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散文】杨贤博:成都漫笔

成都漫笔

文|图 杨贤博

01

去成都

  去一趟成都,送儿子上学。

  四川是陌生的,零八年汶川地震,开始了解四川。零九年去了趟成都,匆忙的去了一趟刘文彩庄园,在都江堰江边溜了一圈,在成都边穿过,成都就这么一晃而过,过去十年了,再没有去过。

  十年后的今天,儿子长大了,高考后选择了西南财经大学,又一次让成都走进我的视野。

  以我的主见,是不愿意让他去成都上学的,有句老话“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成都是一个安逸的地方,有抱负的年轻人呆在这里都不想离开。我阻止不了儿子意愿,他的分数上哈大、吉大、山大都是可以的,最不行选个西安交大,我也少操好多的心,最起码毕业不愁房子,而他选择了财经,他说也就四年呀,考研去哪个城市还不一定。

  孩子大了,尽量的尊重他的选择,我不想太多干涉。今年的6、7、8月围绕高考忙来跑去,也就有了我的这次旅行,送儿子一程,以后的人生也多由他自己主宰。这么的,和家人去成都逛一圈。

  高铁建成通车,很是方便,4个小时的行程,去感受一下成都火锅,民以食为天,吃是大事,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走到哪儿先美美咥一顿,对得起舌尖,对得起自己的胃。

  人这一生,很短暂,以前在父母的身边,总觉得自己还小,却在某一天突然地失去母亲,父亲变老了也痴呆了。我时常有一份悲伤,人生的感叹。现在儿子突然间从一个小屁孩长的个子和我一样高,也开始走属于自己独立的生活,走属于自己选择的路,像一只要飞的鸟,从身边离开,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家贾平凹在给儿子的签书上写到“志存高远”;作家方英文赠予儿子“行读万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无数人也许才能让自己强大;作家秦巴子赠予儿子“天高任鸟飞”,也是对他的期望。我得感谢这么多热心的老师和朋友为儿子鼓气。

  我的一生,没有多少出息,经历了国家计划生育运动,儿子当属违犯政策的产物,经受了太多不该经历的人和事,我曾因他的到来而喜悦、坚强,多一份信念。18年总是短暂,从没有喊过名字,也就在今早从睡梦中喊醒他,依然叫着“儿子,起床了。”习惯了这么喊着,真的从身边离开,也有太多不习惯,这是个人心思,儿女是父母身上的肉,对于每一个人。

  提及计划生育,流逝的岁月里,曾有太多不堪回首的、无法抹去的记忆。又有谁能想到多年后的今天,生育政策却如此宽松,太多人又不愿意生育,当今社会,生存的压力巨大,养育一个孩子真不容易,为了儿女,父母再苦再累也都忍受,总想让他们比自己有文化,有出息,过得好。这是骨子里的东西,也是人性的美。因为我们属于普通的民众,普通人的思维总是大众的,我也如此。生存都不容易,生计非常艰难,可能就不会太多心思关心政治,关注社会大事了吧?也许,这又是人骨子里的自私和无奈。

  列车在大地上前行,身边的媳妇睡着了,女儿在看她的微信,儿子戴着耳机闭着眼睛,同行的旅客很多,熟悉的陌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同行于成都,下一站去哪儿?没有人知道,各人在想着自己的心思,走着属于自己的远方,芸芸众生的世间,每个人都在奔走。一辆反方向的列车从身边呼啸而过,满满一车人头从眼前擦肩而过。中途到站,下车的、上车的,匆忙的身影掠过……

