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网上假报告”,检测机构能做点啥?
— 前 言 —
之前,“质检报告无需送样,随便买”的报道,闹得沸沸扬扬。
随着受波及的两家检测机构相继发布公告,证明网上售卖报告的,都是造假的“骗子”,与检测机构本身无关,大众的怒火才算稍稍平息。
紧跟着,总局及各地方局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打击“假报告”的行动。
昨天,人民日报的一篇《让“质检报告”经得起质检》,又再次引起热议。(公众号上的评论较少,大量的评论都集中在头条号下面,大家可以去看下,很热闹)
身边一位非检测行业的友人,在看了上面的各类打假行动和报道,向我提出了质疑:
为什么这些报道中,总是在强调让官方去“打假”,而对检测机构,却没提出太多“打假”的要求呢?网上有人冒名售假,你们检测机构自己会不知道吗?你们检测机构自己,不应该更主动更积极的去打假吗?
那么今天就来闲扯一下,在“打击假报告”时,检测机构是在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其实,对于检测机构来说,积极主动的去打假,真的没大众想的那么容易。
— 1 —
首先,治标不治本
检测机构,今天举报了一个售卖假报告的骗子。
明天,别的地方可能又会冒出来另外一个骗子。
按下葫芦浮起瓢。。。
而之前被举报的骗子,说不定过几天后,又换个马甲开始重操旧业。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假报告的利益链始终存在。有需求,就有市场。
因此,无论检测机构怎么去抓骗子,只要利益链还存在,骗子就是抓不完的,斩草除不了根。。。
— 2 —
其次,得不偿失
一家检测机构,如果去打假的话,就意味着要不停的报警、取证、举证。。。投入一堆的时间、人力、物力。。。
但最后呢?却未必能抓到骗子。
即便抓到骗子,也不见得能拿到赔偿。
就算拿到了赔偿,估计也没几个钱。。。
检测机构劳心费力打了半天假,回头一算帐,居然只是赔本赚吆喝。
自己有这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去多谈几单业务,多做点实验,多出几份报告呢。
— 3 —
劣质的客户
但是,对上述“得不偿失”这个观点,有人可能会进行反驳:
检测机构打击了网上的骗子后,可以将骗子的客户变成自己的啊,这不就有收益了吗?
听起来貌似很有道理,但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可能,有些客户确实是经验少,在网上被售卖假报告的骗子骗了。但是!绝大多数的客户,他们根本就不是被骗了!!!
这些客户,他们压根就没考虑过“样品送检”、“耐心等待”、“领取报告”等一系列正规流程。
这些客户,他们看上的——就是“极低的价格”,“免送样品”,“立等可取”!
而这些,正规的检测机构给的了吗?
所以,这些客户是真的被假报告骗了吗?
不是啊!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已~
因此,这些客户,根本就不会搭理正规的检测机构,那又何谈给正规的检测机构带去收益呢?
— 4 —
那什么时候
检测机构才会主动去打假呢?
大家想想:
如果自己的汽车,被套牌了;如果自己上学的机会,被人冒名顶替了,大家肯定会去报警!为啥?因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莫大的损害!
同理,只有当检测机构也觉得自身利益严重受损时,才会主动去打假!
那什么时候,检测机构会觉得自己的利益受损了呢?
就是“质检报告无需送样,随便买”此类热点事件发生时!
那这份报道,对检测机构造成了什么损害呢?
品牌!形象!声誉!
有很多人读完那篇报道,先想到的,往往不是网上有骗子。而是认为:报道中的这两家检测机构,本身就是骗子,在网上售假。
对于这两家机构来说,这还了得?
不把这事儿撇清,我这买卖以后还怎么做?
所以,大家能看到,此次事件中的两家机构,毅然选择了报警、发公告澄清。
— 5 —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检测机构
都称得上品牌
咱们检测行业里,真正能叫得上品牌的机构,就那么几家,而且都是财大气粗的机构。
他们基本上都有专业的法务部门,专门去处理这种冒名造假、影响品牌形象的骗子。
所以,骗子们也很精明,不敢去惹大牌检测机构,而是去冒名顶替一些相对小有名气,但规模又还不算太大的机构。
而这些机构,尚未有法务部门,也没那么多时间精力,去打击造假。
所以,打假办不到,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做到“防伪”和“验真”。
让人们通过二维码、网址、电话等查询方式,去分辨报告真假。
— 结 语 —
如上所述,在面对冒名顶替售卖虚假报告的行为时,只有那些大品牌的大型检测机构,会去积极打假。
而小有名气的中型检测机构,只能先保证“防伪验真”。
那剩下的小型和微型检测机构,能做些什么呢?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连维持生存都费劲,哪里有闲钱去做报告的防伪和验真?更别说去积极打假了!
所以,先做到恪守底线,自己不去参与网上售假,就已经很不错了!
完