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专栏No.071】妈妈心目中的男子汉,就是儿子未来的模样
文|赵永刚
先说个昨天在我家发生的情景剧:上初中的女儿要迎接期中考试,妈妈下班后就陪女儿在复习,刚上幼儿园的儿子就被撂在一边了,他是想着各种办法在掠夺妈妈的爱。
突然,他扑到妈妈怀里,扬着小脸说:“妈妈,你的嘴唇好性感啊,亲一口。”说完就亲上了。一家人都被儿子的话雷到了,大家都停下手中的事情,和儿子玩起来。
没想到,儿子却假装委屈地说妈妈不爱她,原因是上次幼儿园举办的烘焙比赛,别的妈妈都去了。再就是,姐姐都有房间,有自己的书桌,而自己没有。儿子越说越委屈,竟然真的哭起来了。
这样以来,大家开始轮流抱着他,给他道歉,讲道理。妈妈没有去的,是因为有工作啊;爸爸老喜欢掐你,那是和你开玩笑呢;姐姐说,等你长大了,我把房间给你好不好,现在是怕你一个人睡觉害怕啊……
儿子在确信大家都很爱他,然后才高兴地起来去客厅看电视了,大家又在各自忙活睡觉前该做的事情。
今天早上,我收到一个朋友用微信发来的9岁儿子的一篇作文,打开看了,说实话,我边看边笑,孩子的纯真可爱,表达真实真诚,而且语言流畅,其中的断句,思路都很清晰,孩子在表达为什么爱的时候说:好看,学习好,用画画来说话,用心来说话,一颗多么天真可爱、晶莹剔透的心啊。
没想到,手机连续出现了关于这篇习作背后的故事:这篇题为“我爱——”的命题作文被老师判了零分,以跑题论,而且老师告诉家长,要求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家长苦于不知道怎么引导求助于我,而且家长明确地表达这件事已经使孩子感到羞愧。
我是有点蒙了,继而便是愤怒。
我的愤怒,是心疼一个只有9岁的小男孩,在真诚地表达自己心声,并形成文字的时候,那是一种心灵打开需要呼吸新鲜空气的时候,是弱弱地向这个世界表达自己懵懂无知的爱的时候,却让老师给了零分,能想得到孩子在班集体里,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全班同学耻笑的时候,孩子的内心受到了怎样的伤害?
我更愤怒的是,当孩子受到委屈,很孱弱的时候,很迷茫的时候,需要人关心的时候,作为一个母亲,却在这里纠结,我该怎样去引导?
你第一时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因为这件事情而受到伤害后的心理阴影面积,而不是纠结一篇文章的对和错。当孩子闭合了他通向外界的心灵,事情的对和错又有那么重要吗?
当我企图在表达这一点时,孩子的妈妈又敏感地说,我怎么在指责她呢?我指责了吗?我只是在陈述亲子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当孩子受到伤害的时候,需要母亲的爱护,维护,甚至担当,第一时候去抱住孩子,说,孩子不怕,妈妈在,你没有错。
沟通不畅的时候,我愿意换位思考,我说如果是我的儿子遇到这件事情,我会拿着作文,带着孩子,勇敢去地找老师交流,告诉老师这件事情的真相。如果老师沟通不了,就会去找校长。校长沟通不了,我会把孩子的作文贴在网上,让高手来评判。
如果全世界都觉得我的孩子错了,我也想给孩子说,只要是真情实感,只要是你内心认为对的事情,就去做,爸爸支持你。
很显然,我的这些话是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的,只是在讲事情背后真正的道理。没想到,孩子的妈妈继而说,万一孩子成了网红怎么办?孩子已经很羞愧了,各种担心便随后而至。
我真有点郁闷了。哪来那么多万一啊,对错重要吗?
其实,当我们的孩子面临成长的问题,渐次长大的时候,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未知的科学和领域,全世界最尖端的科技都解释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成长是个复杂的过程,在地球生物的亿万年历史中,人类文明才不过几千年啊。
当我们的孩子跌跌撞撞地成长时,当他们的心灵需要吸纳太多的阳光雨露,来充斥他们的探索精神、冒险意识、求知能力,去面对更多的未知世界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孩子的妈妈就轻易的用各种对错关闭了心灵成长的大门。
孩子的妈妈听了我这些意思之后,说下午就去找老师去,要求给孩子加分。其实,我想说的是,加分不加分,找不找老师都不重要。我们无法改变很多东西,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自己要有正确的亲子关系,自己要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作为女性,作为妈妈,这个事情再平常不过了,妈妈的反应再也正常不过了。生为儿子,作为男子汉,在面对这件事情上,又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过程,教会孩子忠于自己的内心,真诚地面对自己,勇敢地坚持自己,阳光地看待评判,积极地处理这件事情。
而不是让一个男孩子感到羞愧,并且起因是表达了自己一份真诚的爱。
当我把这件事公布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的时候,引发了很多家长和教育界同行的热议,其实大家的认识、看法和结论是明确的。我想给这位妈妈说的是,你心目中的男子汉就是儿子未来的模样。
在现今的社会条件下,很多时候,都是妈妈在带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女性的阴柔,多虑,格局,在亲子关系中有着温暖、慈爱的母性力量,而同时,男孩子的格局、大气更需要母亲去培养,遇到问题怕这怕那,畏手畏脚,给孩子撑不起一片成长的天空,自己思考的空间,让弱小的生命往哪里去。
看到一个很有意味的段子:有人问法师,我的小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法师说,您影印过文件吗?来人说,影印过。法师说,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错字,您是修改影印件还是改原件?
法师说,应该原件和影印件同时改,才是最好。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机,孩子是复印件。
在孩子漫长的教育成长过程中,老师其实只是某一个时期的裁判,习作的得分充其量只是一次平常的测验,亲子关系才是孩子成长的永动机,父母才是孩子的终身裁判。
特别是儿子。儿子,还是让爸爸多带带吧。
作者
赵永刚,生于1974年12月,陕西洛南人,大学历史专业背景,从事过教师、记者、策划、自主创业,从事教育培训及文创多年,喜欢读书,思考,随手随心记录些文字,没有加入任何组织和协会。在这里,只是一个教育从业者和父亲。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