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病的转归你知道多少呢?
在《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中,吴鞠通把温病分为六门,与湿热病有关的共有四门,其中暑温为一门,伏暑为一门,在这两门中,既有属温热病类的暑热病,又有属湿热病类的暑湿病。湿温、寒湿为一门,其中湿温属湿热病,讲寒湿病是为了与湿温相对照,实际上它不属温病的范畴。温疟为一门,其中也有温热类证候与湿热类证候之分。
总起来说,'上焦篇'的湿热病主要见于暑温、伏暑中的暑湿病、湿温和温疟。 湿热邪气侵袭上焦,病变部位主要在手太阴肺系,称为'手太阴暑温''太阴伏暑''太阴湿温'等。因为湿热邪气有弥漫的特点,所以病变初起虽然先犯手太阴卫分,但往往又不局限于卫分,而是同时弥漫于里,呈卫气同病,也就是表里同病。因为脾主运化水湿,外感湿热邪气最容易困脾,导致脾不健运而形成手、足两太阴的病变,同时由于湿阻气机,水液代谢障碍,也可以出现小便不利等下焦症状,所以治疗中要以上焦为主而又兼顾中、下焦。 湿热病是湿与热两种邪气为患,由于两种邪气的比重不同,临床表现有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的区别,其治疗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本讲中就以这种分类方法对条文进行归纳讲评,对分注、按语和方论也有选择地进行讲解、分析。湿热病迁延不解,由于体质因素、湿与热两种邪气比重的变化、治疗用药或饮食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发生转化。这种转化与促成转化的因素密切相关,往往是因为顺从了某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转化,出现从阳化热或从阴化寒,因此称为'从化'。因为转化以后的归属不同,或从阳化热而归属于温热病范畴,或从阴化寒而归属于寒湿病范畴,因此也称为'转归'。
总而言之,湿热病一经转化之后,性质已经发生变化,不再属湿热病的范畴。湿热病的转化多发生在中焦湿热证中,因为脾主运化水湿,脾不健运则湿不易去,所以湿热病往往在中焦稽留时间最长,也最容易发生转化。从阳化热,是指由于患者体质阳气素盛,或邪气的比重热重于湿,或治疗过程中大量使用温燥药物,或病中过食肥甘辛辣食物,致使湿热病在发展过程中湿渐退而热渐盛,最终化燥成温,转化为温热病,或出现气分证,或深入营分、血分。湿热病一旦从阳化热而转化为温热病,就应当按温热病辨治。从阴化寒,是指由于患者素体阳虚阴盛,或邪气的比重湿重于热,或治疗过程中大量使用寒凉药物,克伐阳气,或病中冷食、冷饮过多,致使湿热病在发展过程中湿不去而热渐退,阳气受损,最终转化为寒湿病。湿热病一旦从阴化寒而转化为寒湿病,不仅不属于湿热病范畴,而且已经不属于温病的范畴,应当用温阳化湿法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