鸡。很少有烤乳猪之类的。这类挂炉肉,在南方和北京较多。
炉肉是和我们常见的烧烤是不一样的,我们所说的烧烤还是用签子串起来的那种。成串的烧烤。以前的烧烤只是“推车子沿街叫卖,独沽一味牛肉”。只有牛肉,其他别的什么肉也没有,这与马王堆出土的各种“炙”来,可显得乏味的多了。
术业专攻,当年在北平吃烧烤,要吃就吃烤肉宛。烤肉宛烤的好是个原因,还有个原因就是烤肉宛的支子是明朝万历年间流传下来的。日本人当时想要,宛 氏兄弟死活不给,最后日本人只得作罢。那时吃烧烤最讲究的就是支子要老,肉片要好。支子老是因为“用久了,上面凝聚着油脂滋润着,烤出来的肉片没有一丝铁锈味儿,所以显得特别香”。这里说的是肉片,估计应是放在铁蓖子上烤的。
烤羊肉,这事要归功于女人们了,很多女人不吃羊肉,再加上牛肉是不能入清宫的。所以,羊肉被妇女们所青睐。而近代烧烤花样繁多的功劳,则是西太后的主意了。皇宫里的想吃烧烤,只有羊肉显得太单调。于是,西太后就把鸡肉、香獐肉、鱼肉等等分成了“福禄寿考”四部分,在皇宫里召开了个烧烤的饕餮大宴。
现在烧烤店里,那些除了牛、羊肉之外的撸串,都是在慈禧太后这“福禄寿考”的花样上来的,已经没有什么创意了。
在佐料方面,现在的烧肉比以前要多了不少东西。单是腌肉就有大料水、鸡蛋、洋葱或是切碎的小葱,腌好了再烤。烤时,就要用到孜然、辣椒粉、鸡精、盐、茴香、羊油、甜酱和豆瓣酱了。
看看以前的佐料,只有酱油、醋、葱和香菜,相对简单。烧烤的肉里,还是觉得五花肉是最香,一烤,肉嫩油溢,炭火嘶嘶作响。用薄饼一卷,入嘴一嚼,肉香顿融于口内,若无卷饼,就腻而不香了,嚼而发腻。只有薄饼一配,其香顿出。现在各种各样的食物,都可以拿来一烤,风味也各不相同,喜好也是各不相同。
按照先人的哲学来说,烤肉是火大,就需要吃些凉的东西,压压,调调。所以,吃烧烤,少喝白酒为上,伴以啤酒最好,外加点凉菜。
(注: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黄金石,广西梧州市人,现工作于广东中山,中学毕业,一直从事普通工作的苦力工。心中一直有个文学梦。
征稿启事
〈嘉年华时光〉“我的扶贫故事”和“最好的风景在路上”全国有奖征文大赛正在开展,欢迎关注了解。除丰厚奖品外,一二三等奖获奖作者均颁发荣誉证书。
投稿邮箱408440374@qq.com
温馨提示:请各位作者对自己的原创作品再三修改完善以后,附作者简介、个人照片、联系方式(微信号)等投到指定邮箱。切记,请不要一稿多投!感谢各位读者、作者朋友长期以来的关注支持!读者赞赏的70%为作者稿费,每月8号左右统计、公布并发给原创作者本人,30%留作平台运营、宣传及编辑、校对、制作等费用,无赞赏则无稿酬。
主编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