  过了汉中进入广元,成都越来越近。我停下流淌万千的思绪,看窗外,碧空如洗……

02

在成都

  初来成都,没了方向感,分不清东西南北。出租车司机告诉我:成都的马路不像西安的街道直直的十字路,而是一圈一圈的修建,再来个“井”字型的连接起来。

  成都就在眼前了。高铁一刻不多一刻不少的在成都东站停下,先去了老码头火锅店,填饱肚子,选择这个店,是出租车司机介绍的,本来是要去“小龙坎“,司机建议老码头火锅如何的好,也就来了,反正都是大姑娘坐轿。老码头店大,二楼,正好有天桥连接过来,犹如西安小寨十字转盘天桥直接连接着赛格商场。装修富丽堂皇,地理位置距春熙路不远。是饿了还是有陌生感,吃过后,觉得一般般,没有感觉到“辣得过瘾”。

  春熙路繁华,高楼林立,很现代很前沿,是这座城市的商业中心,繁华超过了长安路上的小寨,购物的天堂,应有尽有商品琳琅满目,美女如云,一簇一簇的喧闹,使春熙路五彩缤纷,朝气蓬勃,兴旺发达。一座城有这么一条街,城市的品位也呈现高端。

  饭后,去了宽窄巷子,真叫个窄,宽的也就不到四米,窄的就无法想象,巷子却深,窄巷进宽巷出,商业味道太浓,没有啥可以看,最多的是看人,人在拥挤,也没有相见是缘的感觉,都是陌生的面孔,不知道来自何方?

  这类仿古的巷子,失去了以前古老的面目,不伦不类,看介绍应该很有历史,却被整修得有些现代,就这么个宽窄巷子,脚下的石板却彰显着沧桑,不知道有多少双脚踩过,光滑而厚实,而整条巷子,却有着意想不到的干净,找不见一个烟头或纸屑或竹签或木棍样的垃圾,真是难得。

  巷子深,走得脚疼,却一时走不出来。游客拥挤着,有老房子,老房子都很神秘,也很古老,他们都有故事,门牌边有编号,也有简介。我很少的进去细看。手工银饰现场制作刻字留念,掏耳朵倒是亮点,是民间“洗澡、捏脚、掏耳朵”三大快活似神仙之一。也是成都一绝,成为民俗七十二行中一支奇葩,最享受最自在的民俗文化,也可能即将消失的手艺,而成为宽窄巷子里的绝活。

  锦里,是一座繁华的古镇,整体很特色的,人群在拥挤着,夜色下,高高低低的红灯笼都亮着,古典古朴,有种穿越历史的感觉。如西安的回民街,迟早去都感觉人多。人也确实多,两边是店铺,特色挂件,特色小吃,特色特产,特别的川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食、美女,老作坊,老牌坊总给游客太多好奇惊叹,热闹繁华。

  第二天选择去都江堰,都江堰的功臣是李冰父子,水利工程造福一方,也造福了后人,成为旅游产业,都江堰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围绕着河畔与山峦,旅游业旺盛,人满为患,一座吊桥,在河面上晃悠,人也跟着晃悠,在狭窄的桥面上熙熙攘攘。

  围绕着都江堰水域,转了一圈,回到了“南桥”广场,人困马乏的夕阳西下,广场的游客依然你来我往的热闹。原计划晚上再吃火锅,好心司机推荐了一家特有名气的川菜临江缘,可能是当地非常有名的饭店,女儿百度了一下,在都江堰排名前列,也就直达,穿过三个红灯,就到了地方,点了五个招牌菜,吃了个精光,确实不错,一时吃得撑,顺着马路溜达着回房休息。

  这里要说的,非常让我赞赏的,是成都大小餐饮店,餐纸是免费的,而且折叠的很整齐的放在盒子,不论是大餐馆还是街头早餐的小饭桌,做得让人赞许其完美。火锅桌的每一方,都有个小抽屉,餐纸很整洁的放着,你尽情使用,不像西安大小餐桌饭店都不提供免费餐纸,包括餐具都是有偿使用。

  都江堰是一座旅游城市,气候湿润,适宜人居,游客多,生活压力小,男人下班后以打牌、喝茶为爱好,逍遥自在。出租车司机告诉我,此地北上广退休人来此养老的人居多,没压力,过得舒适。这里高楼区区可数,房子基本上在12层以下,因为零八年的那场地震,盖楼都在规定范围,以确保安全。

