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算命”的那些事

May.

23.2020

小时候沉迷于各种玄学,尤其对算命这件事充满了好奇心。记得那时候听老舅讲过几件家里算命的“真事”,当时觉得神乎其神,现在想来觉得很可能是他哄骗我们小孩儿的故事。记得当年,我们三个小孩儿都喜欢窝在房间里听老舅讲故事,内容也多为他口中的“真实灵异事件”,其中以鬼神居多,于是大白天为了营造氛围,还要拉紧窗帘,假装是在深夜历险。

那些恐怖故事曾萦绕在我脑海多年,每到夜晚都会溜出来吓我一通,所以相比那些鬼神之说的恐怖故事,我还是喜欢那几件他讲的有关算命的事。记得有一件事是发生在太姥身上的,老舅说那时候太姥生病一直不好,于是找来一位算命先生,他说屋外往东走,第一棵老杨树下有一只黄鼠狼在作祟。太姥爷听了带着人就往东走,结果真的在一棵杨树下发现了一只黄鼠狼。像闰土扎猹那样,太姥爷处决了它,之后太姥的病就不治而愈了。

长大后,有一次我翻故事会,竟意外发现了一则一模一样的故事,于是这才知道可能是被他蒙骗了。

虽然故事可能是假的,但对于算命这件事我还是很感兴趣,因为我一直觉得这就像一种心理暗示一样,由此而生的积极想法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毕竟很多事情都是“事在人为”,内心的指引很有可能改变整个事件的发展。

这些年来,像老舅口中的算命故事也得到了演变。而且算命也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得到阻碍,反而随着手机科技的进步,发展成了“线上算命”、“手机号算命”、“AI看手相”,甚至还有打着“科学算命”旗号的众多小程序,都随之应运而生。说实话算命是一种旧时代的迷信活动,但加上了“科学”两个字,就好像是一组反义词撞到了一起,于是更让人忍不住发笑。本以为这种滑稽的算命形势会自我瓦解,但这些年来依旧能听到不少人关于算命经历的分享。

其实我并不抵触这些文化,因为《周易》等书的存在的确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认可,而且我也愿意相信命理之说。只是我不相信所有参杂了金钱交易的算命行为,不仅不信,而且深恶痛绝。有朋友跟我分享她自己的算命经历,说是在淘宝上买来的,而且算得很灵。听她说后的确觉得有些神奇,因为很多朋友故意隐瞒的内容,他都算出来了,而且态度非常坚定。于是我也收集了很多人的算命经历,总结出了一个算命行业的潜规则。

大部分去算命的人,首先自己是愿意相信这种手段的,其次,去算命的人都有一种心态,那就是期待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以及对某些“意外”的准确预测。于是就有了算命人口中的:“主大吉,防小人”这类的言辞。当然,我觉得大部分算词还是“正确的废话”,针对每一类人群都有些一成不变的规律在其中,但偏偏人又有“对号入座”的习惯,于是也就成就了当代算命行业的蓬勃发展。

对于这种对未来预测的事,我还听一个室友说过一件很励志的“反算命”事件。她说自己的姐姐准备考研,但总担心考不上,于是手欠地在网上买了一次算命,结果那人非常肯定地说她会考不上,而且劝她不要浪费太多时间。本来是想寻求安慰的她,这下可傻眼了,算命人坚定的态度也让她因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可偏偏是这句“考不上”,让这个女孩儿怒火中烧,彻夜不眠地复习资料,最后竟然成功考上了重点大学,算是给了算命人致命一击。

我觉得这真的算是一个“逆天改命”的故事,作为一个学生,对算命这种东西也应该有正确的认识:若天助自己,则应该更加努力不负天意;若天不助自己,那么更应该拼尽浑身解数,逆天而行。毕竟决定你命运的,是你的大脑皮层里的电流,而不是天上云层里的神仙。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算的结果好坏根本不会影响你的行为,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算命呢?

对于周易八卦之类的人文遗产,我觉得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学术研究和尊重保护,并不是听风就是雨,以为通过预测就可以为自己的未来寻求捷径。不管是什么样的推算,大多是利用了人们的心理,以达到蒙骗的手段。所以,既然相信事在人为,就不要相信什么“科学算命”了。

最后给大家讲一则小故事,希望我们都能正确看待事物,认真对待生活。

从前有一博士在路边见一大师,去算命。算命先生摸骨相面掐算八字后,说,你二十岁恋爱,二十五岁结婚,三十岁生子,一生富贵平安家庭幸福晚年无忧。此人先惊后怒,道:我今年三十五岁,博士,光棍。先生闻言,略微沉思后说:“年轻人,知识改变命运啊!”

雨萌小站

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