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时光 No.045】赵永刚: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读书的料

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读书的料

文|赵永刚

  和朋友在锦业三路的“小谭川菜”吃饭,饭后去付账,吧台说,账已经付了,谁呀,服务员手一指,是那个人!我一看,是老张啊,好几年不见了,赶紧走过去打个招呼。

  老张说,看你和朋友们吃饭,没好意思打扰你,才说待会过去敬杯酒呢,于是,便坐下来说话。老张吆喝他同桌的朋友们给我敬酒,说我是他家恩人,弄得我还有点不好意思呢。

  大概是10年前,我刚开始做教育培训那会,来了一个初二的男孩子,初见这个孩子,我觉得挺精明的,印象特别深的是他的眼睛,总有一种很特别的东西,长的白白净净,后来握手的时候,感觉特别软绵,像女人的手。

  孩子在附近中学上学,功课特别不好,就希望我给孩子补补课,然后和孩子一起来的妈妈交钱,我让她在收据上写名字,那个看起来很时尚的女人害羞地给我说:我不会写字,这让我很诧异,一旁的孩子扭过头去。

  后来半年多时间,孩子每到上课点就来,也算比较勤奋,但成绩上不去,给他代课的老师也很苦恼,听也听了,学也学了,就是遇到做题就错,孩子对学习没有丝毫信心,就是机械的遵从老师的安排。

  我于是特别留意这个孩子,经常趁课间和他聊天,很快发现,他小学阶段是在外地上的,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知识的积累,学习从来不走心,没有良好的思考习惯,这一下子让我很郁闷。

  我同时有一个惊奇的发现,发现孩子对我工作室摆放的小物件很感兴趣,经常问我从哪里来的,我就告诉他这是我从各地游玩带回来的工艺品,每个物件后面都有我讲给他的故事,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

  上了半学期以后,老师给我说,这娃带不出来了,劝退算了,省的影响咱的名声,我似乎不甘心,和他妈妈交流了几次,很快发现没法谈,他的妈妈似乎对孩子一点也不了解,和孩子也没有多少话,只关心孩子吃穿,然后送到学校,她自己也很少和外界接触,多少显得有些木衲。

  于是我尝试联系孩子的父亲,孩子的爸爸来了,我们坐在外面的夜市里,男人们在一起,几杯酒下肚,话题自然多了些。和很多城市化过程的外乡人一样,他的父亲原来是个木匠,后来来城市打工,靠着吃苦耐劳和勤奋很快在装修行业干出了名堂,现在有了自己的公司,十多年积累下来,也算不错。

  他父亲告诉我,他们是安徽一个县城农村人,那里结婚都早,妻子也是他们本地人,没上过学,他也是小学没上完,跟着师傅学木匠,后来出来打工了,还有个闺女,已经出嫁了,凡常人家的生活过往,我们很能聊到一块。

  说到这个儿子,当父亲的也是很无奈,孩子出生后就一直和妈妈在农村生活,小学5年级了,他把娘俩接出来上学,自己没有多少文化,希望把儿子培养成读书人。为此花了不少钱,这个我是知道的,能在我们附近的名校上学,老张绝对花了不少冤枉钱。

  我给老张说了孩子的情况,主要是说,孩子对学习没兴趣,这样不行的,一定要有兴趣的,我说,你经常出去的时候把孩子带上,看看他对啥感兴趣。一晃孩子初三毕业了,那年连中考普高线都差很多。

  暑假里,突然接到老张的电话,他说,他们在蓝田呢,孩子看到人家雕琢蓝田玉呢,很喜欢,我说好事啊。后来老张带孩子找我来了,我和孩子聊聊以后的事情,孩子说,我不想上学了,想学那雕刻的活儿。

  于是,我联系了蓝田的朋友,带老张和孩子在蓝田找了个雕刻师傅,很有名望的一个工艺美术老师,费了很大的劲,老师傅答应收这个孩子为徒弟。但老张心不甘,说想让孩子上高中上大学,那天晚上我和老张喝酒聊了很久,说服他同意孩子去跟着师傅学习。

  一晃三年了,有次家里装修,我想到老张了,打电话见了一次,他很高兴地给我说了儿子的事情,儿子还算弄出了名堂,获了什么大奖,现在去美国进修了。

  又过了两年,过年的时候,老张的儿子来找我,带了礼物,当这个孩子坐在我面前,西装革履,荣光焕发地,他说他现在特别想读书,特别是文史类书籍,还有些地方民俗方面的,让我给他推荐些书看,孩子说,当年补课学不进去,但我给他讲的那些小物件背后的故事吸引了他。

  送他们走的时候,老张喜滋滋地给我说,他娃现在能挣钱的很。

  老张和他儿子的事情对我触动挺大的,这样的事情其实在我这十多年的经见里不算个案。很多学习搞不好的孩子,只要找到他的兴趣点,照样成为人才,有着很不错的生活。

  琪琪的爸爸是一名很有名望的音乐家,可是他也是不爱读书,子承父业学了门乐器,初高中几年,连爬带滚总算进了音乐学院,但很快休学了。琪琪有个特别的爱好,就是打台球,看几本书就头疼,打起台球来没日没夜,上大学以后,更是打遍大学所在的城市无敌手。后来干脆参加了职业联赛,很快有了成绩,在全国职业选手中有了名词,经常到各地去打比赛,最终给父母挣钱买了套房子。

  这样的事情在我身边很多,现实的教育环境,我们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好好读书,上好初高中,读名牌大学,这是最基本的成长成才的路子,这种观念大多来自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观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实际上,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读书的料。

  孔子72高徒,也算是72行行行出状元的,因材施教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甚至家族的教养与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现孩子的优点和兴趣点,然后培养成为孩子的优势和基本能力,这是我们对于孩子最基本的教育价值观。

  所以,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发现,唤醒,培养孩子最有价值的兴趣点,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成绩和名次,这才是做父母的本分。

作者

赵永刚,生于1974年12月,陕西洛南人,大学历史专业背景,从事过教师、记者、策划、自主创业,从事教育培训及文创多年,喜欢读书,思考,随手随心记录些文字,没有加入任何组织和协会。在这里,只是一个教育从业者和父亲。

   温馨提示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公众号每天编发的作品,会在【搜狐文化】、【今日头条】等选择编发推送,请作者自行搜索关注。

  1、【嘉年华时光】每日只编发两篇,每星期天休刊,重大节假日除外。

  2、投稿时若配有插图,请作者选用横向构图照片且备注文字说明后,打包发送邮箱。

  3、赞赏即稿酬,读者赞赏的70%为原创作者稿费,每月8号左右统计、公布并发给作者本人,30%留作平台运营、宣传及编辑、校对、制作等费用,无赞赏则无稿酬。

  4、凡投稿【嘉年华时光】的稿件,若两周内未编发,请另投他处。

嘉年华时光  原创文学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