  成都的城市干净,干净得让你找不到一个烟头。不管是大街小巷,人们很自觉地维护着环境卫生,保护着居住的净土。看不到一丝垃圾,就觉得回民街的卫生实在有待提高,当然,这不仅仅是管理,更多是提高人本身素质,也就为西安王永康书记的烟头革命竖起拇指点赞了。走在成都街头也会变得自觉,不随便去丢一个烟头,发现吸烟人很少,东盯西瞅,也只有自己在吸烟,不好意思了,干脆掐灭。还好,几天省了几包烟……

  青城山是最美的景区,自然风光旖旎,上百年甚至于上千年的树木,开始我叫不上树种的名字,问了游客,说是杉树,高入云天,林木茂密,植被保护完美,青山绿水,空气新鲜。人在林中游走,让人完全忘记烦恼和杂念。

  人生就是一个上山下山的过程。

  上的时候,对面前的山抱有好奇和幻想,总觉得好的风景都在前面,也不知走了多少台阶,穿过多少个弯路,心中只有一个意念,无限风光在险峰!每一个景点都是要到达的目标,又以此终点作为起点,向上一个目标迈进,又不时的回过头看看走过的景点,也不过如此。但是和所有人一样,既然来了,就要上到最顶峰,那是目的地,也是穿越多少台阶要攀登的高峰,高峰是一座塔,站得高看得远,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好不容易上去,已经是精疲力尽,大汗淋漓,那座在平地都远瞻仰望的老君阁的塔,高九层,依然让你仰望。

  站在老君阁的白玉栏杆俯视,一切饱收眼底。那些隐约可见的藏在绿荫间的庭阁楼台、殿堂碧宇,都显得不过如此,曾为此而汗流浃背的跋涉,一览沧桑与磅礴,感受其古老的故事。

  山顶的这一刻,已经是大汗淋漓,衣服湿透,累得喘息。人就这么的贪恋,有更多的欲望,努力的争取到最耀眼的位置,人生的顶峰,回过头来,看风景依然在旅途中,感受每一个阶段不一样的风景... ...

  该下山了,不知被多少脚印踩过的台阶,已经没有了当初铺设时雕琢的纹路,光滑得让人小心,上山容易下山难,看过的风景已经不那么诱惑,台阶在林中崎岖盘旋,向流动的山溪,在林中不规则的延伸。

  人没有了上山时的费力,每下一个台阶,感受到腿困脚酸骨节疼,但又不得不走,下山,返回原地,是每个游客必须面对的,没有一个人长期的待在最顶峰的,高处不胜寒呀!

  脚踏实际,回归现实,才是真正的人生状态,那一路的风景,充实着灵魂的空虚,喜悦着向身后说声再见!时间的推移,山水依旧,人却不知道去了哪儿?秋冬春夏,送走一批,迎来一批,人就显得渺小了... ...

  在成都,不吃火锅,就是白来。朋友在微信上再叮嘱。那就别让他失望,更不能让自己空走一趟。

  来三天吃了两顿火锅。从青城山下来,那叫个累,肚子也饿,去了家当地有名的“杀牛场”火锅总店,门上有一付对联:我们不日白,告了才晓得。没弄明白意思,服务员操着浓厚的川话说,就是坦诚待客,信誉第一。陕西人说的:不忽悠。

  相比老码头,杀牛场的火锅确实高大上,每一盘菜做的精致,锅底也让人食欲诱惑。那就放开肚皮,感受美食带给的享受,沸腾而色泽红润的火锅在伴着特色的冰粉和地道的梅子酒,验证了人们对成都美食的赞誉及向往,不是一句空话... ...

