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穿的蒲鞋

今年的冬天格外冷,小时候北方的冬天年年都那么冷,记忆中总是裹着厚厚的棉袄棉裤,戴着棉帽子,围着头巾脖套围脖,穿着大棉鞋,靰鞡鞋,但是更难忘的是那蒲草鞋。

蒲草鞋,我们叫它蒲鞋,是由蒲草编织而成。

蒲草生长在水边,一般和芦苇夹生,现在公园或者湿地也随处可以见,其叶面比较宽,韧性好,耐磨,既能保温,还不容易变形,不但可以用来编织蒲鞋,还可以用来编织蒲扇、蒲席、提篮、坐垫、墩子等等。

蒲草用来编织,历史悠久,汉乐府的名篇《孔雀东南飞》里就有“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可见其柔韧性,那个年代应该就有很多蒲草编织的用品了。

三国里大家熟知的刘备是靠卖草鞋和草席为生的,他家产品的原料极有可能就是蒲草。

虽然蒲草柔韧性很好,但是做成鞋子的蒲鞋不能直接穿。集上买回来的蒲鞋要再稍微加工一下,上个鞋底和鞋帮。

鞋底是为了耐磨和防水,记得我小时候穿的蒲鞋底是薄薄的一层黑塑料皮革,比较光滑;绷鞋帮是为了防风和保暖,就是在鞋面上要缝上几层布。

蒲鞋的鞋帮比较高,鞋子比较深,便于鞋子填充保暖材料。通常在鞋子里面会填充玉米皮或者新麦瓤(麦秸碾压之后),也可以填充棉花,但更多的还是麦秸和玉米皮。

印象中,我小时候不管是靰鞡鞋还是蒲鞋,垫的最多的就是玉米皮。

秋天扒玉米的时候,留点玉米中间最柔软最鲜亮的玉米皮,冬天就可以用来当鞋垫用了。

把玉米皮两头用剪刀剪一下,大小适合蒲鞋的长度,塞进去,软软的,既透气又暖和。麦秸就相对硬些,一般会垫在玉米皮下面,让鞋子更煊和。

蒲鞋虽然暖和,但由于比较肥大,另外上了没有柔韧性的鞋底之后,穿起来总感觉硬邦邦的,脚底不好打弯,还擦滑。走起路来扑扑腾腾,踢哩趿拉的,所以大多是给老人和孩子穿。

行动利索,需要干活的青壮年是不穿蒲鞋的。

小时候不知道蒲鞋是啥做的,也不管是啥做的,父母让穿就得穿,因为不穿的话,也没其他鞋子可穿。

一双蒲鞋,老大穿完了老二穿,老二穿完了老三穿,直到穿坏为止。

记得我们那时候就已经有靰鞡鞋了,只是价格比较贵,因此普通家庭的孩子只有大些了,上学了,才有靰鞡鞋穿。

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去走姥娘家,我穿了一双很旧而且脏兮兮的蒲鞋。路上经过一个村,在路上碰到一个调皮的男孩子,他指着我穿的蒲鞋说:“你怎么穿这种鞋子,丢死人了。”

从那之后,我就意识到我的蒲鞋既笨又重,还丑,就再也不想穿了。后来也忘了有没有继续穿。只记得上学以后就一直穿靰鞡鞋,或者娘火鞋(棉花鞋),再也没穿过蒲鞋。

靰鞡鞋也是逢集买的,面与里之间添加了保暖的靰鞡草,鞋头和鞋帮都是用软皮包裹了的,比蒲鞋轻便,而且还不怕水,适合雨雪天穿,最得孩子们喜欢,只是价格比较贵。

有时候也穿棉花鞋,棉花鞋一般都是母亲或者姥姥给做的。

做棉鞋,工序也比较复杂,一般都是秋后冬天没事的时候,妇女们做的活计。

纳鞋底,打阙子(用面浆糊粘几层破布),剪鞋样,包边,布与里之间填充棉花并缝制起来。棉花鞋比靰鞡鞋更暖和更轻便,但是由于不是皮底子包边,也不适合雨雪天气穿。

三者有了比较之后,最受欢迎的还是靰鞡鞋,不仅雨雪天气可穿,还可以穿了去冰冻上擦滑溜(滑冰),不怕鞋底被打湿,因此蒲鞋在孩子眼里应该是最不受欢迎的。

虽然被嫌弃,但是蒲鞋有时候还别有用途,我就用蒲鞋当过鸟窝。

小孩子最喜欢的就是各种小动物,印象中最喜欢的就那些可爱的小鸟了。偶尔找到鸟窝,抓了小鸟拿到家里养,又没有鸟笼子,就到床底下,翻出蒲鞋来,垫上点棉花,给小鸟做窝。

扑来蚂蚱,抓了蜘蛛,来到蒲鞋旁边喂给小鸟吃。看着小鸟暖和的“窝”,以及小鸟张着小嘴巴要吃的样子,心情总是特别好。但郁闷的是,养着养着,小鸟不是飞了,就是死了,总之最后就不见了。

时代在发展,财富在增加,工艺材料也多种多样,如今我们再不用穿那硬邦邦的蒲鞋了。虽然现在也有人还在做蒲鞋,但更多的是把蒲鞋当做手工艺品了。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会经常想念小时候的蒲鞋,以及蒲鞋里面的小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