  这一路坐公交、坐高铁、坐地铁、坐出租、坐滴滴、电瓶车、懒缆车,又坐大巴,在旅途,更换着地方,更换着车子,正如人生,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不同的人感受着不同的境况,欣赏着不一样的风景,与他人又有多少关系呢?

  相比而言,成都的夜色是美丽而浪漫的,坐在一个幽静的茶馆的藤椅上,满是诗情画意的装饰,显得高雅而安逸,品一壶茶,听这一曲抒情的歌,因为一个人,欣赏一首歌,爱上一座城... ...

  你来,成都依然... ...

  你走,成都依然... ...

03

别成都

  再见,成都!

  坐上了返回西安的高铁,心中总有一种失落。去的时候四个人,回来时剩下了三个人,把儿子留在了成都,心中有一份难以表述的感觉。好在他是来这里完成学业,我又多一份喜悦。割舍的情感总是在离别时有那么一丝酸楚。

  早上离开酒店,直奔杜甫草堂,草堂离酒店一点三公里,步行穿过几个小巷子,就到了。草堂是一个大园子,现在依然扩建。从老毛时代至今,国家领导人基本上都来参观过,也就越来越扩建得大了,仿古建筑也多了,绿化也丰满,诗圣杜甫得以后人的敬仰。

  人总是在死后若干年价值才体现出来。杜甫居室的草堂的真假也倒值得考证:三室一厅,有书房、客厅、卧室、灶房,就缺卫生间了,在那个时期能居住如此房子,也算富有的文人了,不由想起去年去天水,见到的杜甫草堂,有些寒酸。杜甫千诗碑雕刻的大气又厚重,那些书法基本出自四川省书法家之手。来了,鞠拜杜甫,心存敬仰……

  出了杜甫草堂,已经是中午12点半,就近吃了午饭,儿子要返学校了,我们就此分手。那一刻在大街上,我上前拥抱了儿子,拍着他肩膀,搂得很紧,瞬间眼睛湿润,泪水滑出眼眶。

  “再见吧,多保重,一个人在外,照顾好自己。”

  儿子笑着,透过他的眼镜我已经看见了滚动的泪挂在了面额。媳妇微笑着说:“看你父子俩矫情的,微信方便的,想了天天都能视频。”其实,我已经看到她转过头去看天。儿子坐上了出租车,呡着嘴,脸上依然在笑,向我们挥手。那一刻,不明白就那么脆弱,我向儿子挥手,看着车子渐渐远去,在眼前变得模糊,消失在繁华的车流中……

  我默然地站着,清楚儿子开始了他新的人生征程,未来的路还很长,只有靠自己不断前行,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人是跑虫,就这么奔波着。昨天从都江堰去了温江,还好,地铁就在校门口,顺利办理入学手续,帮儿子买了生活用品,接下来在校园溜达,大学的校园很大,正午时分,天空如洗,太阳很刺眼。

  离开学校,和儿子一起返回成都市区,在峨眉影院附近入住。去一家小院用餐,又是美食。成都饭菜便宜,美食花样多,而且做得精细,色香味俱全。每个桌上放两个芭蕉扇,邻桌的美女总是吃两口菜,拿起扇子悠然地扇着,临近傍晚,并不热,那份悠哉悠哉的姿态倒让我羡慕几分……

  成都虽好,非久留之地。把儿子送来,随便地在蜀地走了几处。儿子开学了,我也该回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事,这就是生活,我们依然前行……

  旅行的心情很自在,山水总是好玩,美食总是享受。女儿做事细心,出行的所有车票、酒店、叫车、门票、吃饭买单,都是她在手机上完成,我倒少操一份心,她总是很有耐心地做到最好。记忆中,那些细微的发生,都是一份美好。

  走了不少的路,有些累,小腿疼痛。吃了不少美食,肚子有些撑,应该又多了几斤,胖了不少。坐在列车上,肚子很鼓,回去得好好锻炼一段时间,以减肥胖。

  夜色暗了下来,行驶的列车再也看不到窗外,过了广元,汉中站到了,成都距西安就显得不那么遥远。媳妇把耳机一根线挂在她耳朵,把另一个塞在我耳朵,我听到手机里正播放着一首名曰《成都》的歌,她听得如此的痴情,我几乎猜透了她的心思……

  也许,以后会更多去成都走走,因为有儿子在这个城市。再过一个多小时,就回到西安。成都,却多了一份牵挂……

作者

杨贤博,71年生于商州牧护关。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化厅文学艺术创作人才,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西安市评论家协会会员。打工于国家电网门下,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见省内外诸多报刊、杂志。出版有散文小说集《古道诗情》、散文随笔集《向上流动》、散文集《出关》。

   温馨提示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公众号每天编发的作品,会在【搜狐文化】、【今日头条】等选择编发推送,请作者自行搜索关注。

  1、【嘉年华时光】每日只编发两篇,每星期天休刊,重大节假日除外。

  2、投稿时若配有插图,请作者选用横向构图照片且备注文字说明后,打包发送邮箱。

  3、赞赏即稿酬,读者赞赏的70%为原创作者稿费,每月8号左右统计、公布并发给作者本人,30%留作平台运营、宣传及编辑、校对、制作等费用,无赞赏则无稿酬。

  4、凡投稿【嘉年华时光】的稿件,若三周内未编发,请另投他处。

嘉年华时光  原创文学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

(0)

相关推荐

  • 成都印象 | 作者:任 芳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陕西】杨贤博丨散文/故乡,曾经的火炕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杨贤博:71年生于商州牧护关.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商洛市作协理事.打工于国家电网门下,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见省内外诸多报刊.杂志.出版有散文小说集<古道 ...

  • 【最散文】杨贤博:麦相

    杨贤博,71年生于陕西商洛.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入选陕西省文化厅文学艺术创作百人计划.鲁迅文学院陕西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工作于国家电网门下,自由撰稿人.出 ...

  • 【最散文】杨贤博:草滩夜话

    草滩夜话 文|杨贤博 几天的秋雨过后,下午天空放晴,云朵儿褪去,傍晚时分,月儿明亮,像镶了一颗钻石在天,闪耀着光. 夜晚的景色是迷人的,草坪.树木潮湿,没有了夏日的燥热,一切在连续多日的秋雨后变得滋润 ...

  • 微风轩书榜■方英文:我的家园、我的心灵该托付于何处呢!■杨贤博散文《出关》序

    著名作家方英文 著名作家方英文<出关>序言手迹 青年作家杨贤博是条文武兼于一身的高大汉子.肤色收藏了很多阳光,因为吃的是电力饭:同时雨雪无阻,经常上坡.翻岭.爬电杆抢修线路.业余热爱写作与 ...

  • 【春节专刊】杨贤博:日子,在不断发生着故事

    激情与繁花落尽,年就这么画上一个句号.隆重而来,悄然而至!雪落枝头似花开,水在冰下仍奔流.冬去春来,日子开始. 时间的列车无休止.年复一年地把我们从降生的那一年,承载着挥手与期望带进2018,新的一年 ...

  • 【杨贤博原创】岁末闲话

    坐上603公交车的上层,去一趟书院门. 书院门是经常去的,有事没事去溜达一圈.上车后,才发现没有带手机,坐了一站,又下车回家取了,再次上车.这一年身体不好,记忆力不断减退,落三丢四的事情经常发生.最可 ...

  • 杨贤博 || 时是冬日

    时令到了立冬,过了小雪,又过了大雪.干冬,没有下雪的迹象,冬不像个冬. 每个清晨,拉开窗帘,都是一抹新鲜的阳光,天是瓦蓝的,没一丝云朵,干净的似一面镜子.偶有飞机飞过,划下一抹青烟,随之散去,天空依旧 ...

  • 左右 || 祝贺杨贤博散文集《出关》出版发行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杨贤博 || 病房夜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